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19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由风道侧组件、出砂口侧组件、出灰孔侧组件及炉门侧组件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设有紧箍框。这种结构的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其布局紧凑,结构合理,结构性能较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焙烧炉的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属于旧砂再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铸件生产国家。据统计:每生产It铸件要排放It废砂,并且要加入It新砂,而我国铸造厂的现状是:铸造车间的旧砂排放量占固体废物总排放量首位达70%之多。因此,对旧砂进行再生回用,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新砂资源,减少旧砂抛弃引起的环境污染,还可节省成本,减少新砂的购置费和运输费,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旧砂再生已成为现代化铸造车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0003]旧砂再生的方法很多,根据其再生原理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干法再生、湿法再生、热法再生及化学法再生。其中焙烧炉是热法再生的主要设备,其结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再生砂的质量,然而传统结构的焙烧炉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焙烧炉的炉体是焙烧炉的核心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炉体的结构性能一般,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焙烧炉的炉体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其布局紧凑,结构合理,结构性能较高,从而可进一步提升焙烧炉的性能。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由风道侧组件、出砂口侧组件、出灰孔侧组件及炉门侧组件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设有紧箍框。
[0007]进一步地,所述风道侧组件具有风道侧墙板,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炉底板,所述炉底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风帽板安装孔;所述炉底板的下方贴合所述风道侧墙板设有风道,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一侧具有出风口,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风道相连的进风管;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上部固定嵌设有燃烧阀接口 ;所述炉底板的上方位于所述风道侧墙板的外侧设有扒渣孔门;所述风道侧墙板上位于所述炉底板的上方还固定嵌设有热电偶管,所述热电偶管内密封设有贯穿设置的热电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砂口侧组件包括出砂口侧墙板,所述出砂口侧墙板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出砂口直角弯板,所述出砂口直角弯板与所述出砂口侧墙板间设有出砂口加强板;所述出砂口侧墙板的下部外侧设有倾斜的出砂管,所述出砂管内嵌套有耐火泥方管,所述出砂管具有闸门,所述耐火泥方管的一端与所述闸门相抵接,所述耐火泥方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出砂管的倾斜顶端;所述出砂管的倾斜末端设有出砂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灰孔侧组件包括出灰孔侧墙板,所述出灰孔侧墙板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出灰孔直角弯板;所述出灰孔侧墙板的底部外侧设有出灰孔门,所述出灰孔侧墙板的下部外侧位于所述出灰孔门的上方设有所述扒渣孔门,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与所述出灰孔侧墙板之间对应所述出灰孔门固定连接有出灰孔隔板。[0010]进一步地,所述炉门侧组件包括炉门侧墙板,所述炉门侧墙板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炉门直角弯板,所述炉门直角弯板与所述炉门侧墙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炉门加强板,所述炉门侧墙板的上部外侧设有炉门;所述炉门包括固定嵌设在所述炉门侧墙板上的框架、与所述框架铰接的门体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压合所述门体于所述框架。
[0011]进一步地,所述风道、所述出砂口直角弯板、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及所述炉门直角弯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炉底板下方并首尾依次相接;所述风道、所述出砂口直角弯板、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及所述炉门直角弯板的下方贴合设有炉底封板;所述风道与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之间夹持连接有炉底连板。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由风道侧组件、出砂口侧组件、出灰孔侧组件及炉门侧组件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设有紧箍框。这种结构的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其布局紧凑,结构合理,结构性能较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焙烧炉的性倉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的左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去除紧箍框后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风道侧组件的主视图;
[0017]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18]图6为图4的俯视图;
[0019]图7为图4中沿A向的局部视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出砂口侧组件的主视图;
[0021]图9为图8的左视图;
[0022]图10为图8的俯视图;
[0023]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出灰孔侧组件的主视图;
[0024]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0025]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0026]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中炉门侧组件的主视图;
[0027]图15为图14的左视图;
