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6732发布日期:2023-03-08 08:3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排气管吊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2.排气管吊耳是汽车排气系统的减震部件,一般由橡胶制成,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排气管的使用寿命、整车的振动、噪音、乃至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由于排气管系统的模态较低,容易产生共振,排气管吊耳橡胶体始终处于摩擦状态,且汽车排气系统一直处于高温环境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排气管安装所使用的吊耳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磨损和高温影响会造成拉伸断裂,严重时从排气管的表面出现脱落,还会对排气管的使用造成影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具体原料质量份数如下:聚甲醛20-40份、氧化铜10-20份、焦亚硫酸钠2-5份、硅烷偶联剂2-6份、炭黑8-12份、柏木油8-15份、氧化铝3-5份、硫磺3-4份和防老化剂4-6份。
5.优选的,所述其具体质量份数为聚甲醛20份、氧化铜10份、焦亚硫酸钠2份、硅烷偶联剂2份、炭黑8份、柏木油8份、氧化铝3份、硫磺3份和防老化剂4份。
6.优选的,所述防老化剂为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n-苯基-α-苯胺、n-苯基-n`-环己基对苯二胺和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7.优选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中的其中一种。
8.优选的,所述氧化铝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过筛,并去除含有的颗粒杂质,且过筛的目数为200目。
9.优选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0.a、按照重量份数将聚甲醛、氧化铜、焦亚硫酸钠、炭黑和氧化铝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随后过筛,再加入硅烷偶联剂和防老化剂混合均匀,可得到混合原料;
11.b、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原料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然后再加入柏木油和硫磺混合,将得到的胶料排出备用;
12.c、将上述的胶料注入成型模具中进行注塑加工,并将得到的成型件加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加工;
13.d、将硫化后的成型件取出冷却可得到排气管吊耳成品。
14.优选的,所述在步骤a中混合时间为20-50分钟,混合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200-260
℃。
15.优选的,所述在步骤b中密炼机预热温度为80-90℃,混炼时间为20-30分钟,在温度区间为100-120℃时排出胶料。
16.优选的,所述在步骤a中对原料进行筛选除杂时,滤网的目数为20-40目,同时加入硅烷偶联剂和防老化剂后混合的时间为30-50分钟。
17.优选的,所述在步骤c中硫化加工时间为10~20分钟,温度控制在200~240℃。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发明通过在制作工艺步骤中添加聚甲醛、氧化铜、焦亚硫酸钠、炭黑和氧化铝可以有效的提高吊耳的整体耐磨性,同时炭黑可以增强橡胶产品的形变,达到有效吸震,分子粒径小的炭黑增大交联密度,提升橡胶的拉伸强度,使吊耳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抗震和耐磨,且不易从排气管的表面脱落,进而保证排气管的正常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具体原料质量份数如下:聚甲醛20-40份、氧化铜10-20份、焦亚硫酸钠2-5份、硅烷偶联剂2-6份、炭黑8-12份、柏木油8-15份、氧化铝3-5份、硫磺3-4份和防老化剂4-6份。
22.实施例一:
23.a、按照重量份数将聚甲醛20份、氧化铜10份、焦亚硫酸钠2份、炭黑8份和氧化铝3份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随后过筛,再加入硅烷偶联剂2份和防老化剂4份混合均匀,可得到混合原料;
24.b、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原料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密炼机预热温度为80℃,混炼时间为20分钟,在温度区间为100℃时排出胶料,然后再加入柏木油和硫磺混合,将得到的胶料排出备用;
25.c、将上述的胶料注入成型模具中进行注塑加工,并将得到的成型件加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加工,硫化加工时间为10分钟,温度控制在200℃;
26.d、将硫化后的成型件取出冷却可得到排气管吊耳成品。
27.实施例二:
28.a、按照重量份数将聚甲醛30份、氧化铜15份、焦亚硫酸钠3份、炭黑10份和氧化铝4份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随后过筛,再加入硅烷偶联剂4份和防老化剂5份混合均匀,可得到混合原料;
29.b、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原料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密炼机预热温度为85℃,混炼时间为25分钟,在温度区间为110℃时排出胶料,然后再加入柏木油和硫磺混合,将得到的胶料排出备用;
30.c、将上述的胶料注入成型模具中进行注塑加工,并将得到的成型件加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加工,硫化加工时间为15分钟,温度控制在220℃;
31.d、将硫化后的成型件取出冷却可得到排气管吊耳成品。
32.实施例三:
33.a、按照重量份数将聚甲醛40份、氧化铜20份、焦亚硫酸钠5份、炭黑12份和氧化铝5份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随后过筛,再加入硅烷偶联剂6份和防老化剂6份混合均匀,可得到混合原料;
34.b、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原料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密炼机预热温度为90℃,混炼时间为30分钟,在温度区间为120℃时排出胶料,然后再加入柏木油和硫磺混合,将得到的胶料排出备用;
35.c、将上述的胶料注入成型模具中进行注塑加工,并将得到的成型件加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加工,硫化加工时间为20分钟,温度控制在240℃;
36.d、将硫化后的成型件取出冷却可得到排气管吊耳成品。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原料质量份数如下:聚甲醛20-40份、氧化铜10-20份、焦亚硫酸钠2-5份、硅烷偶联剂2-6份、炭黑8-12份、柏木油8-15份、氧化铝3-5份、硫磺3-4份和防老化剂4-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具体质量份数为聚甲醛20份、氧化铜10份、焦亚硫酸钠2份、硅烷偶联剂2份、炭黑8份、柏木油8份、氧化铝3份、硫磺3份和防老化剂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老化剂为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n-苯基-α-苯胺、n-苯基-n`-环己基对苯二胺和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中的其中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过筛,并去除含有的颗粒杂质,且过筛的目数为200目。6.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重量份数将聚甲醛、氧化铜、焦亚硫酸钠、炭黑和氧化铝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搅拌,随后过筛,再加入硅烷偶联剂和防老化剂混合均匀,可得到混合原料;b、将上述得到的混合原料在密炼机中进行混炼加工,然后再加入柏木油和硫磺混合,将得到的胶料排出备用;c、将上述的胶料注入成型模具中进行注塑加工,并将得到的成型件加入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加工;d、将硫化后的成型件取出冷却可得到排气管吊耳成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a中混合时间为20-50分钟,混合机的内部温度控制在200-26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b中密炼机预热温度为80-90℃,混炼时间为20-30分钟,在温度区间为100-120℃时排出胶料。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a中对原料进行筛选除杂时,滤网的目数为20-40目,同时加入硅烷偶联剂和防老化剂后混合的时间为30-50分钟。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c中硫化加工时间为10-20分钟,温度控制在200-24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耐磨损汽车排气管吊耳及其加工工艺,其具体原料质量份数如下:聚甲醛20-40份、氧化铜10-20份、焦亚硫酸钠2-5份、硅烷偶联剂2-6份、炭黑8-12份、柏木油8-15份、氧化铝3-5份、硫磺3-4份和防老化剂4-6份,所述氧化铜相对分子质量为79.545,密度为6.3~6.9g/cm3,熔点1026℃,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酸、氯化铵及氰化钾溶液。本发明通过在制作工艺步骤中添加聚甲醛、氧化铜、焦亚硫酸钠、炭黑和氧化铝可以有效的提高吊耳的整体耐磨性,同时炭黑可以增强橡胶产品的形变,达到有效吸震,分子粒径小的炭黑增大交联密度,提升橡胶的拉伸强度,使吊耳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抗震和耐磨,且不易从排气管的表面脱落,进而保证排气管的正常使用。进而保证排气管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龙 徐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睿驰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3/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