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9534发布日期:2023-04-19 10:5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单晶炉,具体涉及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3835620u)公开了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该实用新型通过将冷却循环水路延伸设计到上法兰及下法兰,来增强单晶炉的散热效果,使上法兰上的密封圈保持在不高的工作温度,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及其密封效果,但是冷却水一般属于工业用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盐,经过长期使用的循环水路,其管道内壁会产生较多水垢,水垢的存在会减小管道的横截面积,并减小冷水流量,大幅降低冷却效率,因此,需要拆卸循环管路,以便进行清洗,而上述实用新型难以拆卸循环水路。

2、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包括:

3、法兰结构,所述法兰结构包括内部均设有散热槽的下法兰和上法兰,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之间同轴设有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插设有螺旋管,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上分别设有与散热槽连通的进水部件、排水部件,所述螺旋管上下两端通过导管与散热槽连通,所述内筒与下法兰焊接连接,内筒与上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外筒与上法兰焊接连接,外筒与下法兰密封连接,所述上法兰顶部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二。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上分别设有与散热槽连通的连接槽,所述导管一端与连接槽连接。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上分别设有与外筒、内筒配合的装设凹槽,所述装设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一。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管下端竖直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螺纹座二与螺旋管连接,所述螺旋管周围均匀设有限位结构。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连接杆和摩擦头,所述摩擦头呈半球形且与外筒内壁抵接,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座一与螺旋管连接。

8、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通过设置下法兰、上法兰、内筒和外筒,通过使外筒一端与上法兰焊接,另一端与下法兰密封连接,再使内筒一端与上法兰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下法兰焊接连接,使内筒和外筒进行分离,以便露出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螺旋管,为拆卸螺旋管的拆卸提供前提条件,通过设置导管、连接槽,利用连接槽,作为螺旋管与散热槽之间连接的过渡结构,配合导管,再将连接槽与螺旋管进行连接,从而使螺旋管和散热槽互相连通,无需通过焊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将螺旋管进行设置,只需拆卸导管,即可将螺旋管从内筒上取下,便于拆卸,以便进一步对螺旋管进行清洗。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4)和上法兰(5)上分别设有与散热槽(6)连通的连接槽(16),所述导管(17)一端与连接槽(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4)和上法兰(5)上分别设有与外筒(1)、内筒(7)配合的装设凹槽(14),所述装设凹槽(14)内安装有密封圈一(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8)下端竖直设有多个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通过螺纹座二(12)与螺旋管(8)连接,所述螺旋管(8)周围均匀设有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连接杆(10)和摩擦头(11),所述摩擦头(11)呈半球形且与外筒(1)内壁抵接,所述连接杆(10)通过螺纹座一(9)与螺旋管(8)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晶炉循环水路结构,包括内部均设有散热槽的下法兰和上法兰,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之间同轴设有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插设有螺旋管,所述下法兰和上法兰上分别设有与散热槽连通的进水部件、排水部件,所述螺旋管两端通过导管与散热槽连通,所述内筒与下法兰焊接连接,内筒与上法兰密封连接,所述外筒与上法兰焊接连接,外筒与下法兰密封连接;通过设置下法兰、上法兰、内筒和外筒,使内筒和外筒进行分离,为拆卸螺旋管的拆卸提供前提条件,通过设置导管、连接槽,只需拆卸导管,即可将螺旋管从内筒上取下,便于拆卸,以便对螺旋管进行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孟庆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隆铭兴科技香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