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5719发布日期:2024-01-23 10:2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防雷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发展,建筑修建高度也越来越高,建筑防雷也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步骤之一。在防雷引下线系统中,防雷跨接加工的工程量占比较大,通常,防雷跨接采用圆钢制作而成,且钢筋接地跨接线在跨越另一根钢筋时,需要做弯拱起以避让。传统圆钢煨弯时常用方法是将圆钢两端放在垫木上,用榔头、钢管等工具进行加工。经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存在以下弊端:1、受工人操作水平影响,配件加工质量层次不齐,安装完观感效果差;2、操作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3、操作难度大,存在机械伤害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防雷跨接加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且存在施工风险的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包括槽型底座、两组支撑组件和压弯组件,所述压弯组件包括压杆;所述压杆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槽型底座铰接;所述压杆的侧面连接有压块;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槽型底座两槽壁的外侧。

3、具体的,上述压块为三棱柱,且三棱柱的四边形底面与所述压杆连接。

4、具体的,上述压弯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槽型底座的两槽壁;所述压杆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槽型底座铰接。

5、具体的,上述转轴的两端设置限位螺母。

6、具体的,上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件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活动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槽型底座的槽壁外侧。

7、具体的,上述支撑座为角钢;所述角钢一侧面的边缘与所述槽型底座相连,另一侧面高出所述槽型底座的槽壁预设高度。

8、具体的,上述支撑座顶部设有垫块。

9、具体的,上述压杆为圆柱形压杆。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同时用于跨接构件和折弯构件的加工,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可按照跨接长度及跨接高度要求定尺加工,实现圆钢定尺批量生产,提高防雷焊接施工统一质量要求,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成型后直接焊接安装,便捷高效,减少材料浪费。此外,该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可利用工地边角料制作,节约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可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的切割制作,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1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包括槽型底座(1)、两组支撑组件和压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弯组件包括压杆(2);所述压杆(2)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槽型底座(1)铰接;所述压杆(2)的侧面连接有压块(3);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槽型底座(1)两槽壁的外侧;所述压块(3)为三棱柱,且通过三棱柱的四边形底面与所述压杆(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弯组件还包括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槽型底座(1)的两槽壁;所述压杆(2)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4)上,并通过所述转轴(4)与所述槽型底座(1)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两端设置限位螺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活动连接件和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通过活动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槽型底座(1)的槽壁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5)为角钢;所述角钢一侧面的边缘与所述槽型底座(1)相连,另一侧面高出所述槽型底座(1)的槽壁预设高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5)顶部设有垫块(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2)为圆柱形压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防雷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包括槽型底座、两组支撑组件和压弯组件,所述压弯组件包括压杆;所述压杆以可上下摆动的方式与所述槽型底座铰接;所述压杆的侧面连接有压块;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槽型底座两槽壁的外侧。该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跨接构件或折弯构件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还可按照跨接尺寸要求定尺加工,提高防雷焊接施工统一质量要求,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减少材料浪费。此外,该防雷跨接加工成型装置可利用工地边角料制作,节约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可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的切割制作,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刚,权云龙,梁少波,梁龙显,马晨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