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2585发布日期:2023-04-05 23:0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

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是人类分离的第七类冠状病毒。该病毒属于β属,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sars-cov-2基本结构为基因组rna和磷酸化核衣壳蛋白(n蛋白)组成的包膜结构。包膜结构嵌合4种蛋白:刺突糖蛋白(s蛋白)、小包膜糖蛋白(e蛋白)、膜糖蛋白(m蛋白)和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n蛋白被埋在磷脂双层中被两种不同类型的刺突蛋白覆盖,负责营养物质运输的膜蛋白(m蛋白,属于ⅲ型跨膜糖蛋白)和包膜蛋白(e蛋白)位于病毒包膜的s蛋白之间。

3、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个别病毒中的某个或某些基因序列可能出现轻微的改变,基因序列的改变让病毒得以存活下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繁殖,一个新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也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形成可能是在原有病毒毒株的基础上增强或减弱,变异毒株的临床表现、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突变。截至2021年9月26日,已有39个国家发现德尔塔变异毒株,45个国家发现阿尔法变异毒株,40个国家发现贝塔变异毒株。2021年末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突变位点数量明显多于其它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变异株,尤其在病毒刺突(spike)蛋白突变较多,导致这一病毒传播力及免疫逃逸能力加强。这些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使得疫情防控及检测难度不断加剧,因此新冠疫情的防控是全世界国家与地区共同关心与面对的难题。

4、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如下。

5、a.病原学检测:病毒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有细胞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电镜检测等。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核酸分子的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冠状病毒检测的主流方法。现有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包括全基因组测序、rt-pcr法、crisp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rt-lamp)和实时rt-lamp等。针对sars-cov-2核酸的检测,当前最为普遍适用的方法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即通过对标本中的病毒rna进行提取、逆转录、pcr扩增特定保守序列后,通过荧光等常规方法进行显示。此外,抗原检测针对的是病原体自身的检测,能够在发病早期检测出人体内是否含有病毒,从而提供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是通过抗原和抗体结合反应在试纸条上检测患者口咽或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抗原,方便快捷,一般15-20分钟即可出结果。新冠抗原检测相对来说比较简便、快速。

6、b.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抗体检测已被纳入新冠肺炎确诊标准之一。与核酸检测相比,抗体检测具有采样简单、检测效率高等特点。igm抗体是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抗体,是病毒感染自体免疫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作为近期急性感染的标志。在通常情况下,igm抗体产生早,一经感染,快速产生,多在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维持时间短,消失快,血液中igm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igg抗体产生晚,维持时间长,消失慢,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血液中检测阳性可作为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标。因此,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igm和igg的阳性情况,将有助于判断患者所处sars-cov-2感染的不同时期。

7、免疫法快速检测一般采用试纸检测(1条红线阴性,1条红线阳性),大多数基于抗原抗体的胶体金原理(图1)。胶体金标记的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1固定在结合垫上,nc膜上检测线处固定与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2,质控线处固定特异识别标记抗体的二抗。当待测样品滴加至样品垫加样处,样品向试纸吸水垫处移动,如含有待测抗原,抗原与结合垫上的金标抗体1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后被检测线上的抗体2捕获,并显色。若待测样品中不含待测抗原,检测线不显色。同时质控线上抗体与金标抗体特异结合而显色,以验证试纸正常。抗体检测原理与抗原检测类似,如检测线上形成“标记抗原-抗体-捕获抗体”复合物,会显色,说明待测样本阳性。

8、然而,综合考虑现有技术新冠病毒检测方法的优劣来看,核酸检测对检测设备或平台要求较高,高灵敏度的rt-pcr仪价格昂贵,对实验室的洁净度和操作人员要求也较高。此外,核酸检测耗时较长,考虑到样本运输、样本积压的情况,通常24小时才可以报告结果。抗体检测样本血液中被刺激产生的抗体,是间接证据,对临床有提示作用,且有漏检可能。此外,新冠变异毒株在主要抗原蛋白中的突变,显著降低抗原检测试剂的检出能力,易于造成临床上的假阴性结果。

9、因此,仍然有强烈的动机开发新的新冠病毒检测抗体,以保证其能够用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开发,并且不受病毒突变株抗原蛋白突变的影响,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10、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异性靶向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包括氨基酸序列依次如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4~6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编码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

5、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体偶联物,其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6、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试剂盒或组合物,其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7、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制备免疫诊断的产品中的应用。

8、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疫层析试纸或试剂盒,其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发明的创新在于提供了一种特异性靶向新型冠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所述抗体能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基于所述抗体开发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能够在不受病毒突变株抗原蛋白突变的影响的情况下特异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并且能够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特异性靶向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所述重链可变区包括氨基酸序列依次如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4~6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特异性靶向结合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还包括恒定区;

4.编码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核酸。

5.一种抗体偶联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6.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试剂盒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试剂盒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诊断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检测、侧向流免疫层析和免疫荧光检测中的任意一种。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制备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产品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检测、侧向流免疫层析和免疫荧光检测中的任意一种;

10.一种侧向免疫层析试剂或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涉及抗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抗体所述抗体包括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No.1~3所示的LCDR1、LCDR2和LCDR3,和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No.4~6所示的HCDR1、HCDR2和HCDR3,该抗体特异性、灵敏度高,能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基于所述抗体开发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能够在不受病毒突变株抗原蛋白突变的影响的情况下特异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并且能够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峰,奚建红,鲍勇刚,王文峰,滕宏,周昊,陈超,万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华葵金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