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

文档序号:35262792发布日期:2023-08-27 16:1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激光加工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焊接烟尘和飞溅,尤其是当工件表面有油污或者涂层时更加严重,焊烟会带来污染,危害到操作工人身体健康,而飞溅物会使得工件表面质量变差,向上的飞溅物还会损坏激光头的保护镜片。针对焊接烟尘,目前工程中的解决办法是在焊接位置架设净化装置,但这种方案只适用于小范围焊接加工,当工件较大,如进行大幅面板材焊接时,会在激光头位置安装抽烟管,跟随激光头运动,一边焊接一边抽除烟尘,但为了满足大范围的运动,抽烟管道需要设置得很长,此时吸力会大大减弱,除尘效果大打折扣,大量的焊烟扩散到空气中。针对飞溅物,目前主要在加工工艺上进行优化,但飞溅现象无法消除,需尽可能减少其对激光头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在焊接头前方加气帘来阻挡飞溅,但对飞溅的阻挡效果还需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从大幅面板材焊接时烟尘和飞溅物抑制的角度出发,对焊接设备进行一些优化工作来减少焊接加工对环境及设备的危害。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包括后压脚,前压脚,吹气板,集烟罩,烟尘净化机,竖向气帘,横向气帘和侧轴保护气嘴;焊接小车可在机架上横向运动,激光头安装在焊接小车底部,工件装夹在夹具上,靠后压脚和前压脚将其固定,前压脚、后压脚均为空腔结构,两端有堵头,吹气板和集烟罩分别安装在夹具的两侧;

4、在后压脚和前压脚左侧,各设置有一个气路接口,两个气路接口和吹气板的接口通入压缩空气,在后压脚和前压脚的右侧,各设置有一个圆柱接口,所述圆柱接口直接接到烟尘净化机的净化通道中,集烟罩接入烟尘净化机的抽气接口,依靠烟尘净化机的吸力将烟尘吸入净化通道;后压脚、前压脚和夹具组成一个凹槽,在无干预情况下,焊接烟尘向上漂浮,当在吹气板中通入压缩空气时,高速流动的空气将焊接产生的烟尘带到夹具的右侧,集烟罩收集的烟尘进而进入烟尘净化机中;后压脚和前压脚内侧均开有小孔,用于吸附烟尘。

5、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头下方设置有竖向气帘、横向气帘以及侧轴保护气嘴,侧轴保护气嘴中通入惰性气体,为焊接熔池提供保护,同时将一部分飞溅物吹到前方,减少向上的飞溅物;竖向气帘和横向气帘中通入压缩空气,用于阻挡飞溅物,通入竖向气帘的压缩空气经过油水过滤处理。

6、进一步地,后压脚和前压脚中通入压缩空气,由于前压脚、后压脚的空腔结构的出口处孔洞较大,空气会直接向出口处流动,由于虹吸原理,在前压脚和后压脚内侧的小孔处产生负压,将烟尘吸入后压脚和前压脚的空腔中,与压缩空气混合进入烟尘净化机中。

7、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缩空气为除烟提供动力,同时将焊接烟尘吸附功能与装夹机构巧妙结合,大大提高了烟尘吸附效果,使用成本较低,特别适用于大尺寸构件的焊接;在飞溅物抑制上,三道防线来阻止飞溅物进入激光头镜片,效果优异,大大提高了保护镜片的使用时间,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压脚,前压脚,吹气板,集烟罩,烟尘净化机,竖向气帘,横向气帘和侧轴保护气嘴;焊接小车可在机架上横向运动,激光头安装在焊接小车底部,工件装夹在夹具上,靠后压脚和前压脚将其固定,前压脚、后压脚均为空腔结构,两端有堵头,吹气板和集烟罩分别安装在夹具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头下方设置有竖向气帘、横向气帘以及侧轴保护气嘴,侧轴保护气嘴中通入惰性气体,为焊接熔池提供保护,同时将一部分飞溅物吹到前方,减少向上的飞溅物;竖向气帘和横向气帘中通入压缩空气,用于阻挡飞溅物,通入竖向气帘的压缩空气经过油水过滤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压脚和前压脚中通入压缩空气,由于前压脚、后压脚的空腔结构的出口处孔洞较大,空气会直接向出口处流动,由于虹吸原理,在前压脚和后压脚内侧的小孔处产生负压,将烟尘吸入后压脚和前压脚的空腔中,与压缩空气混合进入烟尘净化机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激光焊接中抑制烟尘及飞溅装置,包括后压脚,前压脚,吹气板,集烟罩,烟尘净化机,竖向气帘,横向气帘和侧轴保护气嘴;焊接夹具中的前压脚、后压脚均为空腔结构,两端有堵头,吹气板和集烟罩分别安装在夹具的两侧,通过中心吹气+两侧吸气的方式提高焊接烟尘吸收效果,同时,通过侧轴保护气与横向、竖向气帘的组合,避免飞溅物向上运动。本技术从大幅面板材焊接时烟尘和飞溅物抑制的角度出发,对焊接设备进行一些优化工作来减少焊接加工对环境及设备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董斌鑫,李少霞,董力,虞钢,何秀丽,田崇鑫,段巨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