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37549发布日期:2023-10-06 05:3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极片加工,尤其是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化学储能需求的日益增长,二次电池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二次电池产能不断扩大,其生产优率是生产的关键指标,安全是二次电池的关键性能。二次电池中含有正极和负极,其中正负极通常是由极片的形式存在。集流体经涂覆、烘干、压实和分切后得到所需的极片。在分切过程中因机器精度、刀具磨损、激光波动等的影响,极片边缘容易残留由毛刺或熔珠。毛刺非常尖锐,容易刺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严重可能导致电池失效;同时,毛刺和熔珠等异物颗粒也是造成电池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易导致在制备过程中出现hi-pot不良和自放电过大等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制备中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减小毛刺影响甚至消除毛刺对二次电池生产非常重要。

2、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利用滚筒毛刷来去掉毛刺,或者采用圆辊或平板将竖直毛刺压平从而减少毛刺刺穿隔膜的可能性。但是毛刷只能去掉已脱落的粉尘或毛刺,不能有效的除去边缘附着较粗的毛刺,圆辊和平板也只能减小毛刺的影响,不能有效去掉毛刺,毛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制造成本升高影响依然存在。现有专利中还有采用高压直流电来熔化毛刺(ca203936718u)或者利用等离子烧蚀(cn102694148a)等来去除毛刺,其中,ca203936718u公开了一种正极片去毛刺机,该专利通过dc24v直流电源击掉毛刺,cn102694148a公开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干法去毛刺方法,该专利通过气体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正极极片切割边缘的毛刺进行物理高速轰击和化学刻蚀处理,但是此类设备复杂昂贵,效果难以控制,难以规模化使用。

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本实用新型去毛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持续性的利用刀网和切刀片配合去除极片毛刺,不影响当前生产速度,有效降低毛刺带来的生产影响,提高电池生产优率,降低电池自放电速率,提高电池整体品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包括外壳、振动组件、切割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振动组件与所述切割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切割组件被设置为:当所述振动组件工作时,所述切割组件能够切割极片表面的毛刺。

4、优选地,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刀网和切刀,所述刀网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切刀的切割面与所述刀网背面相适配,所述切刀背面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连。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切刀由层叠布置的多组凹形刀片组成,多组凹形刀片在所述振动组件的带动下可沿竖直方向上下振动。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刀网和所述切刀均设置为凹形结构,所述刀网和所述切刀的内凹面均朝外设置。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刀网的凹形空间大小可调。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切刀背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背面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振动组件相连。

9、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收集毛刺的吸尘组件。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尘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尘组件包括粉尘收集盘、吸尘管和集尘室,所述粉尘收集盘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底面上;所述吸尘管一端与所述粉尘收集盘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集尘室相连。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尘组件还包括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用于在所述吸尘管内产生向外的吸力。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在极片分解连续生产过程中,持续性的利用刀网和切刀片配合去除极片毛刺,不影响当前生产速度,有效降低毛刺带来的生产影响,提高电池生产优率,降低电池自放电速率,提高电池整体品质。

15、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需求空间小,成本低,且可与分切装置整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振动组件(2)、切割组件(3),所述振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振动组件(2)与所述切割组件(3)驱动连接;所述切割组件(3)被设置为:当所述振动组件(2)工作时,所述切割组件(3)能够切割极片(5)表面的毛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3)包括刀网(31)和切刀(32),所述刀网(31)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所述切刀(32)的切割面与所述刀网(31)背面相适配,所述切刀(32)背面与所述振动组件(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32)由层叠布置的多组凹形刀片(321)组成,多组凹形刀片(321)在所述振动组件(2)的带动下可沿竖直方向上下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网(31)和所述切刀(32)均设置为凹形结构,所述刀网(31)和所述切刀(32)的内凹面均朝外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网(31)的凹形空间大小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32)背面设置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背面通过连接杆(22)与所述振动组件(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毛刺的吸尘组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4)设置于所述外壳(1)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4)包括粉尘收集盘(41)、吸尘管(42)和集尘室(43),所述粉尘收集盘(41)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底面上;所述吸尘管(42)一端与所述粉尘收集盘(4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集尘室(43)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去极片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4)还包括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用于在所述吸尘管(42)内产生向外的吸力。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去极片毛刺装置,包括外壳、振动组件、切割组件,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振动组件与所述切割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切割组件被设置为:当所述振动组件工作时,所述切割组件能够切割极片表面的毛刺。本技术去毛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持续性的利用刀网和切刀片配合去除极片毛刺,不影响当前生产速度,有效降低毛刺带来的生产影响,提高电池生产优率,降低电池自放电速率,提高电池整体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黄奥林,刘晨龙,金玲枝,林新,王万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