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6530发布日期:2022-02-19 19:0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饲料工业缺乏专门针对畜禽消化道生理特点而开发的淀粉酶,一般 均采用中温淀粉酶。中温淀粉酶主要通过液体发酵方式生产,它是一种应用于 食品加工、化纤、印染等行业的工业用酶。该酶作用温度较高,最适作用温度 是70-80℃,而动物消化道环境温度一般为37-40℃,中温淀粉酶在动物体温的 温度条件下活性很低。同时,中温淀粉酶耐胃酸性能差,最适作用ph6.0-6.4, ph5.0以下即严重失活,无法过胃进入肠道发挥有效作用。在畜禽日粮中添加中温淀粉酶起不到提高淀粉消化率的目的。因此,开发高效酶切、低成本的饲料专用的低温淀粉酶对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饲料资源、增进动物健康、降低污 染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低温淀粉酶研究的培养基制备装置的温度控制极为重要,一般的培养基稳定控制效果差,传统操作方法存在程序繁琐费事,效率低,易凝固,不能恒温,分装不均匀等各种缺点,并且工作量繁重,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培养基的质量,进而影响低温淀粉酶研究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解决培养基稳定控制效果差,传统操作方法存在程序繁琐费事,不能恒温,分装不均匀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包括多个原料箱,原料箱通过第一蠕动泵与培养基连通,还设有粉末料斗,粉末料斗通过螺旋输送机与培养基连通,培养基一侧还设有调温箱,调温箱内部设有多个试管,多个试管设在转盘上,转盘下方与电机连接,培养基通过第三蠕动泵与分药管连通,分药管设在试管上方。
5.优选方案中,还设有水箱,水箱通过第二蠕动泵与培养基连通。
6.优选方案中,底板上还设有加热搅拌座,培养基设在加热搅拌座上。
7.优选方案中,培养基内部还设有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子与加热搅拌座磁力连接。
8.优选方案中,调温箱上还设有安装口,转盘与安装口转动密封。
9.优选方案中,调温箱上还设有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调温箱连通。
10.优选方案中,调温箱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11.优选方案中,调温箱顶部还设有保温盖,保温盖一侧设有扇形的开口,保温盖罩在调温箱上,且至少一个试管设在保温盖外部。
12.优选方案中,保温盖扇形的开口两侧还设有避让口。
13.优选方案中,培养基上还设有加药口,加药口端部为漏斗形结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多个装液体的原料箱通过蠕动泵与培养基自动加药,蠕动泵控制加药量,部分粉末原料在粉末料斗内部储存,粉末料斗通过螺旋输送机加入到培养基内部,与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加热搅拌,搅拌的部分淀粉酶进分别装到不同的试管内部,试管在调温箱内部,调温箱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试管内部的低温淀粉酶进行培养,培养基制备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制备效率且能够有效防止培养基被污染。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左侧视总体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侧视总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温箱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温箱主视剖视结构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温箱内部拆解结构图;
21.图中:底板1;原料箱2;水箱3;第一蠕动泵4;加药口5;粉末料斗6;螺旋输送机7;调温箱8;安装口801;保温盖9;避让口901;分药管10;第二蠕动泵11;培养基12;加热搅拌座13;第三蠕动泵14;试管15;电机16;转盘17;转动轴18;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包括多个原料箱2,原料箱2通过第一蠕动泵4与培养基12连通,还设有粉末料斗6,粉末料斗6通过螺旋输送机7与培养基12连通,培养基12一侧还设有调温箱8,调温箱8内部设有多个试管15,多个试管15设在转盘17上,转盘17下方与电机16连接,培养基12通过第三蠕动泵14与分药管10连通,分药管10设在试管15上方。多个装液体的原料箱2通过蠕动泵与培养基12自动加药,蠕动泵控制加药量,部分粉末原料在粉末料斗6内部储存,粉末料斗6通过螺旋输送机7加入到培养基12内部,与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加热搅拌,搅拌的部分淀粉酶进分别装到不同的试管15内部,试管15在调温箱8内部,调温箱8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试管15内部的低温淀粉酶进行培养。分药管10对单个试管15加药完毕后,第三蠕动泵14停止工作,电机16带动转盘17转动,将下一个试管15转动到分药管10下方,第三蠕动泵14开始工作,对试管15进行加药,分药简单,实现自动化。
