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7036发布日期:2023-02-28 21:4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菌株培养纯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炭角菌属菌株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用接种铲挑取市售无白蚁蚁巢菌丝体置于高压灭菌后的pda培养基28℃培养6d,培养基长出菌丝后,提取单独菌丝体再接种至新鲜pda培养基,采用诱导培养基经多次传代培养进行分离纯化。
3.培养基在恒温培养时需要置于培养箱中,达到周期后需要接种至新的培养基,接种操作过程需要人工进行,炭角菌的培养周期长达6天,容易出现实验室人员交接不及时,且对接种时机要求较为严格,而实验室中容易出现忙碌导致的接种不及时,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提取菌丝接种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接种的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基台,所述基台的顶端设置有培养皿,两个所述培养皿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其中,所述第一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伸入培养皿内部的附着网,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培养皿互换盖板的驱动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基台表面设置有存放培养皿的凹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中心处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杆啮合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两个盖板的第一横杆以及第二横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横杆升降的限位机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高度低于第二竖杆,且所述第一竖杆的顶端滑动设置有斜角筒,所述斜角筒内部顶壁与第一竖杆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横杆为拆解式分段横杆,通过两个螺栓进行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机设置有定时驱动模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置双培养皿,一个用于培养,另一个做无菌处理后密封备用,待培养时间达到设定值时即将附着菌丝的附着网移至新的培养皿中传代培养,避免了接种不及时导致的附加问题,尤其适用于培养皿众多、事务繁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只需在有空时将旧的培养皿拆除,更换新的无菌培养皿进行备用即可。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限位机构a-a向视图。
17.图中:1、底板;2、限位机构;21、第一竖杆;22、第二竖杆;23、斜角筒;24、弹簧;3、电机;4、螺纹杆;5、螺纹筒;6、第一横杆;7、第一盖板;8、附着网;9、基台;10、培养皿;11、第二横杆;12、螺栓;13、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19.实施例1
20.如图1-3所示,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基台9,基台9的顶端设置有培养皿10,两个培养皿10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13,其中,第一盖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伸入培养皿10内部的附着网8,底板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培养皿10互换盖板的驱动机构。
21.通过设置两组培养皿10,其中一个对炭角菌属菌株进行培养,另一个培养皿10经杀菌后密封保存备用,当培养时间达到设定值时,电机3的控制器控制电机3运行,使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13互换,使附着网8中的菌丝被带入新的培养皿10中,接种的任务定时进行,对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没有限定,抽空对更换后的培养皿10以及第二盖板13进行拆除,并做对第二盖板13做消毒处理,培养皿10则更换新的无菌培养皿10,以便下次操作。
22.为方便培养皿10与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13对接,基台9表面设置有存放培养皿10的凹槽。
23.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1中心处的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端设置有螺纹杆4,螺纹杆4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杆4啮合的螺纹筒5,螺纹筒5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两个盖板的第一横杆6以及第二横杆11,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横杆升降的限位机构2。
24.限位机构2包括第一竖杆21与第二竖杆22,第一竖杆21的高度低于第二竖杆22,且第一竖杆21的顶端滑动设置有斜角筒23,斜角筒23内部顶壁与第一竖杆2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弹簧24。
25.通过设置这种驱动机构结合限位机构2,使得仅依靠电机3旋转就可以达成第一盖板7、第二盖板13的升起、交换、下降,运行时,如图2所示,电机3驱动螺纹杆4顺时针旋转,此时两个横杆卡在第一竖杆21与第二竖杆22之间无法旋转,螺纹筒5则通过螺纹结构上移,当横杆底端高于第二竖杆22时,螺纹筒5失去限位跟随螺纹杆4缓慢旋转,旋转到另一个限位机构2时,横杆接触到斜角筒23的斜面,将斜角筒23下压,当横杆越过斜角筒23时,斜角筒23回弹,电机3此时反转,横杆被斜角筒23限位,使得螺纹筒5无法旋转,进而下移,使第一盖板7压住新的培养皿10,将附着网8送入新的培养皿10内进行培养。
26.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螺纹筒5螺纹杆4的表面设置有阻尼材料,以使得螺纹杆4有摩擦力带动螺纹筒5旋转,并具有下压斜角筒23的能力。
27.第二横杆11为拆解式分段横杆,通过两个螺栓12进行固定,方便进行拆除和固定,更换新的培养基待用。
28.所述电机3设置有定时驱动模块,通过定时驱动模块进行定时,达到培养时间时即进行换盖操作,电机3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其行程,使得达到先正转,达到行程后再反转。
2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基台(9),所述基台(9)的顶端设置有培养皿(1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培养皿(10)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7)和第二盖板(13),其中,所述第一盖板(7)的下表面设置有伸入培养皿(10)内部的附着网(8),所述底板(1)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培养皿(10)互换盖板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9)表面设置有存放培养皿(10)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板(1)中心处的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端设置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杆(4)啮合的螺纹筒(5),所述螺纹筒(5)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两个盖板的第一横杆(6)以及第二横杆(1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使横杆升降的限位机构(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第一竖杆(21)与第二竖杆(22),所述第一竖杆(21)的高度低于第二竖杆(22),且所述第一竖杆(21)的顶端滑动设置有斜角筒(23),所述斜角筒(23)内部顶壁与第一竖杆(2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弹簧(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杆(11)为拆解式分段横杆,通过两个螺栓(12)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设置有定时驱动模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角菌属菌株分离纯化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基台,基台的顶端设置有培养皿,两个培养皿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其中,第一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伸入培养皿内部的附着网,底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对两个培养皿互换盖板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设置双培养皿,一个用于培养,另一个做无菌处理后密封备用,待培养时间达到设定值时即将附着菌丝的附着网移至新的培养皿中传代培养,避免了接种不及时导致的附加问题,尤其适用于培养皿众多、事务繁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只需在有空时将旧的培养皿拆除,更换新的无菌培养皿进行备用即可。更换新的无菌培养皿进行备用即可。更换新的无菌培养皿进行备用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庆 余忠丽 赵文武 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纽富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3/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