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98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属于机械传动机构。
传统的电脑控制加工机械(如


图1所示),系为一种单工作台的加工机械,即其加工动作上,一次仅能进行一加工物的加工,对于大型的加工物件而言,尚不致影响其加工实施,然当于加工小型物件时,因工作台一次仅装置一加工物进行加工,对于工作台的空间利用而言,便形成一种浪费,是而乃有双工作台的电脑控制加工机械问世,藉由传动机构的设计,可控制二工作台分别作进给或退位动作,于小型物件的加工上,可于二工作台分别装置加工物,于一工作台进行加工时,另一工作台可进行上、卸料的动作,藉此交替使用,达到有效运用工作台空间,节省加工时间成本及提高产量。
现用的双工作台电脑控制加工机械(如图2所示),主要系于每一工作台底部各承设有滑座,于二滑座各穿设有一驱动螺杆,由二马达分别传动该二驱动螺杆旋转,进而带动滑座连同工作台作前后的进给或退位,至于该二马达的动作状态乃由电脑控制机构予以控制,于进行小型物件的加工时,可控二工作台呈一进一出的动作状态,而于进行大型物件的加工时,则控制二工作台同步进给或退位,形成如同单一工作台的效果,惟,因该二驱动螺杆系由二马达分别传动,而因其动作精密度要求,需使用较高级的伺服马达,使其成本较现用的单轴传动方式增加一倍以上,同时,电脑于控制二马达的动作时,虽可同时将讯号由电脑内部输送出去,惟因电脑至马达的讯号线的路径长短可能有所差异,造成其传达的时间略有差距而影响其同步动作,是而电脑欲控制该二组传动机构仍有实际困难,或许其差异不大,然对于精密的电脑控制加工机械而言,将是影响加工精度之一的大不利因素,另因电脑控制加工机械是属于高精密度的工作机,而于驱动螺杆导引工作台进行进、退位动作时,因钢性材质的摩擦难免会有磨损误差的情形发生,当进行小型物件加工时,因工作台系独立动作,尚不致产生严重影响,然当大型物件的加工时,虽电脑可控制马达而使二工作台同步动作,此时因驱动螺杆的磨损误差各有差异,势将使其加工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的加工精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其主要利用一驱动螺杆及一滑座配合一导持座及工作台底部预设的承接座,以气压缸分别控制承接座与导持座的结合状态,藉以配合驱动螺杆控制二工作台的移位动作,达到单一传动机构控制二工作台的动作;又在于由电脑控制机构控制气压缸选择导持座及承接座的结合状态,以达控制二工作台分别动作或同步动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其主要系以马达连接有单一驱动螺杆旋转,进而带动在单一驱动螺杆上旋设的滑座移位,而藉滑座固设的导持座配合工作台底部设的承接座及气压缸的动作,达到控制二工作台的分别动作或同步动作,该导持座两侧适当位置各朝上延伸有导片,于二导片各贯设有穿孔,而该二工作台底缘内侧位置设的承接座下缘乃各延设有二结合片构成的槽道,以该槽道容置导持座的二导片,使该二承接座与导持座可呈套合状态,并于该二承接座的结合片对应导持座导片的穿孔位置亦贯设有对应的穿孔,以电脑连接气压缸再分别控制其对应的导持座与承接座的结合状态,以决定二工作台的动作;依此,于加工小型物件时,由电脑控制气压缸于同一时间仅连结其中一承接座及导持座而受驱动螺杆及滑座的控制,使工作台呈一进一出的动作,而于加工大型物件时,则由电脑同时控制气压缸同时连结二承接座及导持座,以驱动螺杆及滑座控制二工作台同步动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本实用新型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以单传动机构即能同时控制二工作台的分别动作或同步动作,且无因机构的磨损误差而影响其加工精度的缺失,同时保有单工作台及双工作台电脑控制加工机械的优点,整体而言,诚具有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不过为一优异、突出的创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图1.系传统单工作台的电脑控制加工机械示意图。
图2.系现用双工作台的电脑控制加工机械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部份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系本实用新型二工作台分别动作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6.系图5A处放大示意图。
