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8062发布日期:2021-09-10 23:5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2.虎奶菇中文名菌核侧耳、虎乳菌、虎奶菌,南洋茯苓等,性甘、温、补气益血。润肺、养心血、滋补肝肾、健脾胃。增强体质,有健身、防病治病的特殊功效,是保健治病的最佳选择。在东南亚国家及我国沿海地区,虎奶菇主要作为强壮补品食用,也为一味止咳平喘中药。虎奶菇菌核有极强的抗病能力,成品放置在室内干燥环境下,保存时间年限长,质不变,虫不蛀,病菌、病毒不侵,霉菌不入,药性功效不变,入药效果更佳。
3.虎奶菇液体菌种在制作发酵时,对温度的稳定性和空气环境要求很高,目前现有的虎奶菇液体菌种发酵装置多数在温度稳定性控制方面所达到的效果不理想,无法保证菌种的生产品质,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上对称设置有多个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且罐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冷却液进口,罐体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罐体上部侧壁位于所述上管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罐体下部侧壁位于所述下管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料口,且罐体中部一侧设置有氧气进口,罐体上部侧壁位于所述上管板的下方设置有氧气出口。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罐体内部设置换热管,换热管内通入冷却液(一般为水),通过冷却液在换热管内的流动进而对罐体内发酵产生的温度进行冷却降温,能够保证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优选的,所述下管板与所述罐体的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管板上,且第一隔板两侧设置为冷却液进腔,所述冷却液进腔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相连通,第一隔板与下管板内部设置为第一冷却液回转腔。
10.进一步的,所述上管板与所述罐体的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管板上,且第二隔板两侧设置为第二冷却液回转腔,第二隔板与上管板的内部设置为冷却液出腔,所述冷却液出腔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通。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氧气进口连通设置有布气总管,所述布气总管上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布气支管,每个所述布气支管连通设置有内部相互彼此连通且呈“田”字形的布气
均管,所述布气均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内壁固定安装有放水透气膜。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田”字形的布气均管的空隙内。
13.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与所述上管板和/或下管板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第一冷却液回转腔和第二冷却液回转腔,使得冷却液在换热管内流动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换热效果,降温效果好,进一步保证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
16.(2)设置有多个布气均管,使得氧气能均匀的分散到罐体内部,气流对罐体内部的液体进行翻滚搅拌,确保了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避免了传统的电机搅拌易对菌种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布气均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瓶体 2、瓶口 3、瓶肩 4、底部压片 41、底板 42、第一透气孔 43、裙边 5、内螺纹 6、顶部压盖 61、盖板 62、盖耳 63、第二透气孔 7、外螺纹 8、密封圈 9、无纺布膜片 10、海绵块膜片 11、扰流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包括罐体1,罐体1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管板2和下管板3,上管板2和下管板3上对称设置有多个供换热管4穿过的通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4,且罐体1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冷却液进口5,罐体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冷却液出口6,罐体1上部侧壁位于上管板2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7,罐体1下部侧壁位于下管板3的上方设置有出料口8,且罐体1中部一侧设置有氧气进口9,罐体1上部侧壁位于所述上管板2的下方设置有氧气出口10。
23.本实用新型进行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时,将经过净化的氧体通过氧气进口9导入至罐体1内,再通过氧气出口10上吹出(氧气出口处一般安装有泄压阀),而设置在罐体1内部的换热管4,换热管4内通入冷却液(一般为水),通过冷却液在换热管4内的流动进而对罐体1内发酵产生的温度进行冷却降温,能够保证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
24.本实用新型中,下管板3与罐体1的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固定安装在下管板3上,且第一隔板11两侧设置为冷却液进腔12,冷却液进腔12与冷却液进口5相连通,第一隔板11与下管板3内部设置为第一冷却液回转腔13。
25.进一步的,上管板2与罐体1的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固定安装在上管板2上,且第二隔板14两侧设置为第二冷却液回转腔15,第二隔板14与上管板2的内部设置为冷却液出腔16,冷却液出腔16与冷却液出口6相连通。
26.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5进入到第一隔板11与罐体1底部之间的冷却液进腔12,然后
流入两边的换热管4内,两边的换热管4内的冷却液再流经到第二冷却液回转腔15内,并与其相邻的换热管4内,并流入第一冷却液回转腔13内,第一冷却液回转腔13内的冷却液再进入其相邻的换热管4内部,并进入冷却液出腔16,由冷却液出口6排出收集,其具体流向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这样,使得冷却液在换热管4内流动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换热效果,降温效果好,进一步保证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
27.继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中,氧气进口9连通设置有布气总管17,布气总管17上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布气支管18,每个布气支管18连通设置有内部相互彼此连通且呈“田”字形的布气均管19,布气均管19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每个出气口内壁固定安装有放水透气膜20。更进一步的,换热管4位于“田”字形的布气均管19的空隙内。能使得氧气均匀的分散到罐体1内部,气流对罐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翻滚搅拌,确保了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避免了传统的电机搅拌易对菌种造成损坏。
28.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4与上管板2和/或下管板3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防止液体菌种流入到上管板2上方或下管板3下方处,造成浪费。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上对称设置有多个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且罐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冷却液进口,罐体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罐体上部侧壁位于所述上管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罐体下部侧壁位于所述下管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料口,且罐体中部一侧设置有氧气进口,罐体上部侧壁位于所述上管板的下方设置有氧气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板与所述罐体的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管板上,且第一隔板两侧设置为冷却液进腔,所述冷却液进腔与所述冷却液进口相连通,第一隔板与下管板内部设置为第一冷却液回转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板与所述罐体的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管板上,且第二隔板两侧设置为第二冷却液回转腔,第二隔板与上管板的内部设置为冷却液出腔,所述冷却液出腔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进口连通设置有布气总管,所述布气总管上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布气支管,每个所述布气支管连通设置有内部相互彼此连通且呈“田”字形的布气均管,所述布气均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内壁固定安装有放水透气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田”字形的布气均管的空隙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与所述上管板和/或下管板的连接处固定安装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虎奶菇液体菌种的制作设备,涉及液体菌种制作技术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管板和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上对称设置有多个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且罐体的底部下方设置有冷却液进口,罐体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冷却液出口,罐体上部侧壁位于上管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料口,罐体下部侧壁位于下管板的上方设置有出料口,且罐体中部一侧设置有氧气进口,罐体上部侧壁位于上管板的下方设置有氧气出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内部设置换热管,换热管内通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在换热管内的流动进而对罐体内发酵产生的温度进行冷却降温,能够保证虎奶菇液体菌种的正常发酵。菌种的正常发酵。菌种的正常发酵。


技术研发人员:孙邦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邦耀
技术研发日:2020.12.16
技术公布日:2021/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