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窗口毛刺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8188阅读:1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轮毂窗口毛刺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毂窗口毛刺自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在机械加工之后,轮辐窗口会有毛刺,如不进行消除,经表面喷涂之后,窗口边缘漆粉不能流平,不美观。所以机加工之后,要有一个去除窗口毛刺的工序,目前轮毂行业还没有较成熟的自动去毛刺装置,都是人工将毛刺铣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毂窗口毛刺自动打磨装置,能够自动去毛刺,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轮毂窗口毛刺自动打磨装置,包括轮毂搬运机器人和视觉暗房,所述视觉暗房内底部设置有旋转平台,视觉暗房内顶部设置有正对旋转平台的轮型识别系统,视觉暗房外一侧设置有光源上投影底座,所述光源上投影底座上方设置有视觉分拣相机,光源上投影底座周围设置有旋转工作台,所述旋转工作台一侧设置有毛刺打磨机器人,所述搬运机器人、轮型识别系统、视觉分拣相机和毛刺打磨机器人信号连接有控制器。

上述旋转工作台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的集屑箱,所述集屑箱内中心设置有可轴向转动的放置台,所述放置台四周径向延伸有位于集屑箱内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轮毂夹紧机构,支撑板下方连接有刮屑板,所述刮屑板底部表面贴近集屑箱内底部表面,集屑箱下方设置有铝屑暂存盒,集屑箱底部开有与铝屑暂存盒相连通的排屑口,集屑箱底部一侧设置有与放置台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轮毂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后期做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视觉暗房,2轮型识别系统,3旋转平台,4轮毂搬运机器人,5光源上投影底座,6视觉分拣相机,7旋转工作台,7-1铝屑暂存盒,7-2集屑箱,7-3排屑口,7-4刮屑板,7-5放置台,7-6轮毂夹紧机构,7-7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轮毂窗口毛刺自动打磨装置,包括轮毂搬运机器人4和视觉暗房1,视觉暗房1内底部设置有旋转平台3,视觉暗房1内顶部设置有正对旋转平台3的轮型识别系统2,视觉暗房1外一侧设置有光源上投影底座5,光源上投影底座5上方设置有视觉分拣相机6,光源上投影底座5周围设置有旋转工作台7,旋转工作台7一侧设置有毛刺打磨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轮型识别系统2、视觉分拣相机6和毛刺打磨机器人信号连接有控制器。视觉暗房1通过轮毂的轮辐窗口,识别轮型。打磨小机器人首先通过机器人自带的相机拍照,对窗口的边缘进行经定位,定位之后,机器人开始对窗口毛刺进行去除,去除工具有浮动功能,以适应不同模具间窗口大小的差异。视觉分拣相机6识别窗口毛刺的大小,并进行分类,将信息传递给轮毂搬运机器人4。轮毂搬运机器人4负责轮毂在各工位之间的转运。

旋转工作台7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的集屑箱7-2,集屑箱7-2内中心设置有可轴向转动的放置台7-5,放置台7-5四周径向延伸有位于集屑箱7-2内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轮毂夹紧机构7-6,支撑板下方连接有刮屑板7-4,刮屑板7-4底部表面贴近集屑箱7-2内底部表面,集屑箱7-2下方设置有铝屑暂存盒7-1,集屑箱7-2底部开有与铝屑暂存盒7-1相连通的排屑口7-3,集屑箱7-2底部一侧设置有与放置台7-5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7-7。

在视觉暗房1内工位利用相机的轮型识别系统2进行轮型识别,再与轮毂搬运机器人4PLC进行信号交互,轮毂搬运机器人4接收到信号之后,首先将轮毂转移到视觉分拣工位,光源上投影底座5向上对轮毂进行投影,视觉分拣相机6利用投影影像分拣轮辐窗口上毛刺较大的轮毂,并将其搬运到不合格品料道,毛刺大小合适的轮毂,转移到到旋转工作台7上,打磨小机器人再采用视觉识别,对轮毂的窗口边缘进行精确定位,定位之后,小机器人用带有浮动功能的刀具进行窗口毛刺的去除,浮动功能主要为了适应不同模具轮毂窗口的偏差。打磨机器人每铣完一个窗口,旋转工作台7转过一定角度,打磨机器人继续打磨第二个窗口,如此反复,直至全部打磨完成,该工作台有自动集屑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