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5410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安装于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烟道的各段循环水管路入口处,包括:筒体,其两侧开设有分别连通循环水管道的进、出水口,筒体一端设有检测口;及过滤装置,多点支撑在筒体内腔中,并将进、出水口分隔于过滤装置两侧。借此,通过在烟道的各段循环水管路入口处安装防堵装置,并在防堵装置内设置过滤装置,防止设备及循环水管道内的杂质进入烟道各段受热管,提高了烟道的使用寿命;其次,过滤装置通过多点支撑在筒体内腔,使得过滤装置的受力点较为分散,具有较佳的承压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装设临时过滤网容易使烟道受热管堵塞的问题,减少了烟道的检修和更换次数,保证整个循环水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专利说明】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转炉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转炉汽化冷却系统,为保证循环水低杂质,在试压、冲洗前在汽包下降管、泵入口等处设置有临时过滤网,使水经过滤后再流入循环水系统。但在后期煮炉及运行过程中,因为临时过滤网的承压、抗冲击能力较弱,容易因内部介质冲击导致临时过滤网脱落,使烟道受热管堵塞而导致爆管等严重安全事故。所以在后期煮炉及运行时,临时过滤网必须拆除,从而保证整个循环水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0003]然而拆除临时过滤网后,将不能控制循环水系统在后期煮炉、运行期间杂质的数量和大小,会由于循环水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并将杂质带入烟道受热管,而影响烟道受热管的正常换热,降低烟道的使用寿命。
[0004]于是,在整个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的运行周期中,现有技术还不能提供一种可靠而防止堵管的过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以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缺陷。
[0006]上述目的,是由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安装于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烟道的各段循环水管路入口处,包括:筒体,筒体两侧开设有分别连通循环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筒体的一端设有检测口 ;以及过滤装置,多点支撑在筒体内腔中,并将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隔于该过滤装置的两侧。
[0008]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的所述过滤装置为筒状滤网,该筒状滤网通过多个支撑件挤压支撑在筒体内腔中,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间隔开。
[0009]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的所述多个支撑件沿轴向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筒状滤网的轴线垂直的支撑平面,在每个该支撑平面内,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支撑件;每个支撑件的一端顶抵该筒体的内壁,另一端顶抵所述筒状滤网。
[0010]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的所述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筒状滤网的内部,而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筒状滤网的外部。
[0011]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的所述支撑件为焊接在筒体内壁的支撑块。
[0012]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的所述检测口是能沿侧轴旋转开闭的端盖,该端盖包括:与所述筒体螺钉连接的法兰部;侧轴,设置于所述筒体一侧,分别连接筒体与端盖;及供手握开启端盖的把手部,设置于端盖顶端。
[0013]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的所述检测口的开启方向与所述防堵装置的安装平台平行。[0014]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在于:
[0015]首先,通过在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烟道的各段循环水管路入口处安装防堵装置,并且在防堵装置内设置过滤装置,有效地防止设备及循环水管道内的杂质在转炉汽化冷却系统试压、清洗、煮炉及运行整个过程中进入烟道各段受热管,提高了烟道的使用寿命;
[0016]其次,过滤装置通过多点支撑在筒体内腔,使得过滤装置的受力点较为分散,具有较佳的承压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装设临时过滤网容易使烟道受热管堵塞的问题,减少了烟道的检修和更换次数,保证整个循环水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堵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防堵装置安装于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烟道的各段循环水管路入口处(如图1中虚线所示),包括:
[0022]筒体1,筒体I两侧开设有分别连通循环水管道的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筒体I的一端设有检测口 ;以及
[0023]过滤装置2,多点支撑在筒体I内腔,并将所述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分隔于该过滤装置2的两侧。
[0024]较佳地,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可分别与循环水管道焊接连通,但也可采用其它的固定方式。
[002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2为筒状滤网,如图3所示,该筒状滤网通过多个支撑件3挤压支撑在筒体I内腔中,并与所述筒体I的内壁间隔开。借此,多个支撑件3提供多个滤网支点,较密集的滤网支点使滤网在承压过程中受力分散,不会有明显薄弱的区域,在一定的设计压力下不会造成滤网脱落;此外,滤网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间隔开也便于滤网的更换和清洗。滤网应用筒状形态对液流的阻力小,利于循环。
[0026]较佳地,所述多个支撑件3沿轴向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筒状滤网的轴线m垂直的支撑平面,在每个该支撑平面内,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支撑件3,如图3 ;每个支撑件3的一端顶抵该筒体的内壁,另一端顶抵所述筒状滤网。具体支撑平面的个数以及每个支撑平面内的支撑件的个数,由具体工况、筒体大小以及滤网大小来决定。
[0027]较佳地,所述进水口 11连通于所述筒状滤网的内部,而出水口 12连通于所述筒状滤网的外部。借此,杂质随循环水从进水口 11进入筒状滤网,除杂的循环水沿出水口 12排出,杂质被留在筒状滤网内部,从而实现过滤。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为焊接在筒体内壁的支撑块,提供筒状滤网多点刚性支撑。
[0029]如上所述的防堵装置,所述检测口是能沿侧轴旋转开闭的端盖13,该端盖13包括:
[0030]与所述筒体I螺钉连接的法兰部131 ;
[0031]侧轴132,设置于所述筒体I 一侧,分别连接筒体I与端盖13 ;及
[0032]供手握开启端盖的把手部133,设置于端盖13顶端。
[0033]较佳地,所述检测口的开启方向与所述防堵装置的安装平台平行,以利于停机时检修人员方便、快捷地开启检测口进行检修。
[0034]筒体的设计体积要求足够大,为了保证介质在筒体内部流动时杂质的沉积不影响过滤效率,且不会很快积满滤网,而具体的体积值要根据实际工况确定。
[0035]此外,为避免循环汽水在装置内流动时因高点气体的滞留影响水通行的情况出现,筒体的接管位置要求不能在循环水管路的高点;而聚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筒体的筒身设置位置要根据管路的接管位置来设计,进水口、出水口的孔径也要根据实际工况确定。
[0036]另外,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要求满足循环水系统内部过滤杂质的要求,同时滤通面积要求满足介质流速的要求。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受热管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装置安装于转炉汽化冷却系统烟道的各段循环水管路入口处,包括: 筒体,筒体两侧开设有分别连通循环水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筒体的一端设有检测口 ;以及 过滤装置,多点支撑在筒体内腔中,并将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隔于该过滤装置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筒状滤网,该筒状滤网通过多个支撑件挤压支撑在筒体内腔中,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件沿轴向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筒状滤网的轴线垂直的支撑平面,在每个该支撑平面内,具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支撑件;每个支撑件的一端顶抵该筒体的内壁,另一端顶抵所述筒状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筒状滤网的内部,而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筒状滤网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焊接在筒体内壁的支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口是能沿侧轴旋转开闭的端盖,该端盖包括: 与所述筒体螺钉连接的法兰部; 侧轴,设置于所述筒体一侧,分别连接筒体与端盖;及 供手握开启端盖的把手部,设置于端盖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口的开启方向与所述防堵装置的安装平台平行。
【文档编号】C21C5/46GK203569137SQ201320739438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舒宗汉, 杨源满, 朱惠民, 井小海, 王林 申请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