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筒双头切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70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壁筒双头切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筒体平齐口边的剪切装置,特别是用来平齐电池锌筒以及各种薄壁金属筒体口边的一种剪切装置。
对于挤压(或卷接)成型、壁厚仅0.2~1.0mm的薄壁筒体(以下简称筒体),如何快速地平齐口边而不变形,早就引起有关行业的重视,国内产品《QGF-WR20整体锌筒切口机》为此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但是,这种切口机对切下的圈状废料,是用二只齿状粉碎轮轧碎后排出,这不仅加大了机床的负荷,提高了能耗,也加速了部分零部件的磨损。此外,这种切口机是采用压缩空气卸料,这就要求还得有一台气泵与之配套,增加了投资成本,而且这种卸料方法,显然使其无法适用于底部有孔的筒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筒双头切口机,它具有两个工作头,每个工作头在每一个工作循环中能连续完成送筒、顶筒、切断、压线、脱料和排废等全部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实现的切口机由底座、机身、车头、电动机、控制机构和减速箱组成,由电动机用皮带带动的传动轴的一端装有一皮带轮,经传动轴用皮带和齿轮传动的两根芯轴装于车头上;传动轴的另一端用联轴器与蜗轮减速箱的蜗杆轴连接,蜗轮减速箱的蜗轮轴的两端各装有一个用以传动前、后两根凸轮轴的主动伞齿轮,由蜗轮轴传动的控制机构包括在前、后两根凸轮轴上各装有一个送筒凸轮和一个切断凸轮,通过凸轮轴端部伞齿轮传动的顶筒-脱料凸轮纵向安装于机床尾部的转轴上,受送筒凸轮操纵的机械手和受切断凸轮操纵的外刀片,均装于芯轴轴线的一侧,受顶筒-脱料凸轮操纵的两根顶筒-脱料杆及顶柱,分别对准两根芯轴的轴心线。当薄壁筒表面需要刻划标志线或装饰线时,在安装外刀片的刀轴上,可安装一个以上的压线轮,同时在芯轴上装上相应的内压线轮。各个凸轮每旋转一周各自操纵杠杆协调完成从送料到脱料的全过程工作,各凸轮在每一工作循环中的相互配合,可表示为下
此外,为防止因偶发事故造成机器运转堵截而导致烧毁电机、损坏机件,在蜗轮减速箱中的蜗轮轴上装有一个齿啮式弹力保护器,当机床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保护器动作,将电动机与机床的控制机构脱开而使控制机构的动作全部停止。
本发明因为采用了凸轮--杠杆机构连续完成全过程工作,不需要气泵等附加设备,且动作比较准确,可适用于各种结构的薄壁筒体的切口加工。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下述实施例及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动示意图。
图3为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柱结构示意图。
图5为顶筒-脱料杆长度调整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送筒凸轮工作示意图。
图7为顶筒-脱料凸轮工作示意图。
图8为切断凸轮工作示意图。
如图1、2所示,电动机〔32〕安装在机床下部,通过皮带〔31〕带动传动轴〔33〕旋转,传动轴的一端装有一个皮带轮〔1〕,由此通过皮带〔2〕和齿轮〔3〕带动两根芯轴〔9〕作等速反向旋转,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蜗轮减速箱〔22〕中的蜗杆轴〔23〕用联轴器连接,蜗轮减速箱中的蜗轮轴〔20〕上装有一个齿啮式弹力保护器〔34〕,蜗轮轴〔20〕的两端各装有一个伞齿轮〔21〕,这两个伞齿轮各自带动与传动轴〔33〕平行安装的前后两根凸轮轴〔28〕旋转,于是便可操纵整个控制机构按规定程序完成切口的全部工作。
现分述如下如图3所示,芯轴〔9〕为装有内刀片〔36〕的车头主轴,芯轴后端装有推力轴承以承受工作时的轴向力,芯轴上装有压力弹簧〔43〕、卸料器〔8〕、内套圈〔42〕、外套圈〔41〕、内刀片〔36〕和内压线轮〔37〕,然后用螺帽〔38〕固定(反向旋转的两根芯轴,其螺纹方向相反),〔39〕为压线槽。外套圈〔41〕采用浮动装配,当外刀片〔5〕进刀切割筒体〔51〕时(如图8所示),外套圈〔41〕被迫作径向偏移,在外刀片〔5〕进刀切割筒体〔51〕时(如图8所示),外套圈〔41〕被迫作径向偏移,在外刀片〔5〕退出瞬间,高速旋转着的芯轴,使外套圈〔41〕在外刀片的顶压下恢复原位,以便卸料器〔8〕顺利排废和脱料。如图4所示,顶柱〔11〕通过连接器〔12〕和顶筒-脱料杆〔13〕连接成一体,连接器内安装有轴承〔44〕、推力轴承〔45〕和卡圈〔46〕,这一机构的作用是使顶筒-脱料杆〔13〕顶紧筒体时,顶柱〔11〕可以随筒体而自由旋转。卸料器〔8〕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器〔12〕上。
