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轧机前箱铝液分流均温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62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板、铝带、铝箔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轧机前箱铝液分流均温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铸轧机是用来把铝液制成铝坯后再轧成铝板、铝带、铝箔等的机器,铸轧机前箱位于铸轧机本体的前侧,铸轧机前箱内盛装的铝液向铸轧机本体供料,铸轧机前箱内铝液中部的温度比四周的温度高6-10℃,这样就使铝液进入到铸轧机本体后轧制成的板材结晶不同,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在铝液进入到铸轧机本体内时,由于边部温度较低会造成边部凝铝甚至造成边部咀腔凝死,从而影响到铸轧机正常作业的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将铸轧机前箱内的铝液混合均匀、确保铝液流出铸轧机前箱后各部分温度相同的铸轧机前箱铝液分流均温混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铸轧机前箱铝液分流均温混合装置,包括具有同一条中心线的圆锥块、第一前锥形导流筒、第二前锥形导流筒、第一后锥形导流筒、第二后锥形导流筒、前分流锥筒和后分流锥筒;圆锥块呈前尖后粗的圆锥形结构,圆锥块位于铸轧机前箱内部的前侧;

第一前锥形导流筒和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均为前粗后细且前后通透结构,第一前锥形导流筒后端内径大于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后端内径,第二前锥形导流筒和第二后锥形导流筒均为前细后粗且前后通透结构,第一前锥形导流筒后端内径与第二前锥形导流筒前端内径相等,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后端内径与第二后锥形导流筒前端内径相等,第一前锥形导流筒前端外沿、第二前锥形导流筒后端外沿、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前端边沿和第二后锥形导流筒后端边沿均固定连接在预聚合管内壁,第一前锥形导流筒后端边沿与第二前锥形导流筒前端边沿固定连接,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后端边沿与第二后锥形导流筒前端边沿固定连接;

前分流锥筒为前部尖锐封堵、后部敞口的结构,后分流锥筒为后部尖锐封堵、前部敞口的结构,前分流锥筒后端内径等于后分流锥筒前端内径,前分流锥筒后端内径小于铸轧机前箱的内径,前分流锥筒后端边沿与后分流锥筒前端边沿固定连接;

圆锥块、前分流锥筒和后分流锥筒外壁分别通过固定架与铸轧机前箱内壁固定连接;

前分流锥筒的前端高于第一前锥形导流筒前端边沿,后分流锥筒的后端与第二后锥形导流筒前端边沿齐平;

前分流锥筒外表面与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外表面之间形成箱壁铝液流动通道,后分流锥筒外表面与第一后锥形导流筒外表面之间形成内外铝液混流通道;

前分流锥筒外表面设有中心铝液分流结构,中心铝液分流结构的后端与内外铝液混流通道后端交汇。

中心铝液分流结构包括分流筒和引流筒,分流筒呈前细后粗的圆锥形结构,引流筒为圆筒形结构,分流筒与前分流锥筒的锥度相同,分流筒、引流筒和前分流锥筒具有同一中心线,分流筒位于前分流锥筒外侧,分流筒内壁与前分流锥筒外壁之间设有支杆,引流筒内径与分流筒前端内径相同,引流筒后端与分流筒前端固定连接,分流筒后端与前分流锥筒后端齐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铸轧机前箱内的铝液右前向后流动过程中进行混料预热过程为:铝液在铸轧机前箱中向后流动,先经过圆锥块将中心处温度较高的铝液向外分流混合,在圆锥块后侧中心处的铝液A由引流筒进入,铝液A沿前分流锥筒表面进入到分流筒内壁与前分流锥筒外壁之间的通道,铝液A流到内外铝液混流通道前端,与此同时,靠近铸轧机前箱侧壁的铝液B经过第一前锥形导流筒进入到箱壁铝液流动通道内,铝液B在内外铝液混流通道前端与铝液A混合,混合的铝液由内外铝液混流通道向铸轧机前箱的中部流动,流到铸轧机前箱中心处的铝液A再向铸轧机前箱内部四周分散,铝液B沿中部流动,这样就达到分流扩散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靠性强,可使铸轧机前箱内铝液混合均匀,确保流出铸轧机前箱后的铝液的温度相等,从而提高铝板、铝带和铝箔加工作业的连续性以及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铸轧机前箱铝液分流均温混合装置,包括具有同一条中心线的圆锥块1、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第二前锥形导流筒3、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第二后锥形导流筒5、前分流锥筒6和后分流锥筒7;圆锥块1呈前尖后粗的圆锥形结构,圆锥块1位于铸轧机前箱8内部的前侧;

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和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均为前粗后细且前后通透结构,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后端内径大于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后端内径,第二前锥形导流筒3和第二后锥形导流筒5均为前细后粗且前后通透结构,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后端内径与第二前锥形导流筒3前端内径相等,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后端内径与第二后锥形导流筒5前端内径相等,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前端外沿、第二前锥形导流筒3后端外沿、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前端边沿和第二后锥形导流筒5后端边沿均固定连接在预聚合管内壁,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后端边沿与第二前锥形导流筒3前端边沿固定连接,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后端边沿与第二后锥形导流筒5前端边沿固定连接;

前分流锥筒6为前部尖锐封堵、后部敞口的结构,后分流锥筒7为后部尖锐封堵、前部敞口的结构,前分流锥筒6后端内径等于后分流锥筒7前端内径,前分流锥筒6后端内径小于铸轧机前箱8的内径,前分流锥筒6后端边沿与后分流锥筒7前端边沿固定连接;

圆锥块1、前分流锥筒6和后分流锥筒7外壁分别通过固定架12与铸轧机前箱8内壁固定连接;

前分流锥筒6的前端高于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前端边沿,后分流锥筒7的后端与第二后锥形导流筒5前端边沿齐平;

前分流锥筒6外表面与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外表面之间形成箱壁铝液流动通道13,后分流锥筒7外表面与第一后锥形导流筒4外表面之间形成内外铝液混流通道14;

前分流锥筒6外表面设有中心铝液分流结构,中心铝液分流结构的后端与内外铝液混流通道14后端交汇。

中心铝液分流结构包括分流筒9和引流筒10,分流筒9呈前细后粗的圆锥形结构,引流筒10为圆筒形结构,分流筒9与前分流锥筒6的锥度相同,分流筒9、引流筒10和前分流锥筒6具有同一中心线,分流筒9位于前分流锥筒6外侧,分流筒9内壁与前分流锥筒6外壁之间设有支杆11,引流筒10内径与分流筒9前端内径相同,引流筒10后端与分流筒9前端固定连接,分流筒9后端与前分流锥筒6后端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铸轧机前箱8内的铝液右前向后流动过程中进行混料预热过程为:铝液在铸轧机前箱8中向后流动,先经过圆锥块1将中心处温度较高的铝液向外分流混合,在圆锥块1后侧中心处的铝液A由引流筒10进入,引流筒10将铸轧机前箱8中心处和边缘处的铝液分隔,铝液A沿前分流锥筒6表面进入到分流筒9内壁与前分流锥筒6外壁之间的通道,铝液A流到内外铝液混流通道14前端,与此同时,靠近铸轧机前箱8侧壁的铝液B经过第一前锥形导流筒2进入到箱壁铝液流动通道13内,铝液B在内外铝液混流通道14前端与铝液A混合,混合的铝液由内外铝液混流通道14向铸轧机前箱8的中部流动,流到铸轧机前箱8中心处的铝液A再向铸轧机前箱8内部四周分散,铝液B沿中部流动,这样就达到分流扩散的目的。图中箭头指向为铝液的流向,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