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0366发布日期:2024-01-16 11:0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折弯加工,具体地,涉及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1、折弯金属板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在塑性弯曲的开始阶段,板料是自由弯曲的·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下模v型槽内表面逐渐靠紧,同时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继续加压直到行程终止,使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紧全接触,此时完成一个v型弯曲,就是俗称的折弯。

2、我国公开号为cn205183532u的实用新型专利“内扣成型模具”,其公开了一种内扣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上压料块,上压料块底面的形状与产品的外侧面相适应,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设置有下夹板,下夹板上方活动设置有下脱板,所述下夹板上固定设置有母模驱动块,所述母模驱动块的外侧设置有成型母模,成型母模的顶面与产品的内侧面相适应,所述成型母模的外侧设置有成型冲头,成型冲头的顶面与产品的内扣相适应,通过在下模座上设置成型冲头,可以对产品的直角内扣处实现完美冲压,成型后内扣处为直角,产品更加美观,成型效率高。

3、但是上述专利还存在以下不足,上述专利能够在钣金的边缘对钣金进行内扣折弯,但是在钣金的中部进行内扣折弯时,例如对门插销的插销鼻进行折弯时,为了使插杆再插入插销鼻中不再晃动,插销鼻会采用内扣折弯,使得插杆插入插销鼻内不会再晃动,因为采用内扣折弯,使得位于内侧的模具无法成功脱模,在折弯后钣金的开口宽度小于模具的宽度时,会使得钣金脱模困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弯后钣金开口小会造成脱模困难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底座、固定在上底座下表面的模具机构和一对关于模具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且均固定安装在上底座的楔形的下压块;

3、所述模具机构包括与上底座固定的连接臂、与连接臂竖直滑动连接的滑动件、推动滑动件在连接臂上竖直向下滑动的弹性推力构件和一对关于连接臂沿水平方向呈对称状态设置且下侧均与滑动件铰接的弧状的侧模具,一对侧模具的弧形面呈相背状态设置,每个侧模具均通过位于第一铰接轴上方的连杆与连接臂铰接。

4、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竖直滑动套设在连接臂上的滑套部和与滑套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竖直的第一铰接部,一对侧模具通过同一水平的第一铰接轴与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底壁为与侧模具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壁。

5、优选地,所述侧模具上成型有与第一铰接轴同轴线设置的第二铰接部,所述侧模具上还成型有用于连接侧模具第一弧形壁和第二铰接部的平滑过渡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上固定有水平的受压部,所述受压部的底壁为与第二铰接部上表面贴合滑动的第二弧形壁。

6、优选地,所述滑套部的侧壁凸出有靠近第一铰接部设置的凸缘部,所述弹性推力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呈水平状态且滑动穿过滑套部与连接臂固定连接的连接栓,所述连接栓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竖直滑动穿过有至少一个固定在凸缘部上的竖直的第一导向栓,所述第一导向栓上安装有两端分别与凸缘部和连接件相抵触的第一弹簧,所述滑套部上凹陷有供连接栓竖直滑动的条形通槽。

7、优选地,所述连接臂上凸出有能抵触在滑套部上端的限位部。

8、优选地,所述下模具包括下底座、竖直滑动穿过下底座且位于模具机构正下方的中部滑块和一对关于中部滑块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且分别与对应的下压块相配合的侧滑块,每个侧滑块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水平滑动穿过下底座的第二导向栓,所述第二导向栓上安装有推动侧滑块远离中部滑块滑动的第二弹簧,所述下底座上安装有至少一组用于推动中部滑块向上滑动复位的弹性构件。

9、优选地,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固定在下底座下表面的安装座和至少一个与中部滑块底部固定连接且竖直滑动穿过安装座的竖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上凸出有限位凸缘,所述下底座的底壁上凹陷有供限位凸缘竖直滑动的限位凹槽,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限位凸缘和安装座相抵触的第三弹簧。

