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8078发布日期:2022-07-30 01:3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
3.现有的实验室菌群培养设备在培养菌种时,无法在同一温度湿度下对菌种进行有氧和无氧培养,通过对比来确定菌群的培养环境,以此来进行菌群的大量培养。另外,现有的实验室菌群培养设备无法对装置的内腔空气进行消毒,极易造成菌种混杂和污染。
4.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有氧、无氧培养和对实验室菌群培养设备进行消毒的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
6.一种优化方案,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部设有培养箱,培养箱的一侧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培养箱的另一侧管道连接有氮气箱,氮气箱管道连接有恒温恒湿一体机;
7.所述的培养箱的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设置于下腔体的上部,上腔体和下腔体的相对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槽块,2个所述的卡槽块相对的侧壁设有卡槽,卡槽的内腔插装有置物板;
8.所述的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口部扣合有封窗,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口部内壁和封窗的四周侧壁设有橡胶圈,上腔体、下腔体和封窗通过橡胶圈密封;
9.所述的上腔体的上部、下腔体的底部设有废气管,下腔体的废气管与工作台贯穿设置,废气管一端设有阀门。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置物板的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环,固定环的内腔用于放置和固定培养皿。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封窗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把手。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氮气箱的内腔上部设有紫外线灯,氮气箱的内腔底部设有氮气瓶,氮气箱的上部与上腔体管道连接设置,氮气瓶与下腔体管道连接设置,氮气瓶与下腔体之间连接的管道设有阀门,阀门设置于下腔体和氮气箱的外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氮气箱的一侧壁扣合设有封窗。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5.臭氧发生器能够对上腔体下腔体的内腔进行消毒,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培养皿中的细菌,上腔体和下腔体分别通入空气和氮气能够同时进行好养和厌氧菌群的培养。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工作台,2-培养箱,3-臭氧发生器,4-氮气箱,5-恒温恒湿一体机,6-上腔体,7-下腔体,8-卡槽块,9-卡槽,10-置物板,11-封窗,12-橡胶圈,13-废气管,14-阀门,15-固定环,16-把手,17-紫外线灯,18-氮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2、3、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部设有培养箱2,培养箱2的一侧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3,培养箱2的另一侧管道连接有氮气箱4,氮气箱4管道连接有恒温恒湿一体机5;
24.所述的培养箱2的包括上腔体6和下腔体7,上腔体6设置于下腔体7的上部,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相对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槽块8,2个所述的卡槽块8相对的侧壁设有卡槽9,卡槽9的内腔插装有置物板10;
25.所述的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口部扣合有封窗11,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口部内壁和封窗11的四周侧壁设有橡胶圈12,上腔体6、下腔体7和封窗11通过橡胶圈12密封;
26.所述的上腔体6的上部、下腔体7的底部设有废气管13,下腔体7的废气管13与工作台1贯穿设置,废气管13一端设有阀门14。
27.所述的置物板10的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环15,固定环15的内腔用于放置和固定培养皿。
28.所述的封窗1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把手16。
29.所述的氮气箱4的内腔上部设有紫外线灯17,氮气箱4的内腔底部设有氮气瓶18,氮气箱4的上部与上腔体6管道连接设置,氮气瓶18与下腔体7管道连接设置,氮气瓶18与下腔体7之间连接的管道设有阀门14,阀门14设置于下腔体7和氮气箱4的外部。
30.所述的氮气箱4的一侧壁扣合设有封窗11。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2.在进行细菌培养前,臭氧发生器3工作,对上腔体6和下腔体7充入臭氧消毒,待消毒充分后,恒温恒湿一体机5开始工作,恒温恒湿一体机5将恒温恒湿的空气通入氮气箱4中,而后通过氮气箱4进入上腔体6,打开氮气瓶18的管道上的阀门14,氮气进入下腔体7中,而后将培养皿通过固定环15固定于置物板10上,置物板10放置于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内腔中,通过封窗11封闭上腔体6、下腔体7和氮气箱4,而后关闭氮气瓶18的管道上的阀门14。
3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部设有培养箱(2),培养箱(2)的一侧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3),培养箱(2)的另一侧管道连接有氮气箱(4),氮气箱(4)管道连接有恒温恒湿一体机(5);所述的培养箱(2)的包括上腔体(6)和下腔体(7),上腔体(6)设置于下腔体(7)的上部,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相对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槽块(8),2个所述的卡槽块(8)相对的侧壁设有卡槽(9),卡槽(9)的内腔插装有置物板(10);所述的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口部扣合有封窗(11),上腔体(6)和下腔体(7)的口部内壁和封窗(11)的四周侧壁设有橡胶圈(12),上腔体(6)、下腔体(7)和封窗(11)通过橡胶圈(12)密封;所述的上腔体(6)的上部、下腔体(7)的底部设有废气管(13),下腔体(7)的废气管(13)与工作台(1)贯穿设置,废气管(13)一端设有阀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物板(10)的上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环(15),固定环(15)的内腔用于放置和固定培养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窗(1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设有把手(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气箱(4)的内腔上部设有紫外线灯(17),氮气箱(4)的内腔底部设有氮气瓶(18),氮气箱(4)的上部与上腔体(6)管道连接设置,氮气瓶(18)与下腔体(7)管道连接设置,氮气瓶(18)与下腔体(7)之间连接的管道设有阀门(14),阀门(14)设置于下腔体(7)和氮气箱(4)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气箱(4)的一侧壁扣合设有封窗(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验室菌群培养装置,属于菌群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部设有培养箱,培养箱的一侧管道连接有臭氧发生器,培养箱的另一侧管道连接有氮气箱,氮气箱管道连接有恒温恒湿一体机,所述的培养箱的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设置于下腔体的上部,上腔体和下腔体的相对的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槽块,2个所述的卡槽块相对的侧壁设有卡槽,卡槽的内腔插装有置物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臭氧发生器能够对上腔体下腔体的内腔进行消毒,防止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培养皿中的细菌,上腔体和下腔体分别通入空气和氮气能够同时进行好养和厌氧菌群的培养。同时进行好养和厌氧菌群的培养。同时进行好养和厌氧菌群的培养。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娟 韩威华 刘丽丽 刘镇 钱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苏柯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7/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