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焊快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0098发布日期:2023-12-14 01:1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凸焊快换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焊接用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凸焊快换工装。


背景技术:

1、凸焊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汽车冷却水管加工中,广泛被用于支架与管件的预装配焊接,以达到高效、快速、可靠的生产加工。凸焊工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装置之一,传统的凸焊工装,切换产品过程中,操作繁琐,需要调整多处定位系统,调整起来工作复杂,效率低下,不便于工人现场操作,占用大量的有效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凸焊快换工装。

2、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是:

3、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总成、滚珠导柱总成、上模板总成及侧向固定板,所述下模板总成与上模板总成通过滚珠导柱总成连接,所述下模板总成上可拆卸固定有侧向固定板,所述滚珠导柱总成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滚珠导柱总成对称设置。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焊快换工装,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上述背景问题提出的:传统的凸焊工装,切换产品过程中,操作繁琐,需要调整多处定位系统,调整起来工作复杂,效率低下,不便于工人现场操作,占用大量的有效生产时间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总成(1)、滚珠导柱总成(2)、上模板总成(3)及侧向固定板(4),所述下模板总成(1)与上模板总成(3)通过滚珠导柱总成(2)连接,所述下模板总成(1)上可拆卸固定有侧向固定板(4),所述滚珠导柱总成(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滚珠导柱总成(2)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总成(1)包括:下模板(1-1)、下电阻焊限位柱(1-2)、支架(1-3)、快固定夹总成(1-4)、工件支座(1-5)及下电极(1-6),所述下模板(1-1)上固定有下电阻焊限位柱(1-2),所述下电阻焊限位柱(1-2)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下电阻焊限位柱(1-2)阵列设置,所述下模板(1-1)上端固定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固定有快固定夹总成(1-4),所述下模板(1-1)上固定有工件支座(1-5),所述工件支座(1-5)位于快固定夹总成(1-4)下方,所述下模板(1-1)上固定有下电极(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固定夹总成(1-4)包括:底座(1-4-1)、按压杆(1-4-2)、连动杆(1-4-3)、活动杆(1-4-4)及螺杆(1-4-5),所述支架(1-3)上端固定有底座(1-4-1),所述按压杆(1-4-2)一端与底座(1-4-1)转动连接,所述连动杆(1-4-3)一端与按压杆(1-4-2)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1-4-4)一端与底座(1-4-1)转动连接,所述连动杆(1-4-3)另一端与活动杆(1-4-4)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4-5)滑动穿过活动杆(1-4-4)另一端,所述螺杆(1-4-5)上旋合连接有两个螺母,所述活动杆(1-4-4)设置在两个螺母之间,所述工件支座(1-5)位于螺杆(1-4-5)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总成(3)包括:上模板(3-1)、上电阻焊限位柱(3-2)及上电极(3-3),所述上模板(3-1)下端固定有上电阻焊限位柱(3-2),所述上电阻焊限位柱(3-2)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上电阻焊限位柱(3-2)阵列设置,四个所述上电阻焊限位柱(3-2)与四个所述下电阻焊限位柱(1-2)一一对应,所述上模板(3-1)下端固定有上电极(3-3),所述上电极(3-3)与下电极(1-6)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滚珠导柱总成(2)包括:导柱及导套,导柱与下模板(1-1)固定连接,导套与上模板(3-1)固定连接,导柱滑动在导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凸焊快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1)一侧可拆卸固定有侧向固定板(4),所述快固定夹总成(1-4)设置为两个,所述侧向固定板(4)上固定有快固定夹总成(1-4)。


技术总结
一种凸焊快换工装,焊接用装置领域,包括:下模板总成、滚珠导柱总成、上模板总成及侧向固定板,所述下模板总成与上模板总成通过滚珠导柱总成连接,所述下模板总成上可拆卸固定有侧向固定板,所述滚珠导柱总成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滚珠导柱总成对称设置。本技术可以解决上述背景问题提出的:传统的凸焊工装,切换产品过程中,操作繁琐,需要调整多处定位系统,调整起来工作复杂,效率低下,不便于工人现场操作,占用大量的有效生产时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房海涛,梁汉峥,冯建仓,杨慧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艾瑞鸿泰(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