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具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铸件的成型一般采用浇注的方式,目前浇注的方式为将原料以液体的形态注入模具内并冷却成型形成铸件。
2、但是目前的铸件在成型后,铸件的冷却较慢,且在铸件冷却后,铸件与模具的贴合较为紧密,将两者分离较为困难,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其具有快速冷却模具且敲击模具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降温池,所述降温池的上方设置有抬升气缸,所述抬升气缸连接有抬升块,所述降温池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凹状板,两个所述第一凹状板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敲击杆,所述敲击杆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敲击杆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反复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两个第一凹状板分布于敲击杆的两端。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铸件在模具本体中成型后,两者贴合较为紧密,此时可利用驱动件带动敲击杆反复移动进而让敲击杆反复敲击模具本体的侧面,起到让两者初步分离的作用,便于后续利用圆杆挤压铸件带动铸件与模具本体分离,将模具组件下移至降温池中利用降温池中的水分进行降温处理,模具组件下移后定位块将会处于抬升块的上方,启动抬升气缸带动抬升块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模具本体上下移动,调节模具本体在降温池中的深度。
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池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处于容纳槽的中部且与容纳槽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有第二凹状板,所述第二凹状板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敲击杆的中部一体连接有三角板,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三角板转动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旋转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凹状板转动,第二凹状板的转动带动处于第二凹状板内的第二转动杆左右移动,第二转动杆移动带动敲击杆左右移动,敲击杆在两个第一凹状板的限制下只能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有第三凹状板,所述第三凹状板套设在第二转动杆的外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处于第三凹状板内,在敲击杆的移动过程中,第二转动杆左右移动,这个过程中第三凹状板左右摇摆,起到稳定第二转动杆的作用。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池的上方设置有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连接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设置有输入泵体,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上方安装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中部穿设有用于输入管插入的贯穿槽,所述上盖的上侧一体连接有处于贯穿槽的周向的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上方设置有挤压输入管的挤压件,每个所述固定块穿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套接有l状杆,所述模具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圆槽,所述l状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动卡入圆槽内的圆杆,所述l状杆内设置有驱动圆杆移动的移动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输入泵体将混凝土顺着输入管输入模具组件内,从而实现浇注的目的,输入管从两个固定块之间插入且利用挤压件固定输入管,在输入管穿过上盖准备浇注前,旋转l状杆直至l状杆的一端处于圆槽的两侧,接着利用移动件驱动圆杆移动至圆槽内,当圆杆处于圆槽内时配合上盖让模具本体形成密封空间,浇注后,浇注液冷却形成铸件后,利用移动件带动圆杆继续向内移动直至圆杆挤压铸件,将固定块向上移动带动l状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圆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被圆杆夹紧的铸件也向上移动,铸件上升一定高度,与模具本体分离后,利用外界的机械手将铸件取走,这个过程中圆杆稍微向外移动,不阻挡机械手搬运铸件。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件包括与l状杆固定连接的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圆杆螺纹连接,所述圆杆的侧面一体连接有限位条,所述l状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限位条且长度方向与圆杆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限位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移动电机带动圆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这个过程中限位条始终处于限位槽内且只能沿着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限制圆杆的转动。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具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与固定块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升降气缸带动固定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盖上下移动。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具本体的侧面一体连接有定位块,所述模具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与定位块连接的第二升降气缸。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升降气缸带动定位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模具本体上下移动。
1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方一体连接有半圆板,挤压件包括与两个所述半圆板螺纹连接的螺帽,所述半圆板相互朝向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凸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入管顺着螺帽的中部插入两个固定块内后,旋转螺帽朝固定块的方向移动,随着螺帽的转动两个半圆板将会朝靠近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凸条朝靠近的方向转动,直至凸条挤压输入管,从而起到固定输入管的作用。
1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驱动l状杆转动的转动电机。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的设置让l状杆能够绕着固定轴的轴心线转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铸件在模具本体中成型后,两者贴合较为紧密,此时可利用驱动件带动敲击杆反复移动进而让敲击杆反复敲击模具本体的侧面,起到让两者初步分离的作用,便于后续利用圆杆挤压铸件带动铸件与模具本体分离,将模具组件下移至降温池中利用降温池中的水分进行降温处理,模具组件下移后定位块将会处于抬升块的上方,启动抬升气缸带动抬升块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模具本体上下移动,调节模具本体在降温池中的深度。
1.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包括降温池(20),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池(20)的上方设置有抬升气缸(21),所述抬升气缸(21)连接有抬升块(22),所述降温池(20)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凹状板(23),两个所述第一凹状板(23)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敲击杆(24),所述敲击杆(24)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敲击杆(24)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反复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两个第一凹状板(23)分布于敲击杆(24)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池(2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槽(25),所述容纳槽(25)内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处于容纳槽(25)的中部且与容纳槽(25)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26),所述旋转电机(26)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7),所述第一转动杆(27)转动连接有第二凹状板(28),所述第二凹状板(28)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9),所述敲击杆(24)的中部一体连接有三角板(30),所述第二转动杆(29)的一端与三角板(3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5)的槽底固定连接有配合块(31),所述配合块(31)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32)转动连接有第三凹状板(33),所述第三凹状板(33)套设在第二转动杆(29)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池(20)的上方设置有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连接有输入管(2),所述输入管(2)的一端设置有输入泵体(1),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模具本体(3),所述模具本体(3)的上方安装有上盖(4),所述上盖(4)的中部穿设有用于输入管(2)插入的贯穿槽(5),所述上盖(4)的上侧一体连接有处于贯穿槽(5)的周向的两个固定块(6),两个固定块(6)的上方设置有挤压输入管(2)的挤压件,每个所述固定块(6)穿设有固定轴(7),所述固定轴(7)套接有l状杆(8),所述模具本体(3)的上方设置有圆槽(9),所述l状杆(8)的一端设置有活动卡入圆槽(9)内的圆杆(10),所述l状杆(8)内设置有驱动圆杆(10)移动的移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包括与l状杆(8)固定连接的移动电机(11),所述移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与圆杆(10)螺纹连接,所述圆杆(10)的侧面一体连接有限位条(12),所述l状杆(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限位条(12)且长度方向与圆杆(10)的长度方向一致的限位槽(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升降气缸(14),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4)与固定块(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3)的侧面一体连接有定位块(15),所述模具本体(3)的上方设置有与定位块(15)连接的第二升降气缸(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块(6)的上方一体连接有半圆板(17),挤压件包括与两个所述半圆板(17)螺纹连接的螺帽(18),所述半圆板(17)相互朝向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凸条(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6)内设置有驱动l状杆(8)转动的转动电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