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0531发布日期:2024-02-09 12: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打扣机,尤其涉及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


背景技术:

1、打扣机,可以将钮扣的背扣和面扣固定在一起,使得背扣和面扣连接紧密。进行打扣时,操作员需要手动将布料铺到工作台上,为了保证操作员的安全,打扣机需要具备防打手功能,具体是指,若操作员的手未离开工作台,冲头不能进行打扣作业。目前,带有防打手功能的打扣机,承托背扣的托料臂不参与防打手功能的实现,防打手组件和托料臂的关联性差,导致打扣机的结构较为臃肿。

2、因此,仍需要对现有的打扣机做改进,以解决现有打扣机结构较为臃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以解决现有打扣机结构较为臃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用于组装钮扣;钮扣由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组成;所述防打手的打扣机包括机架、打扣工作台、冲头、承料组件;所述打扣工作台和所述冲头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打扣工作台用于放置第一子组件;所述承料组件用于承托第二子组件;所述冲头用于将所述承料组件上的第二子组件下压到置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第一子组件上,组装得到钮扣;

3、所述承料组件与所述冲头滑动连接;所述承料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冲头的活动方向相同;所述防打手的打扣机还包括工控机、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的测距组件;所述测距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承料组件与所述冲头的相对位移。

4、可选的,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基准端、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所述基准端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所述基准端和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其一安装在所述冲头的外壁上,另一安装在所述承料组件上。

5、可选的,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承料组件上;所述基准端呈横向延伸;所述承料组件的中部留有避让所述基准端的避让通槽。

6、可选的,所述机架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冲头适配的第一活动槽、与所述承料组件适配的第二活动槽;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比,所述第二活动槽更靠近外界;所述避让通槽不与所述承料组件的上侧连通;所述基准端设置有与所述承料组件贴合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活动槽和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承料组件的两侧。

7、可选的,所述打扣工作台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打扣工作台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冲头的活动方向相同;所述打扣工作台所达到的位置包括上极限位、下极限位;所述机架还安装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打扣工作台从下极限位回到上极限位;

8、所述打扣工作台和所述机架,其一设置有金属检测面,另一设置有感应所述金属检测面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所述打扣工作台位于下极限位时,所述金属检测面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正对;所述打扣工作台位于上极限位时,所述金属检测面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面错开。

9、可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作为首端的顶推端;所述顶推端用于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下端对其进行顶推;

10、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机架;所述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冲头的活动方向平行;

11、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为所述顶推端的上翘提供驱动力。

12、可选的,所述连杆还包括作为尾端的牵拉端;

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栓、牵拉件、第二螺栓;

14、所述第一螺栓呈横放状态,且尾端与所述牵拉端固定;

15、所述第二螺栓呈横放状态,且尾端与所述机架固定;

16、所述牵拉件为伸缩件,且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上;所述牵拉件用于提供使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相互靠近的牵拉力。

17、可选的,所述牵拉件为拉簧;所述牵拉件的一端勾住所述第一螺栓的杆体,所述牵拉件的另一端勾住所述第二螺栓的杆体。

18、可选的,所述顶推端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19、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呈横向放置的导向杆、贯通的第三活动槽;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连杆垂直;所述第三活动槽位于所述连杆的内部所述第三活动槽设置有贯通的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的贯通方向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滑动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活动槽不与所述连杆的四周连通;所述第三活动槽为条形槽,且沿直线延伸;

20、所述导向杆为圆杆;所述第三活动槽的槽宽与所述导向杆的外径适配;所述第三活动槽的内部空间包括位于起点的前极限位、位于终点的后极限位;所述前极限位位于所述顶推端和所述后极限位之间;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前极限位时,所述打扣工作台位于上极限位;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后极限位时,所述打扣工作台位于下极限位;

21、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限位组件;所述导向杆安装在所述限位组件上;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阻止所述连杆沿所述导向杆的轴向方向滑动。

