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新型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94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新型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使用方便,通过支护模板的方式能得到各种设计的形状,具有耐久性和高强度。同时,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有利于环保,充分利用了工业矿渣和煤渣灰。但其使用寿命有限,导致了混凝土构筑物和建筑物在超过使用年限后必须拆除重建,其中产生的主要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硬化水泥浆体约占混凝土质量的30%,其中除水泥水化产物外,还包括一定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水灰比越低,未水化的水泥越多,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未水化水泥所占比例越大。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分离后得到的水泥组分作为混凝土的一种新型添加剂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分离后获得的卵石或砾石因具有一定的强度,也可取代部分砂石作为回填材料应用于建筑结构混凝土、预制构件等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分离得到的可利用成分通过适当的配比制备的新型混凝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新型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剂制成,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为(0.51~0.59):1:(1.78~1.83):(3.68~3.72),所述添加剂包括固体树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钠、塑化剂、氯化钙和硅酸钠,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总重量计为:固体树脂0.6~1%、石灰1~3%、十二烷基磺酸钠0.3~0.5%、塑化剂3~5%、氯化钙1~3%和硅酸钠0.3~0.6%,所述水泥中含有占水泥总量10~20%的废弃水泥粉末,废弃水泥粉末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形成的砂浆料经粉粹、研磨和筛分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石子采用废弃混凝土粉粹、筛分获得的卵石或砾石。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树脂为环氧树脂E-44。

进一步地,所述塑化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本发明通过将废弃混凝土破碎获取的砂浆料进一步粉碎、研磨、筛分获得废弃水泥粉末,将废弃水泥粉末代替部分水泥加入到混凝土中并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从而显著降低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新型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剂制成,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为0.51:1:1.78:3.72,其中水泥中含有占水泥总量20%的废弃水泥粉末,废弃水泥粉末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形成的砂浆料经粉粹、研磨和筛分制得。所述添加剂由固体树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钠、塑化剂、氯化钙和硅酸钠组成,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总重量计为:固体树脂0.6%、石灰3%、十二烷基磺酸钠0.3%、塑化剂3%、氯化钙1%和硅酸钠0.3%,其中固体树脂采用环氧树脂E-44(6101),塑化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新型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剂制成,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为0.56:1:1.80:3.70,其中水泥中含有占水泥总量16%的废弃水泥粉末,废弃水泥粉末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形成的砂浆料经粉粹、研磨和筛分制得。所述石子采用废弃混凝土粉粹、筛分获得的卵石或砾石。所述添加剂由固体树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钠、塑化剂、氯化钙和硅酸钠组成,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总重量计为:固体树脂0.8%、石灰2%、十二烷基磺酸钠0.42%、塑化剂4%、氯化钙2%和硅酸钠0.4%,其中固体树脂采用环氧树脂E-44(6101),塑化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新型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剂制成,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为0.59:1:1.83:3.68,其中水泥中含有占水泥总量10%的废弃水泥粉末,废弃水泥粉末由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形成的砂浆料经粉粹、研磨和筛分制得。所述石子采用废弃混凝土粉粹、筛分获得的卵石或砾石。所述添加剂由固体树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钠、塑化剂、氯化钙和硅酸钠组成,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总重量计为:固体树脂1%、石灰3%、十二烷基磺酸钠0.5%、塑化剂5%、氯化钙3%和硅酸钠0.6%,其中固体树脂采用环氧树脂E-44(6101),塑化剂采用聚羧酸减水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好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方案和构思进行的改进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