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1629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包括立杆、活口套环和搅拌叉,活口套环和搅拌叉分别焊接于立杆的两端;其中,活口套环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括半环形部和翼耳部;对称的两部分之间通过翼耳部上设置的螺栓连接;半环形部上设置有顶紧螺丝,通过所述顶紧螺丝将活口套环固定到支架圆管上;搅拌叉为一脊形叉。总体来讲,本实用新型方便拆装,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搅拌叉设计为脊背形状,减小了设备阻力,冷却效果得到了提高。
【专利说明】
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冶炼行业搅拌冷却装置,属于冶金装置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适用于合金薄带的冷却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搅拌冷却是常见的用于液体冷却的冷却方式,尤其适用于固定熔池的液冷。在搅拌装置中需要安装一搅拌叉,搅拌叉在冷却流程中起搅拌冷却的关键作用。如在合金薄带的生产过程中,从坩祸中流下来的合金液,经急冷辊甩出形成薄带,薄带瞬间进入水冷盘中冷却成形,水冷盘在不断的旋转,搅拌装置的搅拌叉插入盘中,在盘中不断搅拌,将合金薄片搅开,同时辅以吹入冷风,起到冷却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一种搅拌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它的搅拌部分包括固定圈10、立杆20和搅拌叉30。立杆20顶部焊接在固定圈10上,搅拌叉30焊接在立杆10底部。安装时,将固定圈10套在搅拌装置的支架圆管上,调整好角度及其高低位置,用顶丝固定即可使用。
[0004]但是由于固定圈10为一“死环”,在服役期间,因真空熔炼过程中温度较高,支架圆管及其固定圈容易受热变形,导致维修更换时拆不下来,修理耗时耗力。此外,搅拌叉30为一平面简板叉子,增加了水冷盘运行的阻力,冷却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为解决合金薄带成形过程中的冷却问题,使失效的搅拌装置便于拆卸,方便维修,提高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通过改变搅拌冷却装置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方便维修,提高冷却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包括搅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分包括活口套环、立杆和搅拌叉,所述活口套环和搅拌叉分别焊接于所述立杆的两端;其中:
[0007]所述活口套环由对称的两部分组合而成,每一部分都包括半环形部和翼耳部,半环形部的两端各衔接一所述翼耳部;
[0008]各所述翼耳部上都设置有螺栓孔,对称的两部分通过螺栓穿过相对位置两所述翼耳部上的螺栓孔取得连接;
[0009]所述半环形部上设置有顶紧螺丝,组合后的所述活口套环套在所述搅拌冷却装置的支架圆管上,所述顶紧螺丝顶紧到所述搅拌冷却装置的支架圆管上。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半环形部上都设置有顶紧螺丝。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叉为一脊形板叉,横截面成“V”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叉底部具有尖角。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立杆为三棱柱形状,其中一个棱角与所述搅拌叉的脊形角相吻合,焊接时所述立杆的这个棱角紧贴于搅拌叉的脊形角内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的一端具有环形面,与所述活口套环的半环形部相吻合。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实用新型将装置与支架圆管连接的部位设计成活口套环,为一开口环,使得活口套环连同下部的立杆、搅拌叉可以方便的从支架圆管上拆下来修理,不会因为支架圆管变形而无法拆卸,减少了修理更换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
[0017]2、本实用新型在活口套环上设置顶紧螺丝,利用顶紧螺丝顶紧到支架圆管上,起到将活口套环定位、锁紧的作用,既可以将活口套环固定于支架圆管某一高度上,同时又可以防止活口套环在支架圆管上随意移动。
[0018]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搅拌叉,为具有一定脊角的脊形板叉,这样的形状可以使冷水盘在旋转时,盘中的水沿的脊背向外扩散,减小冷水盘在运转时的运行阻力,提高了冷却效果。
[0019]4、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焊接强度,将立杆设计与搅拌叉和活口套环分别吻合的接触面,使两者紧贴,增大了焊接面积。
[0020]总体来讲,本实用新型方便拆装,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搅拌叉设计为脊背形状, 减小了设备阻力,冷却效果得到了提高。【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现有技术搅拌冷却装置的搅拌部分结构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搅拌冷却装置的搅拌部分结构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口套环的结构图。