图7.系图5B处放大示意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二工作台同步动作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面说明10—基座,11、12—滑轨组,13—导槽,14—驱动螺杆,15—滑座,16—导持座,17—马达,20—电脑,21、22—工作台,23、24—承接座,25、26—气压缸,131、132—固定座,133—轴承,134、135—导轨,161、211、221-滑块,162、163—导片,164、165、232、242—穿孔,171—皮带输组,231、241—结合片,251、261—栓杆。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述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于基座10两侧分别预设有滑轨组11、12,于二滑轨组11、12间设有一导槽13,于导槽13内承置有一驱动螺杆14,并令该驱动螺杆14两端以固定座131、132定位,而藉轴承133定位又藉承133使之呈可旋转状态,于导槽13两侧分设有导轨134、135,于驱动螺杆14上旋设有一滑座15,滑座15上以螺丝固设一导持座16,于导持座16两侧下缘以滑块161使之跨设于导轨134、135上,另于导持座16两侧适当位置各朝上延伸有导片162、163,二导片162、163并各贯设有穿孔164、165;而该二工作台21、22底缘对应基座10的滑轨组11、12位置亦各以滑块211、221与滑轨组11、12结合而可作滑移动作,另于二工作台21、22靠近基座10导槽13的内侧位置各预设有一承接座23、24,承接座23、24的下缘延设有二结合片231、241构成的槽道,以该槽道容置导持座16的导片162、163而使承接座23、24与导持座16可呈套合状态,并于承接座23、24的结合片231、241对应导持座16导片162、163的穿孔164、165位置亦贯设有对应的穿孔232、241,俾藉气压缸25、26连动栓杆251、261而控制导持座16与二承接座23、24的结合状态;依此,以一马达17配合皮带轮组171而传动该驱动螺杆14旋转,而藉驱动螺杆14的定位旋转,使滑座15产生移位,进而带动导持座16滑动移位,而利用导特座16下缘滑块161配合该二滑轨134、135而保持导持座16的稳定移位,而于控制二工作台21、22的移位动作上,系以电脑20控制气压缸25、26分别控制其对应的承接座23、24与导持座16的结合状态,以决定二工作台21、22分别动作或同步动作状态。
另请参阅图5、6、7、8所示,当进行小型物件的加工时,电脑乃控制二工作台21、22对应设置的气压缸25、26呈一进给一退回的状态,当气压缸25进给时,即连动其栓杆251通过承接座23结合片231及导持座16导片162的穿孔164、232,使该承接座23与导持座16连结,而另一退回的气压缸26则连动其栓杆261脱离其承接座24结合片241及导持座16另一导片163的穿孔165、242,此时,当马达17传动该驱动螺杆14带动滑座15移位,该导持座16即带动其连结的承接座23及对应的工作台21随滑座15移位,而另一未连结的工作台22则保持静止状态,藉此达到控制二工作台21、22呈一进一出的动作状态,而于进行大型物件加工时,则以电脑控制气压缸25、26同步进给,使气压缸25、26同时连动其栓杆251、261连结导持座16及二承接座23、24,此时,当马达17传动该驱动螺杆14带动滑座15移位,该导持座16即同时带动二承接座23、24及二工作台21、22随滑座15同步移位;藉此,因该二工作台21、22系由单一驱动螺杆14控制其动作,即使该驱动轴杆14与滑座15因磨损而有些微误差时,藉导持座16及二承接座23、24的配合,使二工作台21、22可确实达到同步移位,对于大型物件的加工动作不致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确保加工精度的维持,使其同时具有传统单工作台电脑控制加工机械及双工作台电脑控制加工机械的优点,而对于其缺点可获得解决、改善。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包括马达(17)连有单一驱动螺杆(14)在单一驱动螺杆(14)上旋设有滑座(15),借滑座(15)固设的导持座(16)配合工作台(21、22)底部设的承接座(23、24)及气压缸(25、26),其特征在于导持座(16)两侧上延伸有导片(162、163),于二导片(162、163)各设有穿孔(164、165),该二工作台(21、22)底缘内侧设的承接座(23、24)下缘设有二结合片(231、241)构成的槽道,以该槽道容置导持座(16)的导片(162、163),使承接座(23、24)与导持座(16)呈套合状态,并于承接座(23、24)的结合片(231、241)对应导持座(16)的导片(162、163)的穿孔(164、165)位置亦设有对应的穿孔(232、241),以电脑(20)连接气压缸(25、26)再分别控制导持座(16)与承接座(23、24)的结合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脑控制工作台单传动机构,属于机械传动机构。其主要系以马达传动驱动螺杆旋转,在驱动螺杆上旋设一滑座,并使滑座随驱动螺杆旋转而移位,而于滑座上固设一导持座,在导持座两侧延伸有导片,而导持座与承接座间以气压缸控制其结合状态,借上述结构组成,由电脑控制机构控制气压缸改变导持座及承接座的结合状态,配合驱动螺杆控制滑座的位移,达到单一工作台的进给或二工作台同时进给移位的传动控制。
文档编号B23Q1/25GK2280581SQ9623059
公开日1998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9日
发明者张木水 申请人:张木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