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墨铸铁蠕化剂的生产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14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蠕墨铸铁蠕化剂的生产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蠕化剂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是在二端开口的方形钢管内,其二端开口部位置有铁水处理剂,在其中间部位置有低镁稀土硅铁的整体蠕化剂,配合蠕化处理装置采用冲入包内法进行的蠕化处理。
背景技术
含有蠕虫状石墨的铸铁作为正式的工程材料来研究和应用,我国与外国同期开始,而投入工业应用则早于国外,对蠕铁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大多数的工厂均采用冲天炉熔炼而不经过预处理来生产蠕铁件的,为保证蠕铁件的蠕化率,蠕化剂中RE含量较高,有的达到了 RE含量15 35% ;在蠕化处理时,有效元素RE首先被用于净化铁水,其真正的蠕化作用在处理过程的后期才开始。稀土资源已列为我国的战略资源,必须减少其开采量并合理地使用。本人在2011年12月23日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蠕化剂及其应用”及“蠕化剂的生产及其应用”,其不足之处是外衬矩形或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的重量是预先制成固定的,在蠕化处理铁水重量及铁水成分变化时调整其加入量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蠕化剂,配合蠕化处理装置解决冲入包内法蠕化处理时RE等有效元素吸收率低的问题,降低RE的用量,实现精确控制蠕化反应时间、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和利用资源。为实现上述目的,利用方形钢管在其内部的中部置有占各种合金总重量15 40%的含Mg2 5%、RE15 50%、Si55 65%、Cal.5 5%、All 5%的蠕化剂,与其比邻的二端置有含Mgl2 16%、Si54 65%、Ca < 3%被压力机压实的粉状铁水处理剂。其制作方法为:利用方形钢管在其内部的中部置有占各种合金总重量15 40%的含Mg2 5%、RE15 50%、Si55 65%、CaL 5 5%、All 5%的蠕化剂,与其比邻的二端置有含Mgl2 16%、Si54 65%、Ca < 3%的铁水处理剂;铁水处理剂制作方法是将成分为含Mgl2 16%、Si54 65%、Ca < 3 %余为铁熔制成的合金破碎成粉状,将方形钢管内所需的粉状铁水处理剂总重量的50%采用压力机压实到方形钢管的一端,将占方形钢管内各种合金总重量15 40%的成分为Mg2 5%、RE15 50%、Si55 65%、Cal.5 5%、All 5%的蠕化剂块状合金放置在方形钢管内被压力机压实的粉状铁水处理剂上部,在其上端的剩余空间将其剩余50%的粉状铁水处理剂放置到方形钢管内并用压力机压实后就获得了两端部分为被压力机压实的无RE的铁水处理剂中间部分是蠕化剂的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新型的整体蠕化剂在铁水冲入铁水包后,在反应过程的前期是由成分为:含Mgl2 16%、Si54 65%、Ca < 3%的铁水处理剂参与反应,达到了净化铁水的效果,使被处理的铁水含硫量降到0.03%以下;此时中间部分的蠕化剂开始参与反应,使RE元素被充分利用吸收。由于外衬方形钢管的作用,保证了分阶段的反应过程,被处理铁水温度的变化不影响整个处理反应时间。如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4所示设置有反应室的铁水处理包:在铁水包的底部由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和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及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堤坝下层第一耐火砖及堤坝下层第二耐火砖砌筑的堤坝,在铁水包底中部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其两端被砌筑的堤坝下层第一耐火砖及堤坝下层第二耐火砖所固定,在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上端砌筑有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其两端被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和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所固定,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二上盖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其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一上盖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其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第二上盖耐火砖与比邻的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其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二上盖耐火砖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一上盖耐火砖与比邻的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其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一上盖耐火砖与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一上盖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二耐 