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5130501发布日期:2023-08-15 03:0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品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马铃薯y病毒(pvy)寄主范围较广,可以侵染茄科及一些苋科、藜科、菊科和豆科植物,机械接种可感染120种植物。该属是植物病毒最大的一个属,许多病毒是危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药材、果树的重要病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嘧啶核苷类常被用于农药领域,作为杀菌剂或抗病毒剂等。其中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微生物农药,能用于防治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等真菌病害,还能防治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黑腐病、青枯病、根癌病等细菌性病害。市售的宁南霉素、云南霉素、以及利巴韦林等都是嘧啶核苷类药物,据有抗病毒和杀菌等作用。但是现有的药物针对马铃薯y病毒属的抗病毒活性较低,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抗病毒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利用农药分子设计的原理,将boc-甘氨酰脯氨酸引入胞嘧啶核苷先导结构中,设计合成了一种对马铃薯y病毒高效防治的化合物,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活性筛选,为新农药的创制提供新的高效候选化合物。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式ⅳ所示:

3、

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为:

5、

6、其中,式ⅰ化合物为boc-甘氨酰脯氨酸,式ⅱ化合物为胞嘧啶核苷。

7、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操作为:

8、1)化合物ⅲ的制备:

9、将boc-甘氨酰脯氨酸和胞嘧啶核苷混合,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再加入缩合剂,于常温下搅拌4~16小时,反应混合物通过五氟苯基柱用acn/h2o纯化,得到化合物ⅲ;

10、2)化合物ⅳ的制备:

11、将化合物ⅲ、四氢呋喃和三氟乙酸混合,于常温下搅拌1~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薄层层析分离产物,然后浓缩,浓缩产物通过五氟苯基柱用acn/h2o纯化,得到化合物ⅳ。

12、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缩合剂为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

13、更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boc-甘氨酰脯氨酸、胞嘧啶核苷、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4~15g:4~20g:5~12ml:3~9g:4~15g。

14、更进一步的,步骤1)中,acn/h2o的体积比为1~4/1~8。

15、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化合物ⅲ、四氢呋喃和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4~16g:5~9ml:1~5。

16、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薄层层析使用体积比为1~2:2~3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作为层析液,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将乙酸乙酯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在真空下分离和浓缩,得到浓缩产物。

17、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acn/h2o的体积比为1~3/4~7。

18、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毒的药剂中的应用,所述植物病毒包括马铃薯y病毒、甘蔗花叶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操作简单等优点;所述化合物能够对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预防活性和治疗活性均显著高于市售农药,可用于抗植物病毒农药的制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式ⅳ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步骤的具体操作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缩合剂为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boc-甘氨酰脯氨酸、胞嘧啶核苷、n,n-二甲基甲酰胺、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n-二异丙基乙胺的质量体积比为4~15g:4~20g:5~12ml:3~9g:4~15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acn/h2o的体积比为1~4/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化合物ⅲ、四氢呋喃和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4~16g:5~9ml: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薄层层析使用体积比为1~2:2~3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作为层析液,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将乙酸乙酯相依次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洗涤,在真空下分离和浓缩,得到浓缩产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acn/h2o的体积比为1~3/4~7。

10.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毒的药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毒包括马铃薯y病毒、甘蔗花叶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品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抗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S)‑N‑(1‑((2R,3R,4S,5R)‑3,4‑二羟基‑5‑(羟甲基)四氢呋喃‑2‑基)‑2‑氧代‑1,2‑二氢嘧啶‑4‑基)‑1‑甘氨酰吡咯烷‑2‑甲酰胺,化学式为C<subgt;16</subgt;H<subgt;23</subgt;N<subgt;5</subgt;O<subgt;7</subgt;,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对马铃薯Y病毒属的病毒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如马铃薯Y病毒、甘蔗花叶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等,可用于抗植物病毒农药的制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于淼,刘鹤,王妍,安梦楠,夏子豪,张崇,王志平,赵世学,李兴海,吴元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