[0028]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由风道侧组件10、出砂口侧组件20、出灰孔侧组件30及炉门侧组件40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炉体50,炉体50的外部设有紧箍框60。具体的,炉体50的中部与上部分别设有一个紧箍框60。
[0031]结合图4至图7所示,风道侧组件10具有风道侧墙板11,风道侧墙板11的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炉底板12,炉底板12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风帽板安装孔13 ;炉底板12的下方贴合风道侧墙板11设有风道14,风道14远离风道侧墙板11的一侧具有出风口 15,风道侧墙板11的一端设有与风道14相连的进风管16 ;风道侧墙板11的上部固定嵌设有燃烧阀接口 17 ;炉底板12的上方位于风道侧墙板11的外侧设有扒渣孔门70 ;风道侧墙板11上位于炉底板12的上方还固定嵌设有热电偶管18,热电偶管18内密封设有贯穿设置的热电偶19。
[0032]风道14内设有加强筋141。风道14上设有八个出风口 15。风道侧墙板11上倾斜设置两个燃烧阀接口 17。风道侧墙板11上设有三个扒渣孔门70。
[0033]风道侧墙板11上设有两个热电偶19,其中一个位于风道侧墙板11的一端上部,另一个位于风道侧墙板11的另一端下部。热电偶管18与热电偶19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0034]结合图8至图10所示,出砂口侧组件20包括出砂口侧墙板21,出砂口侧墙板21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出砂口直角弯板22,出砂口直角弯板22与出砂口侧墙板21间设有出砂口加强板23 ;出砂口侧墙板21的下部外侧设有倾斜的出砂管24,出砂管24内嵌套有耐火泥方管25,出砂管24具有闸门26,耐火泥方管25的一端与闸门26相抵接,耐火泥方管25的另一端延伸出出砂管24的倾斜顶端;出砂管24的倾斜末端设有出砂口 27。
[0035]闸门26顶端设有拉环261。闸门26与出砂管24滑动连接,并通过拧紧螺栓28固定。出砂管24与出砂口 27为方形。
[0036]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出灰孔侧组件30包括出灰孔侧墙板31,出灰孔侧墙板31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出灰孔直角弯板32 ;出灰孔侧墙板31的底部外侧设有出灰孔门33,出灰孔侧墙板31的下部外侧位于出灰孔门33的上方设有扒渣孔门70,出灰孔直角弯板32与出灰孔侧墙板31之间对应出灰孔门33固定连接有出灰孔隔板34。
[0037]出灰孔门33与扒渣孔门70的数量分别为三个。每个出灰孔门33的后方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互相成钝角的出灰孔隔板34。出灰孔门33及扒渣孔门70与出灰孔侧墙板31通过螺栓连接。
[0038]结合图14至图16所示,炉门侧组件40包括炉门侧墙板41,炉门侧墙板41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炉门直角弯板42,炉门直角弯板42与炉门侧墙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炉门加强板43,炉门侧墙板41的上部外侧设有炉门44 ;炉门44包括固定嵌设在炉门侧墙板41上的框架441、与框架441铰接的门体442及设置在框架441上的旋转把手443,旋转把手443压合门体442于框架441。
[0039]门体442上设有观察门444,观察444门与门体442螺栓连接。框架441与门体442密封配合设置。
[0040]重新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风道14、出砂口直角弯板22、出灰孔直角弯板32及炉门直角弯板42分别贴合设置在炉底板12下方并首尾依次相接;风道14、出砂口直角弯板22、出灰孔直角弯板32及炉门直角弯板42的下方贴合设有炉底封板80 ;风道14与出灰孔直角弯板32之间夹持连接有炉底连板81。[0041]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风道侧组件、出砂口侧组件、出灰孔侧组件及炉门侧组件首尾依次连接构成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外部设有紧箍框; 所述风道侧组件具有风道侧墙板,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下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炉底板,所述炉底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风帽板安装孔;所述炉底板的下方贴合所述风道侧墙板设有风道,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一侧具有出风口,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风道相连的进风管;所述风道侧墙板的上部固定嵌设有燃烧阀接口 ;所述炉底板的上方位于所述风道侧墙板的外侧设有扒渣孔门;所述风道侧墙板上位于所述炉底板的上方还固定嵌设有热电偶管,所述热电偶管内密封设有贯穿设置的热电偶; 所述出砂口侧组件包括出砂口侧墙板,所述出砂口侧墙板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出砂口直角弯板,所述出砂口直角弯板与所述出砂口侧墙板间设有出砂口加强板;所述出砂口侧墙板的下部外侧设有倾斜的出砂管,所述出砂管内嵌套有耐火泥方管,所述出砂管具有闸门,所述耐火泥方管的一端与所述闸门相抵接,所述耐火泥方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出砂管的倾斜顶端;所述出砂管的倾斜末端设有出砂口 ; 所述出灰孔侧组件包括出灰孔侧墙板,所述出灰孔侧墙板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出灰孔直角弯板;所述出灰孔侧墙板的底部外侧设有出灰孔门,所述出灰孔侧墙板的下部外侧位于所述出灰孔门的上方设有所述扒渣孔门,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与所述出灰孔侧墙板之间对应所述出灰孔门固定连接有出灰孔隔板; 所述炉门侧组件包括炉门侧墙板,所述炉门侧墙板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炉门直角弯板,所述炉门直角弯板与所述炉门侧墙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炉门加强板,所述炉门侧墙板的上部外侧设有炉门;所述炉门包括固定嵌设在所述炉门侧墙板上的框架、与所述框架铰接的门体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压合所述门体于所述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的炉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所述出砂口直角弯板、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及所述炉门直角弯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炉底板下方并首尾依次相接;所述风道、所述出砂口直角弯板、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及所述炉门直角弯板的下方贴合设有炉底封板;所述风道与所述出灰孔直角弯板之间夹持连接有炉底连板。
【文档编号】B22C5/00GK203649303SQ20132065598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杨福康 申请人:无锡市康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