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25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罐、喷淋泵和主喷淋管,余热回收罐通过保温管连接有物料缓冲罐,保温管一端与物料缓冲罐顶部的出气口连通,物料缓冲罐上设有物料进口,保温管另一端伸入余热回收罐内,余热回收罐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余热回收罐顶部出气口连接有气管,第二出水口与供热水管连通,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淋泵进口连通,喷淋泵出口与主喷淋管一端连通,主喷淋管另一端设有一端与其连通的支喷淋管,支喷淋管另一端伸入保温管内,伸入保温管内的支喷淋管上安装有喷淋头。本实用新型能回收热气中携带的热量,有效利用氨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质量。
【专利说明】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石油钻井作业中,钻井液在压力下流经渗透层时将发生渗滤,导致钻井液液相渗入地层,这个过程称之为“失水”。如果失水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大量的失水进入地层不仅诱导井眼失稳,而且会对油气层产生损害,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钻井液中加入降滤失剂。降滤失剂又叫降失水剂,其功能为保证钻井泥浆性能的稳定性,降低钻井泥浆的滤失量以及钻井液的表观粘度,并减少有害液体滤失到地层,同时稳定井壁、保证井径规则。降滤失剂产品种类较多,而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由于成本低、加工简单、性能稳定、抗温抗盐效果好在石油系统钻探中被广泛使用。
[0003]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工业需求量大,其是由腈纶丝在高温高压下水解而制得的产品,而大量的废旧衣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即为腈纶,以废旧衣物中的腈纶为物料,制备水解聚丙烯腈铵盐既能实现环境保护,也能节约成本。
[0004]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需要将含有腈纶丝的废旧衣服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反应釜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需卸料,卸料是通过反应釜上设置的与其相连通的泄料管进行卸料,将物料卸料至物料缓冲罐内,而从反应釜中卸出来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含有大量高温高压的热气(氨气及水蒸气),即物料缓冲罐中具有大量热气。目前,对于大量高温高压的氨气及热蒸气主要是通过外排方式和直接通入净化塔方式处理,但是这两种方式均存在缺点。具体的,采用外排方式处理,对厂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采用直接通入净化塔方式处理,因氨气及热蒸气中氨气浓度相当大,而净化塔的净化能力有限,不能将氨气完全处理掉,且净化处理效果不好。另外,采用外排方式和直接通入净化塔这两种处理方式,均存在不能利用氨气及热蒸气携带的大量热量,而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需要热水,对能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两种方式都不能有效利用氨气,而氨气对大气环境来说是污染气体,但是对于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来说含有氨气的水是极为有利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质量。为此,设计一种能利用氨气及热蒸气携带的大量热量并有效利用氨气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不仅能有效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及热蒸气携带的大量热量,且有效利用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质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罐、喷淋泵和主喷淋管,所述余热回收罐通过保温管连接有物料缓冲罐,所述保温管的一端与物料缓冲罐顶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物料缓冲罐上设置有物料进口,所述保温管的另一端伸入余热回收罐内且位于余热回收罐的下部,所述余热回收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余热回收罐顶部的出气口连接有通往废气净化塔的气管,所述第二出水口与通往车间的供热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喷淋泵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喷淋泵的出口与主喷淋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主喷淋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端与其相连通的支喷淋管,所述支喷淋管的另一端伸入保温管内,伸入保温管内的支喷淋管上安装有喷淋头。
[0007]上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进口设置在靠近物料缓冲罐的顶部出气口处,所述物料进口的数量为多个。
[0008]上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缓冲罐的下部设置有上出料口和下出料口。
[0009]上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缓冲罐的下部设置有排渣口。
[0010]上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喷淋管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支喷淋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0011]上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的数量为多个。
[0012]上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罐的下部设置有上液位观察口和下液位观察口。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0014]2、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罐能有效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及热蒸气携带的大量热量,回收的热量能制造热水,该热水可供生产需求,因为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需要热水,因此降低了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成本。
