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58150发布日期:2023-06-04 15:3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剂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式化合物i(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农药杀菌剂新品种,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因而成为目前世界各大农药公司竞相研究的热点,

2、

3、但是,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鲜有报道,cn109928929a公开了一种制备化合物i的方法,该方法以邻氨基苯酚和2,4-双(三氟甲基)氟苯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反应生成中间体2-(2,4-双(三氟甲基)苯氧基)苯胺,经柱层析得到目标中间体2-(2,4-双(三氟甲基)苯氧基)苯胺,收率仅为55%;该步反应需要用到2,4-双(三氟甲基)氟苯为起始原料,价格较高,不易得到;然后,目标中间体2-(2,4-双(三氟甲基)苯氧基)苯胺进一步反应之后,得到目标产物,在该步反应中,需要用三乙胺做缚酸剂,需要水洗除盐,产生含盐废水,不符合环保要求;且该步反应的后处理也需要经柱层析提纯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仅为79%。该方法后的处理方式采用柱层析,通常限制为实验室微量制备处理方式,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且起始原料2,4-双(三氟甲基)氟苯作为起始原料,成本较高。

4、由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成本低、收率高的上述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高、收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避免了大量废盐水的产生,生产成本降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且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均较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在缚酸剂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发生醚化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

4、

5、(2)在60-120℃的条件下,使式(iv)所示的化合物与式(v)所示的化合物接触,得到式(i)所示的化合物,

6、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以2,4-双(三氟甲基)氯苯为起始原料,代替了价格高昂的2,4-双(三氟甲基)氟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收率达到90%以上。另外,步骤(2)中的酰胺化反应不产生含盐废水,减小了环保压力;且采用回流法,滴加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碳酰氯的方式,同时尾气吸附氯化氢,回收的氯化氢可制备成30wt%盐酸作为副产品,该方法使得产品的含量可达98wt%,收率可达97%,避免了柱层析的分离带来的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醚化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0-140℃,优选为100-120℃;时间为2-20h,优选为5-10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i)所示的化合物、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所述缚酸剂以及相转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5-1.5):1:(1-4):(0.002-0.02),优选为(1-1.2):1:(2-3):(0.005-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缚酸剂选自碱和/或碱金属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选自季铵盐和/或聚醚类化合物,优选自四丁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聚乙二醇400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醚化反应在第一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第一溶剂为非质子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接触的方式为:在60-120℃的条件下,将式(v)所示的化合物以30-70wt%/h,优选50-60wt%/h的加料速度加入含式(ii)所示化合物的体系中,然后于60-120℃的条件下保温反应0.5-5h。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v)所示的化合物与式(v)所示的化合物摩尔比为1:(1-1.5),优选为1:(1-1.0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在第二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第二溶剂选自c1-c4的卤代烃和/或c6-c8的芳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在回流状态下进行,且步骤(2)还包括尾气吸附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缚酸剂和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发生醚化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2)在60‑120℃的条件下,使式(IV)所示的化合物与式(V)所示的化合物接触,得到式(I)所示的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避免了大量废盐水的产生,生产成本降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且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修,牛纪胜,张振国,俞先怀,杨志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