火砖及第二楔形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其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一上盖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第二耐火砖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第一上盖耐火砖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一上盖耐火砖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二上盖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二耐火砖及第二楔形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其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二上盖耐火砖接触的部位为第二耐火砖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第二上盖耐火砖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二上盖耐火砖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二扁钢与第二铁丝焊接成直角悬挂在第二耐火砖的顶部,将第二楔形耐火砖大平面一端朝下,其小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一上盖耐火砖和第二上盖耐火砖之间,第二楔形耐火砖的下端与第一上盖耐火砖和第二上盖耐火砖之间留有活动间隙,第二楔形耐火砖下端的大平面与第一上盖耐火砖及第二上盖耐火砖的底面平齐,第二楔形耐火砖与第二耐火砖之间夹有第二扁钢,第一扁钢与第一铁丝焊接成直角悬挂在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反应室内侧的顶部,将第一楔形耐火砖小平面一端朝下,其大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二楔形耐火砖和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之间,第一楔形耐火砖与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之间夹有第一扁钢,第一楔形耐火砖与第一上盖耐火砖及第二上盖耐火砖之间均留上下贯通的上反应缝隙,在球化包的反应室中设置有半环状耐火砖,半环状耐火砖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及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砌筑在一起,第三上盖耐火砖比邻第二上盖耐火砖砌筑在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和半环状耐火砖之上,第四上盖耐火砖比邻第一上盖耐火砖砌筑在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和半环状耐火砖之上,半环状耐火砖的顶面低于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的顶部高度,半环状耐火砖的顶面低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的顶部高度;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和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及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顶部高度平齐,上述砌筑的反应室中除第一楔形耐火砖和第二楔形耐火砖之外其它的耐火砖均为固定砌筑,将修筑好的铁水处理包烘干后用于蠕化处理。根据理论计算及实际测量得知以方形钢管100X IOOmm其壁厚为4.5mm长度为230mm时,内置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含Mgl5%、含REl %、Si54%,其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重量为8.70kg,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的比重为3.78克/cm3,无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的比重为2.97克/cm3,铁水比重以7克/cm3计算,处理IOOOkg铁水时加入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的上浮力为:23X10X10 = 2300 (cm3),2300X (7-3.78) = 7.4 (kg)。无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球化剂的上浮力为:23X9.1X9.1 = 1904.63 (cm3),1904.63X (7-2.97) = 7.676 (kg)。上述两种球化剂在球化反应时所产生的上浮力随着球化反应时间的增加其体积逐渐减少,上浮力也减少。铁水冲入铁水包内后,首先从铁水包内设置的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进入反应室,当冲入铁水的高度超过反应室顶部蠕化反应开始后,上反应缝隙、中反应缝隙及下反应口控制了蠕化反应的状态及铁水进出入反应室的通道,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可以有效的控制蠕化反应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稀土元素的利用率,设计并制作了在复合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镁硅铁蠕化剂内部置有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利用复合外衬方形钢管在其内部的中部焊接有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与其比邻的二端置有含Mgl2 16%、Si54 65%, Ca < 3%的铁水处理剂;将粉状铁水处理剂放置到复合外衬方形钢管内并用压力机压实后就获得了两端部分是被压力机压实的无RE的铁水处理剂、中间部分是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的复合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镁硅铁蠕化剂,复合外衬方形钢管与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其合金外露开口的方向相同,铁水冲入铁水包,蠕化反应开始后,其二端置有含Mgl2 16%、Si54 65%、Ca < 3%的铁水处理剂先开始反应;在整个蠕化反应过程的最后小于50%的反应时间内,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铺稀土金属开始参与螺化反应,有效补充所需的稀土元素含量。