22、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呈横向分布的两组吊耳;所述连杆和所述导向杆,均位于两组所述吊耳之间;每组所述吊耳,均上端与所述机架固定、下端与所述导向杆的端部固定;所述连杆包括相背的两组第二侧面;两组所述第二侧面,其一与一组所述吊耳的侧面贴合,另一与另一组所述吊耳的侧面贴合。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扣机,承料组件参与实现防打手功能,使得打扣机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具体的使用过程为,冲头下行,由于承料组件所承载的第二子组件位于冲头和打扣工作台之间,因此,承料组件会比冲头更早接触到打扣工作台,也即,承料组件会先于冲头发生滑动,并且承料组件会向上滑动,导致承料组件与冲头的相对位移发生变化;通过增设测距组件,可以检测到承料组件与冲头的相对位移,并且测距组件会将检测到的相对位移数据发送给工控机,以便触发工控机的对应控制动作(如冲头停止下行并向上复位)。更为具体的,记在第一情形下承料组件出现向上滑动所需的时长为第一时长,在第二情形下承料组件出现向上滑动所需的时长为第二时长,第一情形为操作员的手没有放置在打扣工作台上,第二情形为操作员的手放置在打扣工作台上,在第二情形下,承料组件是与操作员的手接触,并且在接触后出现向上滑动,在第一情形下,承料组件是与打扣工作台接触,并且在接触后出现向上滑动,因此,第一时长会明显长于第二时长,操作员的手放置在打扣工作台上,会导致承料组件与冲头的相对位移过早达到预设值,从而可以触发工控机的对应控制动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用于组装钮扣;钮扣由第一子组件和第二子组件组成;所述防打手的打扣机包括机架、打扣工作台、冲头、承料组件;所述打扣工作台和所述冲头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打扣工作台用于放置第一子组件;所述承料组件用于承托第二子组件;所述冲头用于将所述承料组件上的第二子组件下压到置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第一子组件上,组装得到钮扣;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基准端、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的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端位于所述基准端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所述基准端和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其一安装在所述冲头的外壁上,另一安装在所述承料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承料组件上;所述基准端呈横向延伸;所述承料组件的中部留有避让所述基准端的避让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冲头适配的第一活动槽、与所述承料组件适配的第二活动槽;沿横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比,所述第二活动槽更靠近外界;所述避让通槽不与所述承料组件的上侧连通;所述基准端设置有与所述承料组件贴合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活动槽和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承料组件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扣工作台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打扣工作台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冲头的活动方向相同;所述打扣工作台所达到的位置包括上极限位、下极限位;所述机架还安装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打扣工作台从下极限位回到上极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作为首端的顶推端;所述顶推端用于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下端对其进行顶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还包括作为尾端的牵拉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为拉簧;所述牵拉件的一端勾住所述第一螺栓的杆体,所述牵拉件的另一端勾住所述第二螺栓的杆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端与所述打扣工作台的下端部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呈横向分布的两组吊耳;所述连杆和所述导向杆,均位于两组所述吊耳之间;每组所述吊耳,均上端与所述机架固定、下端与所述导向杆的端部固定;所述连杆包括相背的两组第二侧面;两组所述第二侧面,其一与一组所述吊耳的侧面贴合,另一与另一组所述吊耳的侧面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打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打手的打扣机,针对现有打扣机结构较为臃肿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防打手的打扣机包括机架、打扣工作台、冲头、承料组件;打扣工作台和冲头均安装在机架上;打扣工作台用于放置第一子组件;承料组件用于承托第二子组件;冲头用于将承料组件上的第二子组件下压到置于打扣工作台的第一子组件上,组装得到钮扣;承料组件与冲头滑动连接;承料组件的滑动方向与冲头的活动方向相同;防打手的打扣机还包括工控机、与工控机电连接的测距组件;测距组件用于检测承料组件与冲头的相对位移。通过前述方案,承料组件参与实现防打手功能,使得打扣机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富明钮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