[0024]图4-1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叉的结构主视图。
[0025]图4-2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叉的结构俯视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杆的结构图。
[0027]图中:1CK固定圈、20-立杆、30-揽摔叉;1_活口套环、2_立杆、3_揽摔叉、11-半环形部、12-翼耳部。【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的唯一限定,凡是在本技术方案精神实质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换或改动,均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9]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其搅拌部分包括活口套环1、立杆2和搅拌叉3。活口套环1 同样套在搅拌冷却装置的支架圆管上,立杆2—端焊接在活口套环1外环面上,另一端焊接搅拌叉3。
[0030]活口套环1,如图3所示,它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一半环形部11和两翼耳部12;翼耳部12与半环形部11为一体成形,或焊接组合都可以;两翼耳部12分别衔接于半环形部11的两端。在翼耳部12上设有螺纹孔,穿过螺栓,活口套环1对称的两部分通过螺栓组合在一起;另外,在半环形部11上也设有螺纹孔,利用顶紧螺丝穿过该螺纹孔可将活口套环1固定到支架圆管上,顶紧螺丝起到将活口套环1定位、锁紧作用,防止活口套环1上下、左右活动。
[0031]本实用新型将装置与支架圆管连接的部位进行新型设计,所设计的活口套环1为开口环,使得活口套环1连同下部的立杆2、搅拌叉3可以方便的从支架圆管上拆下来修理, 不会因为支架圆管变形而无法拆卸,减少了修理更换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同时设置顶紧螺丝顶紧,既可以将活口套环1固定于支架圆管某一高度上,同时一旦活口套环1高度固定又可以防止活口套环1在支架圆管上随意移动。
[0032]同时,搅拌叉3也做了改进,如图4-1、4_2所示,它为具有一定脊角的脊形板叉,进一步讲叉子的中心线为脊背线,叉子的底部为尖角。这样的形状可以使冷水盘在旋转时,盘中的水沿的脊背向外扩散,减小冷水盘在运转时的运行阻力,提高了冷却效果。[〇〇33]进一步地,为了适应搅拌叉3的形状,也将立杆2设计为三棱柱形状,如图5所示,使立杆2其中一个棱角与搅拌叉3的脊形角相吻合。将搅拌叉3焊接到立杆2上,焊接时将立杆2 的这个棱角紧贴于搅拌叉3的脊角内侧,这样可以使两者紧贴,增大焊接面积。
[0034]还进一步地,为了适应环形活口套环1的形状,增大立杆2与活口套环1的焊接面积,也可以将立杆2与活口套环1相接触的面加工出环形面,使立杆2与活口套环1的环面抱紧。
[0035]总之,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改进结构,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圈为一 “死环”这一弊端,使用活口套环1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支架圆管,方便拆装,仅通过螺栓拧紧即可。同时,将搅拌叉设计为脊背形状,脊面可以导流,减小水流阻力。这样在合金冶炼过程中,尽管熔炼炉温度高,支架圆管及其活口套环容易受热变形,也可方便拆下来维修更换。此外,搅拌叉为一脊形板叉,减小了水冷盘运行的阻力,冷却效果提高。
【主权项】
1.一种合金薄带搅拌冷却装置,包括搅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分包括活口套环(1)、立杆(2)和搅拌叉(3),所述活口套环(I)和搅拌叉(3)分别焊接于所述立杆(2)的两端;其中, 所述活口套环(I)由对称的两部分组合而成,每一部分都包括半环形部(11)和翼耳部(12),半环形部(11)的两端各衔接一所述翼耳部(12); 各所述翼耳部(12)上都设置有螺栓孔,对称的两部分通过螺栓穿过相对位置两所述翼耳部(12)上的螺栓孔取得连接; 所述半环形部(11)上设置有顶紧螺丝,组合后的所述活口套环(I)套在所述搅拌冷却装置的支架圆管上,所述顶紧螺丝顶紧到所述搅拌冷却装置的支架圆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环形部(11)上都设置有顶紧螺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叉(3)为一脊形板叉,横截面成“V”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搅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叉(3)底部具有尖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为三棱柱形状,其中一个棱角与所述搅拌叉(3)的脊形角相吻合,焊接时所述立杆(2)的这个棱角紧贴于搅拌叉(3)的脊形角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搅拌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的一端具有环形面,与所述活口套环(I)的半环形部(11)相吻合。
【文档编号】B22D11/06GK205684680SQ201620617795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17795.5, CN 201620617795, CN 205684680 U, CN 205684680U, CN-U-205684680, CN201620617795, CN201620617795.5, CN205684680 U, CN205684680U
【发明人】高万宝, 孙勇
【申请人】北京三吉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