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784发布日期:2022-11-09 06:5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2.在饮用水、碳酸饮料、啤酒、苹果醋,运动饮料、白酒等可过滤样品的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将样品过滤后的滤膜转移至培养基中培养,以便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传统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与某些特殊液体培养基相比,更容易让一些环境定植菌生长的更好更快,所以一些企业制定了企业内部的标准,使用液体培养基用于滤膜中微生物的培养,以便提高微生物检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液体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培养时容易晃动溢出以及菌落无法观察。此外,传统的培养皿容易在取送和堆叠过程中容易发生倾倒或者污染,而且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培养皿吸收垫默克45mm纤维素膜吸水量无法达到部分微生物培养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培养时容易晃动溢出以及菌落无法观察、培养皿容易在取送和堆叠过程中容易发生倾倒或者污染、现有的纤维素膜吸水性无法达到实用需求的技术缺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包括有开口向上的下皿、以及可盖设在下皿上方开口的上皿,所述下皿与上皿之间通过卡板套合结构相互盖合,所述下皿的皿底上贴设有用于吸附液体培养基的吸收垫片。
6.进一步的,所述卡板套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皿开口侧上的下卡环板,所述下卡环板的外径比所述下皿的外径小,所述下卡环板的内径与所述下皿的内径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卡板套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皿底部的上卡环板,所述上卡环板的内径与所述下卡环板的外径相同,所述上卡环板的外径与所述下皿的外径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下皿底部设置有使多皿堆叠更稳的环形边,所述上皿的顶部设置有使多皿堆叠更稳环形凹槽。
9.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垫片采用纯纤维素制成,其厚度为1mm,其直径为47mm,其可吸收培养基容量为2ml。
10.进一步的,所述下皿、上皿的外径均为51.6mm。
11.进一步的,所述下皿的高度为10mm,所述上皿的高度为6mm。
12.进一步的,所述下卡环板的高度为4mm。
13.进一步的,所述下皿、上皿盖合后的高度为12mm。
14.进一步的,所述下皿、上皿均为透明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上下皿外径相同,卡板套合吻合度高,密闭好,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
从而不易受到外界污染,避免假阳性;预培养和培养过程中水分不易散失,灵敏度高,避免假阴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在转运、培养过程中防止意外暴露,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且即使发生倾倒也不会发生污染,样品或培养基仍然可用。下皿环边上皿环槽的结构设计使多皿堆叠更稳固,可以节省培养皿在实验室的占用空间;热泉科技自主出品的吸收垫片可以更好吸附液体培养基,形成类似于固定培养基的状态,但具有液体培养基的性能。将吸收垫与自吸式培养皿组合使用,具备了自吸式培养皿在转运、培养过程中防止意外暴露,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的性能,又省去了手动装载垫片的工作和成本,并将污染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下皿、2.上皿、3.吸收垫片、4.下卡环板、5.上卡环板、6.环形边、7.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包括有开口向上的下皿1、以及可盖设在下皿1上方开口的上皿2,所述下皿1与上皿2之间通过卡板套合结构相互盖合,所述下皿1的皿底上贴设有用于吸附液体培养基的吸收垫片3。
23.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卡板套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皿1开口侧上的下卡环板4,所述下卡环板4的外径比所述下皿1的外径小,所述下卡环板4的内径与所述下皿1的内径相同。
24.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卡板套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皿2底部的上卡环板5,所述上卡环板5的内径与所述下卡环板4的外径相同,所述上卡环板5的外径与所述下皿1的外径相同。
25.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下皿1底部设置有使多皿堆叠更稳的环形边6,所述上皿2的顶部设置有使多皿堆叠更稳环形凹槽7。
26.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吸收垫片3采用纯纤维素制成,其厚度为1mm,其直径为47mm,其可吸收培养基容量为2ml。
27.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下皿1、上皿2的外径均为51.6mm。
28.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下皿1的高度为10mm,所述上皿2的高度为6mm。
29.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下卡环板4的高度为4mm。
30.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下皿1、上皿2盖合后的高度为12mm。
31.具体的,如图所示,所述下皿1、上皿2均为透明结构。
32.本实用新型上下皿外径相同,卡板套合吻合度高,密闭好,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从而不易受到外界污染,避免假阳性;预培养和培养过程中水分不易散失,灵敏度高,避免假阴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在转运、培养过程中防止意外暴露,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且即使发生倾倒也不会发生污染,样品或培养基仍然可用。50mm的内径宽度比起传统的60mm、90mm更加节省培养基,且与标准微生物47mm滤膜兼容贴合。下皿环边上皿环槽的结构设计使多皿堆叠更稳固,可以节省培养皿在实验室的占用空间;热泉科技自主出品的吸收垫片可以更好吸附液体培养基,形成类似于固定培养基的状态,但具有液体培养基的性能。将吸收垫与自吸式培养皿组合使用,具备了自吸式培养皿在转运、培养过程中防止意外暴露,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的性能,又省去了手动装载垫片的工作和成本,并将污染降至最低。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开口向上的下皿(1)、以及可盖设在下皿(1)上方开口的上皿(2),所述下皿(1)与上皿(2)之间通过卡板套合结构相互盖合,所述下皿(1)的皿底上贴设有用于吸附液体培养基的吸收垫片(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套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皿(1)开口侧上的下卡环板(4),所述下卡环板(4)的外径比所述下皿(1)的外径小,所述下卡环板(4)的内径与所述下皿(1)的内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套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皿(2)底部的上卡环板(5),所述上卡环板(5)的内径与所述下卡环板(4)的外径相同,所述上卡环板(5)的外径与所述下皿(1)的外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皿(1)底部设置有使多皿堆叠更稳的环形边(6),所述上皿(2)的顶部设置有使多皿堆叠更稳环形凹槽(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垫片(3)采用纯纤维素制成,其厚度为1mm,其直径为47mm,其可吸收培养基容量为2ml。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皿(1)、上皿(2)的外径均为51.6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皿(1)的高度为10mm,所述上皿(2)的高度为6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环板(4)的高度为4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皿(1)、上皿(2)盖合后的高度为12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皿(1)、上皿(2)均为透明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带有吸收垫的培养皿,涉及培养皿技术领域,包括有开口向上的下皿、以及可盖设在下皿上方开口的上皿,所述下皿与上皿之间通过卡板套合结构相互盖合,所述下皿的皿底上贴设有用于吸附液体培养基的吸收垫片。所述卡板套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皿开口侧上的下卡环板,所述卡板套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皿底部的上卡环板,本实用新型上下皿外径相同,卡板套合吻合度高,密闭好,起到很好的隔离效果,从而不易受到外界污染,避免假阳性;预培养和培养过程中水分不易散失,灵敏度高,避免假阴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汉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热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0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