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4026548发布日期:2023-05-05 09:2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银杏双黄酮,尤其涉及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银杏双黄酮,英文名ginkgetin,黄色固体结晶,分子式为c32h22o10,分子量为566,为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以银杏双黄酮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神经保护、抗凝及扩血管作用等,可用于制药、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

2、目前已有专利公开了银杏双黄酮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及肿瘤化疗增敏剂中的应用,以及制备防治肺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等。除银杏外,该成分还分布于卷柏科植物中,如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p.beauv.)spring)全草、石上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hieron.)全草等。银杏双黄酮在植物叶片中含量较高,在制备过程中,叶绿素及其类似物干扰严重,使得分离纯化尤为困难。因此,现有工艺提取率较低,且分离方法较为繁琐,需要经过多次柱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最终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到生产中成本高、效率低。正如:张文成等人发明了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分离银杏双黄酮的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石油醚重结晶-超临界co2脱溶结晶方法最终得到银杏双黄酮结晶产物,提取过程用到超临界co2脱溶结晶,结晶条件要求较为复杂,成本高昂,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因此,积极寻找一种从叶片提取物中制备高纯度银杏双黄酮的新方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 i(dunn)henry et thomas)为柏科福建柏属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课题组前期研究首次发现,福建柏叶片中银杏双黄酮含量与银杏叶相当。经过多年研究,课题组发明了一种从福建柏提取物中快速制备银杏双黄酮的方法,该方法操作步骤少,成本较低,所得提取物特性良好,极具开发前景,同时,该方法也适宜于银杏叶等植物制备银杏双黄酮,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银杏双黄酮制备步骤、降低成本、适用性强的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燕麦镰孢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杀菌剂上的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粉碎和混合;步骤二,二氯甲烷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步骤三,减压浓缩;步骤四,洗脱处理;步骤五,浓缩重结晶,其特征在于:

4、在上述步骤一中,取福建柏叶片,经干燥、粉碎后过20目筛,称取干燥植物体粉末,与1~1.5倍质量的吸附剂粉末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粉末,备用;

5、在上述步骤二中,称取步骤一中的混合粉末,加入二氯甲烷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进行连续加热回流提取,回流提取时间设定为每次4小时,得提取液;

6、在上述步骤三中,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提取物浸膏;

7、在上述步骤四中,硅胶柱色谱洗脱:取步骤三中得到的提取物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与等量硅胶拌样,通过硅胶柱色谱洗脱,洗脱溶剂采用二氯甲烷-甲醇系统;先使用二氯甲烷-甲醇50:1的比例洗脱去除杂质,洗脱3-4个柱体积;然后使用二氯甲烷-甲醇20:1的比例洗脱,洗脱4-5个柱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浸膏;

8、prp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洗脱:将上一步所得浸膏用乙酸乙酯溶解,与等量prp大孔吸附树脂拌样,通过prp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洗脱溶剂采用乙醇-水系统;先使用60%-65%乙醇洗脱,除去杂质,洗脱3-5个柱体积;然后使用75%-85%乙醇洗脱,洗脱5-6个柱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高浓度银杏双黄酮浸膏;

9、在上述步骤五中,取步骤四中得到的高浓度银杏双黄酮浸膏,加入石油醚至浸膏完全溶解,形成过饱和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析出黄色固体结晶,过滤,干燥即为高纯度银杏双黄酮。

10、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混合所用吸附剂为硅藻土。

11、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植物体粉末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1:(0.5~2)。

12、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植物体粉末硅藻土的质量比为1:(1~1.5)。

13、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混合粉末与二氯甲烷的料液比为1:6。

14、银杏双黄酮在燕麦镰孢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杀菌剂中的应用。

15、本发明显著优势在于:

16、(1)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只需经过2次柱色谱,即可有效除去色素干扰,无需凝胶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即可得到高纯度银杏双黄酮,提取过程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产品得率可达0.04-0.25%。

17、(2)本发明为福建柏植物体经干燥粉碎混合-二氯甲烷连续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柱色谱洗脱-浓缩重结晶,过滤,干燥,得淡黄色固体结晶,即为高纯度银杏双黄酮。其中,prp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既可有效除去色素,又可富集银杏双黄酮,分离过程无需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co2快速脱溶结晶等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所得银杏双黄酮纯度高。

18、(3)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在后期的测定银杏双黄酮抑菌活性中,制备的银杏双黄酮对燕麦镰孢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抑制活性效果显著,且效果优于乙蒜素。



技术特征:

1.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粉碎和混合;步骤二,二氯甲烷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步骤三,减压浓缩;步骤四,洗脱处理;步骤五,浓缩重结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混合所用吸附剂为硅藻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植物体粉末硅藻土的质量比为1:(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混合粉末与二氯甲烷的料液比为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植物体粉末硅藻土的质量比为1:(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银杏双黄酮在燕麦镰孢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杀菌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双黄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粉碎和混合;步骤二,二氯甲烷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步骤三,减压浓缩;步骤四,洗脱处理;步骤五,浓缩重结晶;运用本制备方法可有效避免色素干扰,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稳定。本发明还提供了银杏双黄酮的应用,具体运用在燕麦镰孢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杀菌剂,通过对其进行活性抑制的运用,令效果优于乙蒜素,经济实惠。

技术研发人员:倪林,张耀,李渊顺,于文涛,廖鹏辉,龚伟勇,颜武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