其蠕化处理步骤如下:a、将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放入到铁水包的反应室中,将硅铁孕育剂投入反应室,将第一扁钢与第一铁丝焊接的组合件悬挂在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反应室内侧的顶部,将第二扁钢与第二铁丝焊接的组合件悬挂在第二耐火砖的顶部,将第二楔形耐火砖比邻第二耐火砖、第二楔形耐火砖的大平面一端朝下,其小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一上盖耐火砖和第二上盖耐火砖之间,将第一楔形耐火砖小平面一端朝下,其大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二楔形耐火砖和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之间推紧;b、铁水冲入铁水包进行蠕化反应;C、蠕化反应结束后将浮起的第一楔形耐火砖及第二楔形耐火砖取出;d、扒渣后采用加入量0.1%粒度彡5mm成分为Mg3-6%、REl-2%、40-50% Si的复
合孕育剂覆盖铁水。为减少经处理后的铁水降温及防止有效元素的逃逸,在铁水包上端加设覆盖包
至JHL 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传统蠕化剂冲入包内法蠕化处理时RE元素消耗多的问题,新型蠕化剂比传统蠕化剂吸收率高,其处理铁水的加入量可以降低30%左右,RE元素的用量可以降低50%,实现了蠕化处理铁水成本显著降低,由于其精确控制了其反应时间和反应状态,对提1 广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1是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装入砌筑有反应室铁水包的剖视图。图2是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装入砌筑有反应室铁水包的俯视图。图3是未砌筑第三上盖耐火砖和第四上盖耐火砖,未封闭加料口处的第一楔形耐火砖和第二楔形耐火砖,砌筑有反应室的铁水包的俯视图。图4是砌筑有反应室的铁水包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铁水包,2为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3为第一楔形耐火砖,4为第二楔形耐火砖,5为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6为第二耐火砖,7为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8为第一上盖耐火砖,9为第二上盖耐火砖,10为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1为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2为第一扁钢,13为第二扁钢,14为半环状耐火砖,15为第三上盖耐火砖,16为第四上盖耐火砖,17为堤坝下层第一耐火砖,18为堤坝下层第二耐火砖,19为第一铁丝,20为第二铁丝,21为中反应缝隙,22为下反应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外衬方形钢管的壁厚选择在2 4mm就可以满足处理铁水的需要。对于被处理铁水温度大于1480°C,其反应时间较长 时,采用平底式铁水包时,选择上限值的壁厚。上述所用的外衬方形钢管也可选用铸铁的材质采用铸造的方法制造。对于被处理铁水温度大于1480°C,铁水包为连续处理的红热包状态时,外衬方形钢管内的铁水处理剂成分为:含镁量取下限值,含硅量取上限值,钙含量取上限值,可有效地控制铁水反应的状况,对于生产轧辊铸件等较低的温度铁水处理时,其含镁量取上限值,含硅量及含钙量取下限值。方形钢管内的粉状铁水处理剂采用100吨或360吨压力机压实。上述的蠕化处理方法,外衬方形钢管中的含镁量< 5 %的稀土合金,其RE含量为15 50%。上述的蠕化处理方法,采用矩形钢管为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的外衬管置换方形钢管。对于蠕化处理的铁水量> 10吨时,采用在铁水包底部中心砌筑两道堤坝,稀土镁硅铁蠕化剂及硅铁孕育剂放置在两道堤坝之间,在两道堤坝反应室内侧的顶部砌筑有固定的堤坝上盖板,两道堤坝之间预留加料口,推紧楔形耐火砖封闭加料口,活动的楔形耐火砖和固定的堤坝上盖板之间夹有扁钢、铁丝,在两道堤坝的下侧多处均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铁水冲入铁水包后,高温气化的镁蒸汽由铁水包底的中心部位沿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地向外喷射,活动的楔形耐火砖及堤坝上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也参与反应。