10、优选地,所述下底座上凸出有供第二导向栓滑动穿过的安装部。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在使用时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对弧状的侧模具对钣金内侧进行支撑,并且在上模具向上移动时,一对侧模具会相互靠近的转动,使得一对侧模具的最大宽度减小,便于钣金脱模;

12、其二,侧模具转动时弧形面与钣金之间的摩擦力小,不易在钣金上造成划痕。

1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底座(1)、固定在上底座(1)下表面的模具机构(2)和一对关于模具机构(2)呈对称状态设置且均固定安装在上底座(1)的楔形的下压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5)包括竖直滑动套设在连接臂(4)上的滑套部(9)和与滑套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竖直的第一铰接部(10),一对侧模具(7)通过同一水平的第一铰接轴(11)与第一铰接部(10)铰接,所述第一铰接部(10)的底壁为与侧模具(7)弧形面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具(7)上成型有与第一铰接轴(11)同轴线设置的第二铰接部(12),所述侧模具(7)上还成型有用于连接侧模具(7)第一弧形壁和第二铰接部(12)的平滑过渡部(13),所述第一铰接部(10)上固定有水平的受压部(14),所述受压部(14)的底壁为与第二铰接部(12)上表面贴合滑动的第二弧形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部(9)的侧壁凸出有靠近第一铰接部(10)设置的凸缘部(15),所述弹性推力构件(6)包括至少一个呈水平状态且滑动穿过滑套部(9)与连接臂(4)固定连接的连接栓(16),所述连接栓(16)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7),所述连接件(17)上竖直滑动穿过有至少一个固定在凸缘部(15)上的竖直的第一导向栓(18),所述第一导向栓(18)上安装有两端分别与凸缘部(15)和连接件(17)相抵触的第一弹簧(19),所述滑套部(9)上凹陷有供连接栓(16)竖直滑动的条形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4)上凸出有能抵触在滑套部(9)上端的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包括下底座(20)、竖直滑动穿过下底座(20)且位于模具机构(2)正下方的中部滑块(21)和一对关于中部滑块(21)沿水平方向对称分布且分别与对应的下压块(3)相配合的侧滑块(22),每个侧滑块(22)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水平滑动穿过下底座(20)的第二导向栓(23),所述第二导向栓(23)上安装有推动侧滑块(22)远离中部滑块(21)滑动的第二弹簧(24),所述下底座(20)上安装有至少一组用于推动中部滑块(21)向上滑动复位的弹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固定在下底座(20)下表面的安装座(25)和至少一个与中部滑块(21)底部固定连接且竖直滑动穿过安装座(25)的竖直的导向杆(26),所述导向杆(26)的顶端上凸出有限位凸缘(27),所述下底座(20)的底壁上凹陷有供限位凸缘(27)竖直滑动的限位凹槽(28),所述导向杆(26)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限位凸缘(27)和安装座(25)相抵触的第三弹簧(2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20)上凸出有供第二导向栓(23)滑动穿过的安装部(3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扣上折弯侧滑块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底座、模具机构和一对关于模具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的楔形的下压块,模具机构包括连接臂、与连接臂竖直滑动连接的滑动件、推动滑动件在连接臂上竖直向下滑动的弹性推力构件和一对关于连接臂沿水平方向呈对称状态设置且下侧均与滑动件铰接的弧状的侧模具,一对侧模具的弧形面呈相背状态设置,每个侧模具均通过位于第一铰接轴上方的连杆与连接臂铰接,一对侧模具对钣金内侧进行支撑,且在上模具向上移动时,一对侧模具会相互靠近的转动,使一对侧模具的最大宽度减小,便于钣金脱模,侧模具转动时弧形面与钣金之间的摩擦力小,不易在钣金上造成划痕。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旭,王宁,高翔,孙佳云,王艳荣,王宏艳,王宁宁,赵光焰,马海龙,何金龙,陈佳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银川图泰克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