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9738发布日期:2020-05-15 15:31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皿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在实验室中培养皿也可以用来培养各种益生菌,益生菌就是对人体和动物有益的一大类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有些益生菌为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良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有些益生菌为好氧菌,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而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皿,如果具备很好的密封性,就无法具备良好的通风能力,无法适用于各种益生菌的培养环境,存在使用不便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培养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



技术实现要素:

该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解决上述提出的无法适用于各种益生菌的培养,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该培养皿中的微型马达能够带动扇叶转动形成气流吹入玻璃筒中,能够很好的为玻璃筒中提供足够的氧气,具备良好的通风能力,同时三个密封盖能够很好的将玻璃筒、出风管和进风筒密闭起来,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能够营造出各种益生菌的培养环境,非常方便的适用于各种益生菌的培养。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包括玻璃筒、密封顶盖、培养筒、固定环、分隔环、隔板、出风管、进风管、密封左盖、进风筒、密封右盖、微型马达和扇叶,所述玻璃筒的顶部无缝套接有密封顶盖,所述玻璃筒的内壁通过支杆粘接有培养筒,所述玻璃筒的内壁嵌套粘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嵌套粘接在分隔环的中间,所述分隔环的内壁粘接有若干块隔板,所述玻璃筒的左侧嵌入粘接有出风管,所述玻璃筒的右侧嵌入粘接有进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左侧无缝套接有密封左盖,所述进风管的右侧嵌入粘接在进风筒的左侧,所述进风筒的右侧无缝套接有密封右盖,所述进风筒通过支杆焊接设置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的左侧焊接设置有四个扇叶。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分隔环位于培养筒的正下方,且分隔环的外圈直径小于培养筒的直径外圈。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隔板呈网格状排列,且隔板的厚度与分隔环的厚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环的内圈直径小于培养筒的直径外圈,且固定环外圈直径大于培养筒的直径外圈。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顶盖、密封左盖和密封右盖的内壁均粘接有橡胶环,且三个橡胶环分别与玻璃筒的顶部、出风管的左侧和进风筒的右侧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微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扇叶焊接设置,且扇叶呈十字排列。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型马达能够带动扇叶转动形成气流吹入玻璃筒中,能够很好的为玻璃筒中提供足够的氧气,具备良好的通风能力,同时三个密封盖能够很好的将玻璃筒、出风管和进风筒密闭起来,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能够营造出各种益生菌的培养环境,非常方便的适用于各种益生菌的培养;

2、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隔环能够将气流隔绝,使气流经过隔板的分隔均匀垂直的吹向培养筒的底部,避免气流直接吹向培养筒中,将培养筒中的培养原料吹起,能够大大减缓气流的流速,并且使气流缓慢均匀的接触培养筒中的培养原料,有利于培养筒中益生菌的培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仰视剖面示意图。

图1-2中:玻璃筒1、密封顶盖2、培养筒3、固定环4、分隔环5、隔板6、出风管7、进风管8、密封左盖9、进风筒10、密封右盖11、微型马达12、扇叶1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2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包括玻璃筒1、密封顶盖2、培养筒3、固定环4、分隔环5、隔板6、出风管7、进风管8、密封左盖9、进风筒10、密封右盖11、微型马达12和扇叶13,玻璃筒1的顶部无缝套接有密封顶盖2,玻璃筒1的内壁通过支杆粘接有培养筒3,玻璃筒1的内壁嵌套粘接有固定环4,固定环4嵌套粘接在分隔环5的中间,分隔环5的内壁粘接有若干块隔板6,玻璃筒1的左侧嵌入粘接有出风管7,玻璃筒1的右侧嵌入粘接有进风管8,出风管7的左侧无缝套接有密封左盖9,进风管8的右侧嵌入粘接在进风筒10的左侧,进风筒10的右侧无缝套接有密封右盖11,进风筒10通过支杆焊接设置有微型马达12,微型马达12的左侧焊接设置有四个扇叶13。

