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精磨用砂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454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件电镀辅助工具,尤其是一种工件精磨用砂带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件电镀或者化学镀之前需要进行精磨。一般采用砂带进行。砂带打磨后会携带碎屑和粉尘,故需要除尘处理。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吸尘器或者雾化器进行除尘,例如左振国发表论文《砂带磨削的除尘》。其中记载了半湿式除尘装置。但是该技术对于电镀前处理来说并不合适,由于电镀需要塑料件保持干燥,故不可使用该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持干燥且可有效除尘的砂带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件精磨用砂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主动轮、五个从动轮、砂带、负离子发生器和电机,所述五个从动轮分别为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第四从动轮和第五从动轮;

侧视状态下:第二从动轮位于第一从动轮的左下方,所述第五从动轮位于第一从动轮的正右方,第四从动轮位于第五从动轮的正右方,所述第三从动轮位于第四从动轮的左下方,所述主动轮位于第三从动轮的正下方且主动轮位于第二从动轮的右下方;所述砂带绕过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主动轮、第四从动轮和第五从动轮外周并首尾连接成环,所述第三从动轮位于该环的外侧;

对应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砂带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对应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砂带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和主动轮的传动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所述电机的外壳朝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砂带设置有压辊。

该设计的作用是使得第一从动轮和第五从动轮之间的砂带成为平面便于打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的砂带朝外倾斜,使得负离子发生器发射负离子时灰尘失去静电却依旧在砂带上,当砂带转入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时才自动脱落或者由压辊抖落(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由压辊传导给砂带,无需动力),便于灰尘沉积在装置的底面。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导电板以及连接管线,所述连接管线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和所述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上设有多个呈板状设置的释放尖端,每一所述释放尖端的邻接处均设有通风孔。详见中国专利负离子发生器,专利号ZL201620794264.3。

所述第二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砂带下方设置有一个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是一个设有若干抽风通孔的底板,所述底板内置抽风管道,所述抽风通孔均连通抽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外接吸尘器。使得装置周围的气流都是垂直向下的,防止扬尘。

所述第三从动轮设置有位置微调机构,便于调整砂带的松紧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五个从动轮调整砂带形状,便于打磨且配合负离子发生器和压辊,使得打磨产生的灰尘便于清理且不再容易吸附到各个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从动轮;2、第二从动轮;3、主动轮;4、第三从动轮;5、第四从动轮;6、第五从动轮;7、负离子发生装置;8、导电板;9、电机;10、压辊;11、底板;12、抽风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工件精磨用砂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主动轮3、五个从动轮、砂带、负离子发生器和电机9,所述五个从动轮分别为第一从动轮1、第二从动轮2、第三从动轮4、第四从动轮5和第五从动轮6;

侧视状态下:第二从动轮2位于第一从动轮1的左下方,所述第五从动轮6位于第一从动轮1的正右方,第四从动轮5位于第五从动轮6的正右方,所述第三从动轮4位于第四从动轮5的左下方,所述主动轮3位于第三从动轮4的正下方且主动轮位3于第二从动轮2的右下方;所述砂带绕过第一从动轮1、第二从动轮2、主动轮3、第四从动轮5和第五从动轮6外周并首尾连接成环,所述第三从动轮4位于该环的外侧;

对应第一从动轮1和第二从动轮2之间的砂带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对应第二从动轮2和主动轮3之间的砂带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转轴和主动轮3的传动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连接,所述电机9的外壳朝第二从动轮2和主动轮3之间的砂带设置有压辊10。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7、导电板8以及连接管线,所述连接管线连接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7和所述导电板8,所述导电板8上设有多个呈板状设置的释放尖端,每一所述释放尖端的邻接处均设有通风孔。

所述第二从动轮2和主动轮3之间的砂带下方设置有一个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是一个设有若干抽风通孔12的底板11,所述底板11内置抽风管道,所述抽风通孔12均连通抽风管道,所述抽风管道外接吸尘器。使得装置周围的气流都是垂直向下的,防止扬尘。

所述第三从动轮4设置有位置微调机构,便于调整砂带的松紧程度。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