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D热弯产品返磨抛光的混合毛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126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3D热弯产品返磨抛光的混合毛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3D热弯产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3D热弯产品返磨抛光的混合毛刷。



背景技术:

3D热弯产品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其本身由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作用而发生膨胀,导致产品表面的细微划伤也被放大,由原来的合格变为不合格,因此需要对3D热弯产品进行返磨抛光处理,而在现阶段的打磨过程中,大多使用抛光革加精毛(即猪鬃毛)的混合毛刷或纯精毛毛刷。

由于3D热弯产品与2.5D产品在加工工艺和外形上存在差异,且抛光革的硬度较大且不易弯折,现有的处理方式不仅对产品凹面的应力去除不达标,而且会产生更多的划伤不良,影响其外观和质量,抛光革还很容易断裂从而影响到毛刷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抛光革和精毛是交错设置在相邻的毛孔位内,还需要根据产品的凹面弧度对毛丝进行修剪,制作过程费人工、速度慢,在使用前要将毛刷在水中浸泡4小时以上进行软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毛刷存在的使用寿命短、返磨抛光效果差、制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可有效减少划伤不良、便于组装和使用的用于3D热弯产品返磨抛光的混合毛刷。

一种用于3D热弯产品返磨抛光的混合毛刷,包括毛刷板、设置于所述毛刷板上的多个毛孔位、以及设置于所述毛孔位内的毛丝,所述毛丝包括精毛和丙纶线条,且二者按照1:0.2~3的数量比混合设置在同一个毛孔位内。

在加工过程中,精毛较硬并可对产品的划伤不良进行打磨,而丙纶线条较柔软且容置于精毛所撑起的空间内,可对产品起到抛光作用,即使是精毛造成的轻微划伤也会被丙纶线条磨削掉,确保凹面应力的去除均匀。

优选地,在同一个毛孔位内,所述精毛和丙纶线条的数量比为1:0.3~1.5。更优选地,在同一个毛孔位内,所述精毛和丙纶线条的数量比为1:1。

优选地,所述丙纶线条的直径为0.2~1mm,所述精毛的直径为0.15~0.25mm。

优选地,所述毛孔位的形状、大小相等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毛刷板上。

优选地,所述毛丝设置好后的长度为15mm~3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混合毛刷可以将产品经返磨抛光后的划伤不良率由原来的40%降至6%以下,保证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和凹面应力去除均匀且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达到出货要求。

2、丙纶线条的材质柔软且不易断裂和脱落,其使用寿命超出现有毛刷使用寿命的30~40%,降低了物料成本,提高了加工速度,且其在上机前只需浸泡1个小时。

3、所述混合毛刷每个毛孔位内的毛丝组成均相同,有利于减少植毛时的人工疲劳,提高植毛速度,成型后的毛丝也无需进行修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毛丝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毛刷板,2毛孔位,3毛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用于3D热弯产品返磨抛光的混合毛刷,包括毛刷板1、设置于所述毛刷板1上的多个毛孔位2、以及设置于所述毛孔位2内的毛丝3,所述毛孔位2的形状、大小相等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毛刷板1上,所述毛丝3包括精毛和丙纶线条,且二者混合设置在同一个毛孔位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个毛孔位内,所述精毛和丙纶线条的数量比为1:1,且所述丙纶线条的直径为0.5mm,所述精毛的直径为0.2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毛丝3设置好后的长度为20mm~2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任何改进或等同替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