对于蠕化处理铁水量> 10吨时,也可采用在铁水包底部砌筑二个具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相对的、均具有以推紧楔形耐火砖及扁钢封闭反应室加料口的结构,两个反应室的下反应口之间的距离>包底半径,在两个反应室的下侧多处均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铁水冲入铁水包后,高温气化的镁蒸汽由铁水包底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地向中心部位喷射,活动的楔形耐火砖及堤坝上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也参与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关于生产蠕墨铸铁的蠕化处理方法,其特征的第一部分是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利用方形钢管在其内部的中部置有占各种合金总重量15 40%的含Mg2 5%、RE15 50%、Si55 65%、CaL 5 5%、A11 5%的蠕化剂,与其比邻的二端置有含Mgl2 16%、Si54 65%、Ca < 3%的铁水处理剂;铁水处理剂制作方法是将成分为含Mgl2 16%、Si54 65%、Ca < 3%余为铁熔制成的合金破碎成粉状,将方形钢管内所需的粉状铁水处理剂总重量的50%采用压力机压实到方形钢管的一端,将占方形钢管内各种合金总重量15 40%的成分为Mg2 5%、RE15 50%、Si55 65%、Cal.5 5%、All 5%的蠕化剂块状合金放置在方形钢管内被压力机压实的粉状铁水处理剂上部,在其上端的剩余空间将其剩余50%的粉状铁水处理剂放置到方形钢管内并用压力机压实后就获得了两端部分为被压力机压实的无RE的铁水处理剂中间部分是蠕化剂的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2);其特征的第二部分是在铁水包(I)的底部由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和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及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7)、堤坝下层第一耐火砖(17)及堤坝下层第二耐火砖(18)砌筑的堤坝,在铁水包底中部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7),其两端被砌筑的堤坝下层第一耐火砖(17)及堤坝下层第二耐火砖(18)所固定,在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7)上端砌筑有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其两端被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和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所固定,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与比邻的第二上盖耐火砖(9)接触的部位为其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与比邻的第一上盖耐火砖(8)接触的部位为其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第二上盖耐火砖(9)与比邻的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接触的部位为其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二上盖耐火砖(9)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一上盖耐火砖(8)与比邻的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接触的部位为其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一上盖耐火砖(8)与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一上盖耐火砖(8)与比邻的第二耐火砖(6)及第二楔形耐火砖(4)接触的部位为其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一上盖耐火砖(8)接触的部位为第二耐火砖(6)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第一上盖耐火砖(8)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二耐火砖(6)与比邻的第一上盖耐火砖(8)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二上盖耐火砖(9)与比邻的第二耐火砖(6)及第二楔形耐火砖(4)接触的部位为其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第二耐火砖¢)与比邻的第二上盖耐火砖(9)接触的部位为第二耐火砖(6)端部上面凸出的台阶形状与第二上盖耐火砖(9)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相吻合,第二耐火砖(6)与比邻的第二上盖耐火砖(9)的顶面高度相等;第二扁钢(13)与第二铁丝(20)焊接成直角悬挂在第二耐火砖(6)的顶部,将第二楔形耐火砖(4)大平面一端朝下,其小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一上盖耐火砖(8)和第二上盖耐火砖(9)之间,第二楔形耐火砖(4)的下端与第一上盖耐火砖(8)和第二上盖耐火砖(9)之间留有活动间隙,第二楔形耐火砖(4)下端的大平面与第一上盖耐火砖(8)及第二上盖耐火砖(9)的底面平齐,第二楔形耐火砖(4)与第二耐火砖(6)之间夹有第二扁钢(13),第一扁钢(12)与第一铁丝(19)焊接成直角悬挂在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反应室内侧的顶部,将第一楔形耐火砖(3)小平面一端朝下,其大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二楔形耐火砖(4)和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之间,第一楔形耐火砖(3)与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之间夹有第一扁钢(12),第一楔形耐火砖(3)与第一上盖耐火砖(8)及第二上盖耐火砖(9)之间均留有上下贯通的上反应缝隙,在铁水包(I)的反应室中设置有半环状耐火砖(14),半环状耐火砖(14)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及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砌筑在一起,第三上盖耐火砖(15)比邻第二上盖耐火砖(9)砌筑在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和半环状耐火砖(14)之上,第四上盖耐火砖(16)比邻第一上盖耐火砖(8)砌筑在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和半环状耐火砖(14)之上,半环状耐火砖(14)的顶面低于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的顶部高度,半环状耐火砖(14)的顶面低于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反应室内侧下面凸出的台阶形状的顶部高度;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和堤坝顶部第二耐火砖(10)及堤坝顶部第三耐火砖(11)顶部高度平齐,上述砌筑的反应室中除第一楔形耐火砖(3)和第二楔形耐火砖(4)之外其它的耐火砖均为固定砌筑,将修筑好的铁水包(I)烘干后用于蠕化处理; 