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塑积≥40GPa·%的热轧低密度钢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5152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塑积≥40GPa·%的热轧低密度钢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塑积≥40GPa·%的热轧低密度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是轻量、节能、防腐和安全舒适等。减轻汽车自重是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节约能耗的重要措施之一。世界铝业协会的报告指出,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而每减少1L的燃油消耗,会少排放2.45kg的CO2

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使用高强钢、减薄其厚度来实现汽车结构材料的轻量化。目前,双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复相钢、马氏体钢等一系列高强钢在汽车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此类钢虽然通过高强减薄实现了轻量化目标,但其材料本身并没有轻量化,为此,人们开始从材料的物理密度着手,高强减薄的同时研究钢的低密度轻质化,通过添加密度较小的合金元素来减轻钢的密度,试图从多方面实现轻量化。

钢铁材料的密度可以通过添加铝、硅、锰等轻合金元素来降低。钢中加入这些合金时,一方面可以扩大钢的点阵参数实现体积增大,另一方面这些合金元素本身的原子质量较低,两方面结合实现密度的降低。但钢中添加的Al元素含量较高时,会导致钢材的韧性急剧下降,难以满足汽车领域对钢材韧性的要求。因此,高强度高韧性低密度钢是汽车领域的最佳应用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将Al、Mn含量控制的最佳范围之内降低钢的密度,加入V元素,利用V的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并通过优化的制备工艺,控制其组织构成和析出物分布,从而使本发明钢获得所需的低密度、高强度、高延性、高强塑积等优异的力学性能指标。

本发明钢在成分设计时,重点考虑了以下元素,具体为:

将C作为本发明钢的强奥氏体化元素,因为C可以扩大并稳定奥氏体相区,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且C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钢中的奥氏体相含量,使钢获得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但过高的C含量会影响钢焊接性能。故综合考虑将C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定在0.6%~1.0%范围内,优选0.7%~0.9%。

将Mn作为本发明钢的轻质化元素之一,因为Mn的密度为7.43g/cm3,而Fe的密度为7.85g/cm3,故Mn可以降低本发明钢的密度。另外,将Mn作为主要的奥氏体化合金元素之一,因为Mn能扩大奥氏体相区,稳定奥氏体组织,同时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相比铁素体,奥氏体具有更强的加工硬化能力。故综合考虑,将Mn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定在8%~12%范围内,优选9%~11%。

将Al作为本发明钢的轻质化元素之一,因为Al的密度为2.7g/cm3,远低于7.85g/cm3的Fe密度,可以明显降低材料密度。一定的Al含量还可以显著提高钢的热变形抗力,提高钢的耐蚀性,延迟动态开裂,并且Al还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层错能,改变变形机理,含Al的中锰钢在发生猛烈碰撞时可以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考虑到Al是强铁素体化元素,过高的Al含量易促进铁素体相的形成,降低奥氏体相含量,故将Al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定在7%~11%范围内,优选8%~9%。此处需要指出的是,冶炼过程中Al元素烧损严重,还应注意该元素的合理配比。

本发明钢中加入V,主要是利用V的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V能充分溶解在奥氏体中并且在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细小V(C,N)粒子,这种析出能明显提高钢的强度。此外,在奥氏体中高的V(C,N)溶解度允许使用较低的再加热温度,这意味着较低的生产成本。本发明钢的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为主,V的加入可以在钢中析出细小的沉淀相,这些沉淀相一方面可以提高形核率、阻碍晶粒长大来细化晶粒;另一方面可以阻碍位错运动来提高强度,使得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将V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定在0.01%~0.2%范围内,优选0.05%~0.15%。

本发明钢中的P、S均为有害元素,易引起钢的脆断,降低钢板韧性,使成型性变差,因此在冶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钢中的P、S含量,但实际冶炼中,其含量不可能为零,故本发明要求这两种元素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尽量低,即以质量百分比计P≤0.003%、S≤0.002%。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强塑积≥40GPa·%的热轧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0.6%~1.0%C、8%~12%Mn、7%~11%Al、0.01%~0.2%V、P≤0.003%、S≤0.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该钢密度为6.48~7.08g/cm3,具体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冶炼并浇铸成坯,将铸坯锻造成扁坯;

2)将扁坯加热至1150℃~1200℃,保温至组织均匀化后进行6道次热轧,热轧开轧温度1070℃~1120℃,终轧温度850℃~900℃,累计变形量87%~92%,轧后水冷至200℃~300℃进行卷取,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热轧钢带;

