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7583发布日期:2023-11-22 16: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丝杠校直,具体来说,涉及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机械系统中,丝杠是常用的传动装置之一,用于实现线性运动。然而,由于制造和安装等原因,丝杠可能存在直线度偏差,即使在高精度的应用中也可能出现。直线度偏差会导致运动系统的精度下降,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我们需要一种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

2、经查公开(公告)号:cn216501649u,公开了用于汽车执行器细长丝杠直线度的校直装置,此技术中公开了“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支撑架、百分表和校直施力机构,所述支撑架上用于放置丝杠,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丝杠的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在所述支撑架上旋转,所述百分表抵靠接触于所述丝杠并用于用于测量所述丝杠的外表面,所述校直施力机构抵靠于所述丝杠并对所述丝杠施加合适的作用力以校直所述丝杠等技术方案,具有丝杠校直,提高和改善丝杠的直线度;同时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等技术效果”;

3、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与校直器件为两个单个的主体,所以对丝杠的测量出现偏差后,需要将测量仪器移走后再进行校直,测量仪器与校直器件转换的过程中,丝杠可能进一步发生偏差,使得丝杠造成校直不完全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丝杠校直工作量,进而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壁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上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电动液压杆伸缩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千分表,且千分表的监测端贯穿定位孔的内部。

4、通过设置螺纹杆、螺纹套、连接块,便于对整根丝杠进行检测,大幅降低工作人员对丝杠调整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与第一支撑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处于槽口内,所述连接块的外侧与第一支撑架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6、通过设置连接块和第一支撑架,避免连接块在螺纹套移动的过程中摇晃,从而导致数据测试不准确。

7、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弧形板,若干个所述第二弧形板位于底架的顶部呈线性阵列分布。

8、通过设置底架和第二弧形板,便于丝杠的放置,避免在测量的过程中丝杠位置发生偏移。

9、优选的,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凹轮,所述传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凹轮。

10、通过设置第一传动凹轮和第二传动凹轮,便于第二电机的动力传输。

11、优选的,所述底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凹轮,所述第一从动凹轮与第一传动凹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底架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凹轮,所述第二从动凹轮与第二传动凹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12、通过设置第一从动凹轮、第二从动凹轮和皮带,便于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接收动力,从而带动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两端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进行运动。

13、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凹轮与第一传动凹轮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从动凹轮与第二传动凹轮处于同一平面上。

14、实现了避免皮带在传动的过程中脱落,导致机器停转的后果。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传送架,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侧与传送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传送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呈线性阵列分布。

16、通过设置传送架和第一弧形板,更好地将校直好的丝杠顶出并移动。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螺纹杆、螺纹套、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使得连接块可以沿着螺纹杆做往复运动,便于校直装置对整根丝杠进行直线度检测,通过电动液压杆、千分表、抵触板的配合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在观察千分表的数据异常后,可以直接启动电动液压杆对丝杠进行直线度调整,大幅降低了工作人员在调整丝杠位置上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由人工调整丝杠位置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18、通过第二电机、第一传动凹轮、第二传动凹轮、第二从动凹轮、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配合使用,使得传送架可以做圆周运动,可以将校直完成以及后续待校直的丝杠向前运输,大幅降低工作人员拿取丝杠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外壁开设有槽口(5),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7),所述螺纹套(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8),所述电动液压杆(8)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抵触板(10),所述抵触板(10)上贯穿开设有定位孔(15),所述电动液压杆(8)伸缩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2),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底部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第二固定板(13)远离第一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千分表(14),且千分表(14)的监测端贯穿定位孔(15)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的外侧壁与第一支撑架(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6)处于槽口(5)内,所述连接块(9)的顶部外侧与第一支撑架(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底架(16),所述底架(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弧形板(31),若干个所述第二弧形板(31)位于底架(16)的顶部呈线性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1),所述传动杆(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凹轮(22),所述传动杆(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凹轮(2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7),所述第一固定块(1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8),所述第一转动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凹轮(19),所述第一从动凹轮(19)与第一传动凹轮(2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4),所述底架(1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3),所述第二固定块(2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7),所述第二转动杆(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凹轮(28),所述第二从动凹轮(28)与第二传动凹轮(29)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凹轮(19)与第一传动凹轮(22)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从动凹轮(28)与第二传动凹轮(29)处于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4)远离第一转动杆(1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传送架(25),所述第二连接板(30)远离第二转动杆(27)的一侧与传送架(25)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传送架(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属于丝杠校直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壁开设有槽口。该丝杠直线度校直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螺纹杆、螺纹套、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使得连接块可以沿着螺纹杆做往复运动,便于校直装置对整根丝杠进行直线度检测,通过电动液压杆、千分表、抵触板的配合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在观察千分表的数据异常后可以直接启动电动液压杆对丝杠进行直线度调整,大幅降低了工作人员在调整丝杠位置上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由人工调整丝杠位置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童烈鑫,胡跃敏,胡伟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安市涌鑫精密元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