其处理步骤如下: a、将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2)放入到铁水包(I)的反应室中,将硅铁孕育剂投入反应室,将第一扁钢(12)与第一铁丝(19)焊接的组合件悬挂在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反应室内侧的顶部,将第二扁钢(13)与第二铁丝(20)焊接的组合件悬挂在第二耐火砖¢)的顶部,将第二楔形耐火砖(4)比邻第二耐火砖¢)、第二楔形耐火砖(4)的大平面一端朝下,其小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一上盖耐火砖(8)和第二上盖耐火砖(9)之间,将第一楔形耐火砖(3)小平面一端朝下,其大平面的一端朝上,插入第二楔形耐火砖(4)和堤坝顶部第一耐火砖(5)之间推紧; b、铁水冲入铁水包(I)进行蠕化反应; C、蠕化反应结束后将浮起的 第一楔形耐火砖(3)及第二楔形耐火砖(4)取出; d、扒渣后采用加入量0.1%粒度彡5mm成分为Mg3-6%、REl-2%、40-50% Si的复合孕育剂覆盖铁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蠕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复合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镁硅铁蠕化剂内部置有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利用复合外衬方形钢管在其内部的中部焊接有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与其比邻的二端置有含Mgl2 16 %、Si54 65 %、Ca<3%的铁水处理剂;将粉状铁水处理剂放置到复合外衬方形钢管内并用压力机压实后就获得了两端部分是被压力机压实的无RE的铁水处理剂、中间部分是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的复合外衬方形钢管的整体镁硅铁蠕化剂,复合外衬方形钢管与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其合金外露开口的方向相同,铁水冲入铁水包(I),蠕化反应开始后,其二端置有含Mgl2 16%、Si54 65%、Ca < 3%的铁水处理剂先开始反应;在整个蠕化反应过程的最后小于50 %的反应时间内,外衬方形钢管的镧铈稀土金属开始参与蠕化反应,有效补充所需的稀土元素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蠕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蠕化处理的铁水量>10吨时,采用在铁水包(I)底部中心砌 筑两道堤坝,稀土镁硅铁蠕化剂及硅铁孕育剂放置在两道堤坝之间,在两道堤坝反应室内侧的顶部砌筑有固定的堤坝上盖板,两道堤坝之间预留加料口,摊紧楔形耐火砖封闭加料口,活动的楔形耐火砖和固定的堤坝上盖板之间夹有扁钢、铁丝,在两道堤坝的下侧多处均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铁水冲入铁水包(I)后,高温气化的镁蒸汽由铁水包底的中心部位沿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地向外喷射,活动的楔形耐火砖及堤坝上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也参与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蠕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对于蠕化处理铁水量>10吨时,采用在铁水包(I)底部砌筑二个具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相对的、均具有以推紧楔形耐火砖及扁钢封闭反应室加料口的结构,两个反应室的下反应口之间的距离>包底半径,在两个反应室的下侧多处均设置有下反应口及中反应缝隙的堤坝下层耐火砖;铁水冲入铁水包(I)后,高温气化的镁蒸汽由铁水包底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地向中心部位喷射,活动的楔形耐火砖及堤坝上盖板之间留有的间隙也参与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蠕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以矩形钢管为整体稀土镁硅铁蠕化剂的外衬管置换方形 钢管。
全文摘要
一种关于生产蠕墨铸铁的蠕化剂的蠕化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方形钢管在其内部的中部置有占各种合金总重量15~40%的含RE15~50%的蠕化剂,与其比邻的二端置有含Mg12~16%、Si54~65%、Ca<3%的铁水处理剂;先将方形钢管内所需的铁水处理剂合金总重量50%的粉状铁水处理剂材料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后,采用压力机压实后就获得了两端部分为被压实的无RE的铁水处理剂中间部分是蠕化剂的整体;将上述蠕化剂放置到具有反应室的铁水包中进行蠕化处理。解决了传统蠕化处理的缺点,反应极为平稳,无烟尘镁光,有效元素吸收率高,铁水降温少,蠕化处理成本显著降低。
文档编号B22D1/00GK103146869SQ20131006686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刘年路, 刘昌晨 申请人:天津市万路科技有限公司, 刘年路, 刘昌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