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0410发布日期:2023-08-20 12:4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叉车配件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


背景技术:

1、攻丝是一种加工方法,指的是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制作螺纹的过程,新能源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是一种用于在叉车上安装附件的工具,它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进行攻丝,从而实现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上安装附件的目的。

2、现有技术中,新能源叉车的材料制作上,通常需要使用攻丝刀具将螺纹切削成形,在攻丝加工过程中,攻丝刀具与原材料之间快速切削,会快速产生很大的热量和摩擦,导致攻丝刀具磨损和工件变形,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攻丝加工过程中,攻丝刀具与原材料之间快速切削,会快速产生很大的热量和摩擦,导致攻丝刀具磨损和工件变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之间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容器;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攻丝设备本体;淋喷组件,所述淋喷组件包括有集水盒,所述集水盒固定套设在支撑杆的外表面,所述集水盒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多个喷管。

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液压缸,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加强筋,所述液压缸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

4、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正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板。

5、优选的,所述容器的顶部固定连通有伸缩管,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

6、优选的,所述托板的顶部设置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水口固定连通有连接套。

7、优选的,所述液泵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至集水盒的内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正反电机,使得正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杆进行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会带动攻丝设备本体进行转动,实现多角度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启动液泵,使得液泵的进水口将容器内部的润滑液抽出,经过出水管流出到集水盒内,集水盒内的润滑液通过多个喷管喷射到攻丝刀具上,对攻丝刀具具有冷却润滑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攻丝加工时攻丝刀具与原材料之间快速切削产生很大的热量和摩擦从而导致攻丝刀具磨损和工件变形的问题,其中多个喷管的喷水口是集中朝向攻丝刀具的,使得攻丝刀具的不同方向都能淋到润滑液,通过启动液压缸,使得液压缸进行升降,能够带动攻丝设备本体升降,从而实现操作。

10、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先调节好攻丝设备本体的操作角度,通过将伸缩管拉长,拉长之后就与连接套安装连通在一起,使得伸缩管与液泵的进水口连通起来,从而实现对攻丝刀具的润滑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3)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液压缸(2),所述安装板(103)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加强筋(4),所述液压缸(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的顶部与正反电机(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101)的相对一侧均焊接有固定板(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5)的顶部固定连通有伸缩管(6),所述支撑杆(7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顶部设置有液泵(801),所述液泵(801)的进水口固定连通有连接套(8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泵(801)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出水管(802),所述出水管(802)的一端贯穿至集水盒(805)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叉车用多角度攻丝工装,涉及叉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有安装架。本技术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正反电机,使得正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支撑杆进行转动,支撑杆的一端会带动攻丝设备本体进行转动,实现多角度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启动液泵,使得液泵的进水口将容器内部的润滑液抽出,经过出水管流出到集水盒内,集水盒内的润滑液通过多个喷管喷射到攻丝刀具上,对攻丝刀具具有冷却润滑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攻丝加工时攻丝刀具与原材料之间快速切削产生很大的热量和摩擦从而导致攻丝刀具磨损和工件变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李莎萍,郑有为,郑涵舜,袁亚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眉硅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