3)将热轧钢带进行固溶处理,然后直接水淬至室温,得到成品低密度钢带。

本发明的一种强塑积≥40GPa·%的热轧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铸坯锻造过程中要求消除铸坯的组织缺陷,锻造成的扁坯无成分偏析,无缩孔和疏松缺陷。

制备步骤3)中的固溶处理温度为900℃~950℃,保温时间为1h。

淬火后的热轧低密度钢的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奥氏体中有退火孪晶,晶粒内有纳米级的钒析出物,可以起到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的作用。

优选地,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含有0.7%~0.9%C。

优选地,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含有9%~11%Mn。

优选地,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含有8%~9%Al。

优选地,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含有0.05%~0.15%V。

本发明的一种强塑积≥40GPa·%的热轧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淬火后的热轧低密度钢的屈服强度719MPa~752MPa,抗拉强度910MPa~925MPa,断后延伸率43%~48%,强塑积≥40GPa·%。

本发明的热轧低密度钢,与其他先进高强汽车用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固溶处理后具有强度和塑性的优良匹配(高强度和高断后延伸率),碰撞吸收能较高。

(2)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采用热轧+固溶处理方法,无需冷轧,生产工序短,节约时间和成本。

(3)本发明采用合理的合金元素配比,在保证钢板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钢板密度,减重效果明显。

(4)本发明钢加入了微合金元素钒,钒会在晶粒内析出纳米级的V(C,N),起到细晶强化和加工硬化的效果,提高了钢的强度和塑性。另外,V相比其他合金较为廉价,一方面降低实际工业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钢的碳当量,有利于钢板后续生产中的进焊接组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固溶处理后典型的金相组织照片。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固溶处理后透射电镜观察的晶内钒的析出物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的化学成分及密度如表1所示,具体实施工艺为:(1)真空冶炼炉冶炼并浇铸成坯,将铸坯锻造成扁坯,锻造过程中消除铸坯中的成分偏析,去除缩孔、疏松等缺陷;(2)扁坯加热至1150℃,保温至组织均匀化后进行6道次热轧,热轧开轧温度1080℃,终轧温度865℃,累计变形量87%,轧后水冷至240℃进行卷取,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热轧钢带;(3)将热轧钢带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温度900℃,保温时间60min,然后直接水淬至室温,得到成品低密度钢带。

对成品钢带进行组织观察分析,观察成品钢带的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奥氏体中存在退火孪晶,晶粒内有纳米级的钒析出物,金相组织照片如附图1所示,析出物照片如附图2所示。力学性能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的化学成分及密度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如表1所示,具体实施工艺为:(1)真空冶炼炉冶炼并浇铸成坯,将铸坯锻造成扁坯,锻造过程中消除铸坯中的成分偏析,去除缩孔、疏松等缺陷;(2)扁坯加热至1180℃,保温至组织均匀化后进行6道次热轧,热轧开轧温度1100℃,终轧温度890℃,累计变形量92%,轧后水冷至265℃进行卷取,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热轧钢带;(3)将热轧钢带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温度950℃,保温时间60min,然后直接水淬至室温,得到成品低密度钢带。

对成品钢带进行组织观察分析,观察成品钢带的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奥氏体中存在退火孪晶,晶粒内有纳米级的钒析出物。力学性能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

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的化学成分及密度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与均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的固溶处理温度为800℃,对比例2的固溶处理温度为850℃,对比例3的固溶处理温度为1000℃。力学性能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的化学成分及密度如表1所示,具体实施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观察得到淬火后钢带的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奥氏体中存在退火孪晶,晶粒内有纳米级的钒析出物。力学性能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的化学成分及密度如表1所示,具体实施工艺与实施例2相同。

观察得到淬火后钢带的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奥氏体中存在退火孪晶,晶粒内有纳米级的钒析出物。力学性能检测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实施例钢与对比例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及密度

表2实施例钢和对比例钢的固溶处理温度及力学性能

本发明钢三个实施例可以看出:

对比例1、对比例2、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3的力学性能结果可以看出:当成分完全相同时,固溶处理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固溶温度在800℃~1000℃范围内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断后能延伸率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固溶温度为900℃和950℃时,延伸率均大于40%,有最优的强度塑性匹配,强塑积高达40GPa·%级。

所有实施例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719MPa~752MPa,抗拉强度为910MPa~925MPa,断后延伸率为43%~48%,强塑积均≥40GPa·%,具有高强度、高断后伸长率、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高强塑积的特点。

组织上看本发明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为主,V的加入可以在钢中析出细小的纳米级沉淀相,这些沉淀相一方面可以提高形核率、阻碍晶粒长大来细化晶粒;另一方面可以阻碍位错运动来提高强度,从而使本发明钢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