23.优选方案中,还设有水箱3,水箱3通过第二蠕动泵11与培养基12连通。水箱3通过第二蠕动泵11向培养基12内部加水。
24.优选方案中,底板1上还设有加热搅拌座13,培养基12设在加热搅拌座13上。加热搅拌座13对培养基12进行加热。
25.优选方案中,培养基12内部还设有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子与加热搅拌座13磁力连接。磁力搅拌子对培养基12内部进行搅拌。
26.优选方案中,调温箱8上还设有安装口801,转盘17与安装口801转动密封。实现转盘17与安装口801密封,使试管15能够在调温箱8内部保持恒温。
27.优选方案中,调温箱8上还设有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调温箱8连通。制冷装置对调
温箱8内部进行制冷,可以调节不同的温度,主要保证调温箱8内部恒温,保证低温淀粉酶能够有效培养。
28.优选方案中,调温箱8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检测调温箱8内部温度和湿度。
29.优选方案中,调温箱8顶部还设有保温盖9,保温盖9一侧设有扇形的开口,保温盖9罩在调温箱8上,且至少一个试管15设在保温盖9外部。保温盖9扇形的开口两侧还设有避让口901。如图3-5所示结构,保温盖9盖住多个试管15,扇形的开口,主要使试管15露出了进行加药作用,避让口901方便试管15能够滑出。
30.优选方案中,培养基12上还设有加药口5,加药口5端部为漏斗形结构。加药口5用于加入其它的原料。
31.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多个原料箱(2),原料箱(2)通过第一蠕动泵(4)与培养基(12)连通,还设有粉末料斗(6),粉末料斗(6)通过螺旋输送机(7)与培养基(12)连通,培养基(12)一侧还设有调温箱(8),调温箱(8)内部设有多个试管(15),多个试管(15)设在转盘(17)上,转盘(17)下方与电机(16)连接,培养基(12)通过第三蠕动泵(14)与分药管(10)连通,分药管(10)设在试管(15)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还设有水箱(3),水箱(3)通过第二蠕动泵(11)与培养基(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底板(1)上还设有加热搅拌座(13),培养基(12)设在加热搅拌座(1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培养基(12)内部还设有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子与加热搅拌座(13)磁力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调温箱(8)上还设有安装口(801),转盘(17)与安装口(801)转动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调温箱(8)上还设有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与调温箱(8)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调温箱(8)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调温箱(8)顶部还设有保温盖(9),保温盖(9)一侧设有扇形的开口,保温盖(9)罩在调温箱(8)上,且至少一个试管(15)设在保温盖(9)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保温盖(9)扇形的开口两侧还设有避让口(90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其特征是:培养基(12)上还设有加药口(5),加药口(5)端部为漏斗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低温淀粉酶生产的培养基制备装置,原料箱通过第一蠕动泵与培养基连通,粉末料斗通过螺旋输送机与培养基连通,培养基一侧还设有调温箱,调温箱内部设有多个试管,多个试管设在转盘上,转盘下方与电机连接,培养基通过第三蠕动泵与分药管连通,分药管设在试管上方。试管在调温箱内部,调温箱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试管内部的低温淀粉酶进行培养。分药管对单个试管加药完毕后,第三蠕动泵停止工作,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将下一个试管转动到分药管下方,第三蠕动泵开始工作,对试管进行加药,保证试管内部的低温淀粉酶进行培养,培养基制备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制备效率且能够有效防止培养基被污染。效率且能够有效防止培养基被污染。效率且能够有效防止培养基被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舒延岭 曹庆梅 陈伟 王杰 刘永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中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2
技术公布日:2022/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