优选的,分隔环5位于培养筒3的正下方,且分隔环5的外圈直径小于培养筒3的直径外圈,分隔环5能够将气流隔绝,使气流经过隔板6的分隔均匀垂直的吹向培养筒3的底部,避免气流直接吹向培养筒3中,将培养筒3中的培养原料吹起,能够大大减缓气流的流速,并且使气流缓慢均匀的接触培养筒3中的培养原料,有利于培养筒3中益生菌的培养,隔板6呈网格状排列,且隔板6的厚度与分隔环5的厚度保持一致,固定环4的内圈直径小于培养筒3的直径外圈,且固定环4外圈直径大于培养筒3的直径外圈,密封顶盖2、密封左盖9和密封右盖11的内壁均粘接有橡胶环,且三个橡胶环分别与玻璃筒1的顶部、出风管7的左侧和进风筒10的右侧紧密贴合,微型马达12的动力输出端与扇叶13焊接设置,且扇叶13呈十字排列,微型马达12能够带动扇叶13转动形成气流吹入玻璃筒1中,能够很好的为玻璃筒1中提供足够的氧气,具备良好的通风能力,同时三个密封盖能够很好的将玻璃筒1、出风管7和进风筒11密闭起来,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能够营造出各种益生菌的培养环境,非常方便的适用于各种益生菌的培养。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时,根据所培养益生菌的种类选择培养筒3,是需要密闭或者通风,培养厌氧类益生菌时,首先,在无氧环境中将打开密封顶盖2,再将培养的原料放入培养筒3中,其次将密封左盖9盖在出风管7的左侧,再其次将密封右盖11盖在进风筒10的右侧,使玻璃筒1中的空间与外界完全隔绝;

培养喜爱氧气的益生菌时,将密封顶盖2、密封右盖11和密封左盖9分别从玻璃筒1的顶部、进风筒11的右侧和风管7的左侧取下,其次将培养的原料放置在培养筒3中,仍然会然通过电线接通微型马达12的电源,微型马达12带动扇叶13转动形成气流吹入玻璃筒1中,为玻璃筒1中提供足够的氧气。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包括玻璃筒(1)、密封顶盖(2)、培养筒(3)、固定环(4)、分隔环(5)、隔板(6)、出风管(7)、进风管(8)、密封左盖(9)、进风筒(10)、密封右盖(11)、微型马达(12)和扇叶(13),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筒(1)的顶部无缝套接有密封顶盖(2),所述玻璃筒(1)的内壁通过支杆粘接有培养筒(3),所述玻璃筒(1)的内壁嵌套粘接有固定环(4),所述固定环(4)嵌套粘接在分隔环(5)的中间,所述分隔环(5)的内壁粘接有若干块隔板(6),所述玻璃筒(1)的左侧嵌入粘接有出风管(7),所述玻璃筒(1)的右侧嵌入粘接有进风管(8),所述出风管(7)的左侧无缝套接有密封左盖(9),所述进风管(8)的右侧嵌入粘接在进风筒(10)的左侧,所述进风筒(10)的右侧无缝套接有密封右盖(11),所述进风筒(10)通过支杆焊接设置有微型马达(12),所述微型马达(12)的左侧焊接设置有四个扇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5)位于培养筒(3)的正下方,且分隔环(5)的外圈直径小于培养筒(3)的直径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呈网格状排列,且隔板(6)的厚度与分隔环(5)的厚度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的内圈直径小于培养筒(3)的直径外圈,且固定环(4)外圈直径大于培养筒(3)的直径外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顶盖(2)、密封左盖(9)和密封右盖(11)的内壁均粘接有橡胶环,且三个橡胶环分别与玻璃筒(1)的顶部、出风管(7)的左侧和进风筒(10)的右侧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马达(12)的动力输出端与扇叶(13)焊接设置,且扇叶(13)呈十字排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益生菌生长培养皿,属于培养皿技术领域,包括玻璃筒、密封顶盖、培养筒、固定环、分隔环、隔板、出风管、进风管、密封左盖、进风筒、密封右盖、微型马达和扇叶,玻璃筒的顶部无缝套接有密封顶盖,玻璃筒的内壁通过支杆粘接有培养筒,玻璃筒的内壁嵌套粘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嵌套粘接在分隔环的中间,分隔环的内壁粘接有若干块隔板。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型马达能够带动扇叶转动形成气流吹入玻璃筒中,能够很好的为玻璃筒中提供足够的氧气,具备良好的通风能力,同时三个密封盖能够很好的将玻璃筒、出风管和进风筒密闭起来,具有良好的密封能力,能够营造出各种益生菌的培养环境,非常方便的适用于各种益生菌的培养。

技术研发人员:卢冰霞;周英宁;蒋冬福;赵武;段群棚;刘磊;何颖;苏乾莲;陈忠伟;秦毅斌;李斌;卢敬专;梁家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8.19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