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磨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39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防爆磨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轮装置,尤其涉及自带防爆效果的磨轮装置。



背景技术:

磨轮装置是指用以磨削、研磨和抛光的工具,常见种类有砂轮或磨轮等。目前市场上的磨轮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粉尘,粉尘因较细微而弥漫在空气中,不仅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同时清理不便,且存在燃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防爆磨轮装置,较为妥当地吸收粉尘,并能将它们统一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作业风道、隔板、净化风道,作业风道、隔板、净化风道依次设置,隔板包括通风口,作业风道和净化风道通过通风口贯通,作业风道包括磨轮以及作业空间,净化风道包括蜗壳和叶轮,叶轮装配在蜗壳之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磨轮装置作业时从作业风道产生的粉尘进入净化通道,在净化风道中统一吸附后,集中排出,作业风道和净化通道相互之间将由隔板隔断,作业风道产生的粉尘仅能通过通风口进入净化风道,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压力,带来环保效果,并降低周遭的粉尘浓度,降低燃爆隐患,而且净化通道中不可或缺的抽风组件,即蜗壳和叶轮装配在净化风道之中,此结构布局不仅使得净化风道具备精简的结构,减少作业风道的占用空间,使得作业风道内部具有富余空间方便装配其余配套防爆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之一。

图3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之二。

图4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之三。

图5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之四。

图6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混合流道212结构图之一。

图7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混合流道212结构图之二。

图8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蜗壳4结构图。

图9为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的混合流道212和导风风道211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9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爆磨轮装置实施例,包括作业风道100、隔板3、净化风道200,作业风道100、隔板3、净化风道200依次设置,隔板3包括通风口30,作业风道100和净化风道200通过通风口30贯通装配,作业风道100包括磨轮110以及作业空间120,净化风道200包括蜗壳4和叶轮410,叶轮410装配在蜗壳4之中。

本专利所述的贯通装配均应当以两部件是相邻装配而贯通的理解。

本专利结构采用如附图1中的前后布局,将作业风道100定义为前方,而净化风道200定义为后方,两者之间用隔板3相互隔离开,隔板3并不要求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只要能起到隔离作用即可,因此,隔板3应当做隔离作用件的解释,它可以是净化风道200所包含的紧挨着作业风道100的各部件朝向作业风道100方向的侧壁组合而成,也可以是净化风道200再额外增设的隔离板。

蜗壳4并不应当严格限定为蜗壳的造型,蜗壳4应当理解为抽风室,叶轮410在其中转动从而针对净化风道200产生吸力吸收粉尘。

本专利的的所谓风道指的是风流的通道结构,包括后述的风道都应当做此理解,所谓的风道彼此相互之间有功能上的分界:

1、作业风道100是在其中具有磨削作业并进而产生粉尘;

2、净化风道200是粉尘随风流前进时对其吸附净化的主要风道。

风道并不应当理解为严格的密封结构,也不能理解为严格的管状结构,尤其是作业风道100甚至是半开放的,出于装配工艺所限,风道上些许的气体泄露并不影响其整体性能的实现。

蜗壳4和叶轮410实质上是抽风结构的组成部分,本专利采用负压的抽风结构形式,换句话说,本专利在净化风道200的出口处安装抽风结构使得其整体是呈负压吸风的结构形式。

净化风道200的抽风结构还必须设置用来驱动叶轮410的叶轮电机800,叶轮410装配在电机输出轴810,

叶轮电机800的安装位置具有两个选择:

1、净化风道200,此时抽风结构整体完全设置在净化风道200之中;

2、作业风道100,此时其电机输出轴810两端分别位于作业风道100和净化风道200,即电机输出轴810一端装配叶轮电机800,另一端伸入净化风道200中的蜗壳4中和叶轮410装配。

本专利优选第2种叶轮电机800的位置方案,是因为可以提供最佳的布局,结构最为简练且合理。

出于提供更合理的净化结构,净化风道200包括粉尘通道和载液空间700,载液空间700装载液体,粉尘通道经过载液空间700得到过滤,粉尘通道两端分别贯通装配通风口30和蜗壳4,蜗壳4和外界空间900贯通装配。粉尘通道的含义在于其主要是为了粉尘而设计的风流通道结构,而并不是说粉尘必然存在于这四个风道中。载液空间700的液体作用是吸附粉尘,即是俗称的水洗或液洗作用,加注的液体通常是水即可。

更合理的粉尘通道应当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统合部件,其分别包括下列具体功能风道:导风风道211、混合流道212、集风风道300,导风风道211两端分别贯通装配通风口30和混合流道212,集风风道300两端分别贯通装配混合流道212和蜗壳4。

粉尘通道包括吸风风道600,吸风风道600两端分别贯通混合流道212和集风风道300,吸风风道600包括空气滤芯220。

吸风风道600,可以理解为是混合流道212和空气滤芯220之间的空间,它形成风流的过渡通道,以便对两者进行衔接。

混合流道212用于将载液空间700中的液体和风流混合后过滤,经过水洗的风流去除大部分粉尘后再经过空气滤芯220,进行第二次过滤,起到补强过滤的作用,然后排出到外部空间,确保不会污染环境,并保护工人健康。

混合流道212和导风风道211的更具体结构是:混合流道212包括上导片213和下导片214,上导片213具有上导片近端213a和上导片远端213b,下导片214具有下导片近端214a和下导片远端214b,上导片远端213b高于上导片近端213a,下导片远端214b高于下导片近端214a,导风风道211具有导风风道进风口211a和导风风道出风口211b,导风风道进风口211a高于导风风道出风口211b,导风风道进风口211a和通风口30贯通装配,下导片远端214b高于导风风道出风口211b,下导片近端214a位于载液空间700之中,下导片近端214a和载液空间700底面之间包括间隙5。

混合流道212为S型流道,上导片213和下导片214,两者并列布置,进而形成了近端口212a和远端口212b,近端口212a和导风风道211贯通装配,远端口212b和吸风风道600贯通装配,远端口212b高于近端口212a。

当选用上述的导风风道211和混合流道212结构时,混合流道212下方具有间隙5,间隙5实质位于载液空间700之中,当然装载液体,下导片远端214b高于液体液面,液体液面高于下导片近端214a,这样风流会在导风风道出风口211b处进入近端口212a,直至从其远端口212b离开。导风风道出风口211b处混合后的液体因吸力的作用进入混合流道212,载液空间700中的液体从混合流道212下方的间隙5补充进入导风风道出风口211b处,形成液体的循环流动,提升对粉尘的吸附面积,提升过滤效果。

为提升集风风道300的集风效果,集风风道300具有缩窄部350。集风风道300可以理解为一端大、一端小的造型,在本专利中是上大下小的造型。

作业风道100包括一个磨轮电机130和两个作业单元,两个作业单元分别位于磨轮电机130的两侧,每个作业单元包括磨轮110和作业空间120。

所谓两侧指的是图1中的左右两侧,可以看到,本专利的左右两侧是两套两个作业单元,它们分别大致对称地分布在图1的两侧。

蜗壳4和外界空间900之间还包括出风风道500,蜗壳4、出风风道500、外界空间900依次贯通装配。此结构同样利于缩减整体体积。

本专利的结构紧凑还体现在:集风风道300包括一个出风口320,出风口320和蜗壳4贯通装配。风流自集风口310汇入其缩窄部350,自出风口320进入蜗壳4后,经过蜗壳4后去到外界空间9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