[0015]3、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罐有效利用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回收的含有氨气的水对于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来极为有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质量。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I 一物料进口; 2—物料缓冲罐;2-1—上出料口;
[0020]2-2—下出料口; 2-3—排渣口; 3—余热回收罐;
[0021]4 一喷淋头; 5—第一出水口; 6—第二出水口;
[0022]7一支喷淋管; 8—气管; 9_1—上液位观察口 ;
[0023]9-2—下液位观察口; 10—喷淋泵; 11一管道;
[0024]12—供热水管;13—主喷淋管;14一保温管。【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余热回收罐3、喷淋泵10和主喷淋管13,所述余热回收罐3通过保温管14连接有物料缓冲罐2,所述保温管14的一端与物料缓冲罐2顶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物料缓冲罐2上设置有物料进口 1,所述保温管14的另一端伸入余热回收罐3内且位于余热回收罐3的下部,所述余热回收罐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 5和第二出水口 6,所述余热回收罐3顶部的出气口连接有通往废气净化塔的气管8,所述第二出水口 6与通往车间的供热水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 5通过管道11与喷淋泵10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喷淋泵10的出口与主喷淋管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主喷淋管1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端与其相连通的支喷淋管7,所述支喷淋管7的另一端伸入保温管14内,伸入保温管14内的支喷淋管7上安装有喷淋头4。
[0026]如图1所示,所述物料进口 I设置在靠近物料缓冲罐2的顶部出气口处,这样可在物料缓冲罐2中进入的物料(主要是水解聚丙烯腈铵盐)较多,所述物料进口 I的数量为多个,使得物料缓冲罐2可与多个生产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的反应釜连接。
[0027]如图1所示,所述物料缓冲罐2的下部设置有上出料口 2-1和下出料口 2-2,可将经缓冲后的物料通往过滤器进行过滤;所述物料缓冲罐2的下部设置有排渣口 2-3,可将物料缓冲罐2中棉麻类杂质排出来。
[0028]如图1所示,所述支喷淋管7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支喷淋管7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喷淋头4的数量为多个,可使水将高温高压的氨气及热蒸气携带的热量进行充分吸收。
[0029]如图1所示,所述余热回收罐3的下部设置有上液位观察口 9-1和下液位观察口9-2,用于观察余热回收罐3中水的液位,使得保温管14伸入水内,这样氨气及热蒸气可与水进行充分热交换。
[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泄压后的物料通过物料进口 I进入物料缓冲罐2内时,大量的热蒸气及氨气从物料缓冲罐2的顶部出气口冲出,通过保温管14进入余热回收罐3内。当热蒸气及氨气即将进入余热回收罐3顶部的进气口时,启动喷淋泵10,喷淋泵10抽吸余热回收罐3内盛放的冷水,则喷淋头4在喷淋泵10的作用下喷射出大量的冷水雾,此时水雾将保温管14内的氨气及热蒸汽携带的大量热量进行充分吸收。保温管14 一直通向余热回收罐3的底部,部分氨气及热蒸气被余热回收罐3内的冷水吸收热量,少量的氨气及热蒸气通过气管8通往废气净化塔进行净化。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罐(3)、喷淋泵(10)和主喷淋管(13),所述余热回收罐(3)通过保温管(14)连接有物料缓冲罐(2),所述保温管(14)的一端与物料缓冲罐(2)顶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物料缓冲罐(2)上设置有物料进口(I),所述保温管(14)的另一端伸入余热回收罐(3)内且位于余热回收罐(3)的下部,所述余热回收罐(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5)和第二出水口 (6),所述余热回收罐(3)顶部的出气口连接有通往废气净化塔的气管(8),所述第二出水口(6)与通往车间的供热水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5)通过管道(11)与喷淋泵(10)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喷淋泵(10)的出口与主喷淋管(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主喷淋管(1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端与其相连通的支喷淋管(7),所述支喷淋管(7)的另一端伸入保温管(14)内,伸入保温管(14)内的支喷淋管(7)上安装有喷淋头(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进口(I)设置在靠近物料缓冲罐(2)的顶部出气口处,所述物料进口(I)的数量为多个。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缓冲罐(2)的下部设置有上出料口(2-1)和下出料口(2-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缓冲罐(2)的下部设置有排渣口(2-3)。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喷淋管(7)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支喷淋管(7)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4)的数量为多个。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聚丙烯腈铵盐生产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罐(3)的下部设置有上液位观察口(9-1)和下液位观察口(9-2)。
【文档编号】C08F20/44GK203794816SQ20142020078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9日
【发明者】康朝权 申请人:商南天和泥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