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

文档序号:35200921发布日期:2023-08-22 05:5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 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1、由脯氨酸和精氨酸构成的双重复多肽片段(poly pr)是一种富含毒性的多肽,该多肽的产生与人体内c9orf72染色体的异常扩增翻译有着重要的联系。近期的研究表明发现该染色体的异常扩增导致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发生,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异常扩增产生的聚脯氨酸-精氨酸(poly pr)、聚谷氨酸-精氨酸(poly gr)与体内rna的异常结合引起的异常聚集有关,在健康的人体中,poly pr和poly gr的含量极少,而在als患者体内却存在大量此类型的多肽片段,此外这种异常聚集状态必须经历液-液相分离(llps)。

2、“生物分子相变”是近几年在生化、细胞生物学上一个新兴起的研究领域,在真核细胞内存在大量的蛋白质以及多肽片段等生物大分子,它们通过llps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分子都可以发生llps现象。研究发现,能够发生llps现象的蛋白质或多肽普遍具有无序的区域或低复杂度区域,这些无序区域由无法形成稳定结构且具有低复杂度的结构域构成,生物分子中的无序区域或低复杂度结构域可以通过多价相互作用形成llps。

3、als仍是人类目前在医学领域内尚未攻克的难题,从物理化学角度对相关生物分子所经历的llps机制进行探究以及实现对poly pr的llps现象调控为相关疾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 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

2、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 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

3、进一步的,在kcl浓度为2700mm 的 pr15中加入5% w/v的1,6己二醇, pr15的液-液相分离溶解;继续加入质量浓度为5%-20%的无水乙醇, pr15的液-液相分离重现出现,且液滴的数量及直径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4、进一步的,在kcl浓度为2700mm 的pr25中加入10% w/v的1,6己二醇, pr25的液-液相分离溶解;继续加入质量浓度为5%-20% w/v的无水乙醇, pr25的液-液相分离重现出现,且液滴的数量及直径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5、进一步的,在pr15中添加3% w/v的1,6-己二醇和0-20% w/v的无水乙醇,随着无水乙醇质量浓度的增加,液滴直径的最大分布频率在0.45-0.55 μm。

6、进一步的,在pr25中添加10% w/v的1,6-己二醇和0-20% w/v的无水乙醇,随着无水乙醇质量浓度的增加,液滴直径的最大分布频率在0.95-1.05 μm。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发现并证明了同时添加1,6-己二醇和无水乙醇可以实现对聚脯氨酸精氨酸llps现象的双向调控。



技术特征:

1.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 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kcl浓度为2700mm 的pr15中加入5% w/v的1,6己二醇,pr15的液-液相分离溶解;继续加入质量浓度为5%-20% w/v的无水乙醇,pr15的液-液相分离重现出现,且液滴的数量及直径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kcl浓度为2700mm 的pr25中加入10% w/v的1,6己二醇,pr25的液-液相分离溶解;继续加入质量浓度为5%-20% w/v的无水乙醇,pr25的液-液相分离重现出现,且液滴的数量及直径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pr15中添加3% w/v的1,6-己二醇和0-20%w/v的无水乙醇,随着无水乙醇质量浓度的增加,液滴直径的最大分布频率在0.45-0.55 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pr25中添加10% w/v的1,6-己二醇和0-20% w/v的无水乙醇,随着无水乙醇质量浓度的增加,液滴直径的最大分布频率在0.95-1.05 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1,6‑己二醇与无水乙醇作为poly PR液‑液相分离双向调控剂的应用。本发明发现并证明了同时添加1,6‑己二醇和无水乙醇可以实现对聚脯氨酸精氨酸LLPS现象的双向调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伟,卢静鈃,项东鑫,吴梦雪,周诗航,邢亚宁,冯兰,何雪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