如图5所示,顶筒机构的动作是将送筒机械手〔48〕(如图6所示)传送过来的筒体自开口一端顶入并套于芯轴上,并且在切断过程中紧紧地将工件底部顶住,使顶柱和筒体同时随芯轴同步旋转,因此,根据筒体材料的不同厚度须要调整顶筒-脱料杆〔13〕的长度,〔15〕为调整螺杆,其两端螺纹,一端为右旋,另一端为左旋,转动调整螺杆,便可调整顶筒-脱料杆的长度,以调节顶紧力的大小,〔47〕为两个紧固螺母。
综上所述,如图1、2、3所示,起动电动机〔32〕,一方面通过皮带〔31〕、传动轴〔33〕,再通过皮带〔2〕、齿轮〔3〕带动车头〔30〕的两根芯轴〔9〕作等速反向旋转;一方面通过蜗轮减速箱的蜗轮轴〔20〕带动前、后两根凸轮轴〔28〕作等速反向旋转。在前后两根凸轮轴上各装有一个送筒凸轮〔24〕和一个切断凸轮〔27〕,其中一根凸轮轴的一端还通过一副伞齿轮〔19〕带动一根纵向安装在机床尾部的装有顶筒-脱料凸轮〔35〕的转轴〔18〕转动。工作时,首先两个送筒凸轮〔24〕各自通过送筒杠杆〔25〕操纵装有机械手〔48〕(如图6所示)的两滑块〔6〕在滑块座〔7〕中平稳地相向滑进,使两只机械手各自将从分料斗〔10〕中接过来的一个待加工的薄壁筒送至规定位置,这时,机床尾部的顶筒-脱料凸轮〔35〕则通过杠杆〔16〕操纵装于顶筒轴座〔14〕的顶筒-脱料杆〔13〕用杆端的顶柱〔11〕将薄壁筒的开口一端顶入并套于车头两根芯轴〔9〕上,于是,被顶紧的薄壁筒和顶柱〔11〕即随芯轴而旋转,接着,切断凸轮〔27〕通过切断杠杆〔26〕操纵装有外刀片〔5〕和压线轮〔40〕的刀架〔4〕向筒体靠拢,一俟接触筒体,外刀片〔5〕和压线轮〔40〕即被旋转着的筒体因接触而带动旋转,在进刀切断和压线(标志线或装饰线)完成后,顶筒-脱料杆〔13〕即开始大距离后退,牵引套在芯轴〔9〕上的卸料器〔8〕将筒体和废料从芯轴上沿轴向拨出分别落入出料斗和废料斗中漏出。
〔17〕为装料斗,〔29〕为电气按钮,〔49〕、〔50〕为弹簧。
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筒双头切口机,由底座、机身、车头、电动机、控制机构和减速箱组成,其特征是由电动机[32]用皮带[31]带动的传动轴[33]的一端装有一皮带轮[1],经传动轴用皮带[2]和齿轮[3]传动的两根芯轴[9]装于车头[30]上,传动轴[33]的另一端用联轴器与蜗轮减速箱[22]的蜗杆轴[23]连接,蜗轮减速箱的蜗轮轴[20]的两端各装有一个用以传动前、后两根凸轮轴的主动伞齿轮[21],由蜗轮轴传动的控制机构包括在前、后两根凸轮轴[28]上各装有一个送筒凸轮[24]和一个切断凸轮[27],通过凸轮轴端部伞齿轮传动的顶筒一脱料凸轮[35]纵向安装于机床尾部的转轴[18]上,受送筒凸轮[24]操纵的机械手[48]和受切断凸轮[27]操纵的装于刀架[4]上的外刀片[5],均装于芯轴[9]轴线的一侧,受顶筒一脱料凸轮[35]操纵的两根顶筒一脱料杆[13]及顶柱[11]则分别对准两根芯轴[9]的轴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口机,其特征是当薄壁筒表面需要刻划标志线或装饰线时,在安装外刀片〔5〕的刀轴上,可安装一个以上的压线轮〔40〕,同时在芯轴〔9〕上装有相应的内压线轮〔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口机,其特征是顶筒一脱料杆〔13〕上装有一个用以调节顶紧力的调整螺杆〔15〕和顶端装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顶柱〔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口机,其特征是蜗轮减速箱〔22〕中的蜗轮轴〔20〕上装有一个齿啮式弹力保护器〔34〕。
专利摘要一种薄壁筒双头切口机,由底座、机身、车头、电动机、控制机构和减速箱组成,用于平齐挤压(或卷接)成型后的薄壁筒体的口边,它具有两个工作头,每个工作头在每一工作循环中能连续完成送筒、顶筒、切断、压线、脱料和排废等全部工作,其特征是控制机构采用凸轮—杠杆机构,包括送筒机构,顶筒—脱料机构和切断—压线机构,本装置的优点是动作准确,调整方便,可适用于各种结构的薄壁筒体的切口加工。
文档编号B23D31/00GK2093708SQ91204518
公开日1992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0日
发明者陈恒敬, 李志伟 申请人:温岭县蔡洋岸头日用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