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2575发布日期:2023-08-17 19:3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溴虫腈生产,具体涉及一种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


背景技术:

1、溴虫腈是芳基吡咯类杀虫杀螨剂,英文通用名:chlorfenapyr,化学名称:4-溴-2-(对氯苯基)-1-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2、

3、其基本理化数据如下:

4、cas登记号:122453-73-0;分子式:c15h11brcif3n2o;相对分子质量:407.62;熔点:91-92℃。

5、溴虫晴是经天然抗生素改造而合成的芳基毗咯类化合物,高效广谱,具有胃毒和一定的触杀作用与内吸活性。在作物上有中等持效,对钻蛀、刺吸和咀嚼式害虫及害螨的防效优异,尤其对抗性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有特效,是一个值得研究开发的高效杀虫杀螨剂。

6、在溴虫腈合成生产中,国内工艺广泛使用三乙胺做为缚酸剂,三乙胺以价廉易得而广受欢迎。但是,三乙胺沸点只有89°,易挥发,氨味重,且三乙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为170克/l20℃,在三乙胺回收工艺中有蒸馏操作,大量三乙胺进入尾气排放,且水中氨氮值高,导致尾气处理和污水处理的成本都很高,导致缚酸剂三乙胺的回收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降低了溴虫腈合成工艺和敷酸剂回收工艺的综合成本,提高了缚酸剂的回收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在有机溶剂条件下,以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和氯甲基乙醚为起始原料,在常温条件下,至少搅拌0.5小时,制得混合溶液,然后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在50-60℃温度条件下,回流2小时,然后加清水,搅拌,静置后放出水相,对余下的有机相进行后处理得溴虫腈。

4、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采用甲苯,所述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氯甲基乙醚和甲苯的摩尔比为1:2.5:9。

5、进一步的,制得混合溶液后,控制温度保持在40-50℃,并向混合溶液中添加缚酸剂二正丁胺。

6、进一步的,所述二正丁胺与所述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的摩尔比为2.2:1。

7、进一步的,所述清水与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0.65-0.75):1。

8、进一步的,所述后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控制温度保持在50-60℃,对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至无馏分,得到浓缩有机相后,降温至25-30℃;然后将甲苯-乙醇混合溶剂与所述浓缩有机相等体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有机溶液;然后将所述有机溶液冷却至0-5℃,离心干燥,即得溴虫腈。

9、进一步的,控制温度保持在50℃,对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至无馏分。

10、进一步的,得到浓缩有机相后,降温至30℃。

11、进一步的,所述甲苯-乙醇混合溶剂中,甲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2。

12、进一步的,二正丁胺的回收方法如下:先在50-60℃的温度条件下,对放出的水相进行减压蒸馏除杂,蒸馏至无馏分后,降温至30℃,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进行搅拌,并检测水相的ph值,当水相的ph值达到7-8,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30分钟后停止搅拌,静置分层,1小时后分出水相,加活性炭,搅拌升温至50℃吸附杂质,过滤,即得二正丁胺。

13、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工艺操作简单,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缚酸剂三乙胺,本发明采用的缚酸剂为二正丁胺,二正丁胺是一种高沸点、不易挥发、低毒的有机胺,相比三乙胺在水中最大溶解度170克/l,二正丁胺只有不到4克/l的溶解度,在实际生产中,二正丁胺高沸点不易挥发,水中残留极少,是一种安全、环保、无毒的敷酸剂;

15、2、现有技术中使用三乙胺为缚酸剂,沸点只有89℃,易挥发,氨味重,在合成和三乙胺回收工艺中都有蒸馏操作,大量三乙胺进入尾气排放,且水中氨氮值高,污水处理和尾气处理成本都很高,多年数据表明,单处理三乙胺产生的三废,平均每吨成本接近1万元,并且三乙胺回收率低,只有70%左右,本发明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能够减少废气产生和降低废水氨氮含量,并且二正丁胺的回收率可达到93%,能够提高缚酸剂的回收率,降低溴虫腈合成工艺和敷酸剂回收工艺的综合成本;

16、3、制得混合溶液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缚酸剂二正丁胺时,会释放大量的热,本发明控制该阶段温度保持在40-50℃,还控制回流阶段的温度为50-60℃,避免因大量放热造成温度过高而对产物造成破坏,避免温度过低而影响反应进程,更有利于提升溴虫腈产品的产量;

17、4、本发明对萃取二正丁胺盐所用的清水量进行限制,清水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0.65-0.75):1,确保二正丁胺盐被充分萃取,有利于提升二正丁胺的回收率,同时,避免用水过多而浪费水资源。



技术特征:

1.一种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条件下,以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和氯甲基乙醚为起始原料,常温条件下,至少搅拌0.5小时,制得混合溶液,然后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在50-60℃温度条件下,回流2小时,然后加清水,搅拌,静置后放出水相,对余下的有机相进行后处理得溴虫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所述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氯甲基乙醚和甲苯的摩尔比为1:2.5: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得混合溶液后,控制温度保持在40-50℃,并向混合溶液中添加缚酸剂二正丁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正丁胺与所述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的摩尔比为2.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与所述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0.65-0.7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控制温度保持在50-60℃,对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至无馏分,得到浓缩有机相后,降温至25-30℃;然后将甲苯-乙醇混合溶剂与所述浓缩有机相等体积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有机溶液;然后将所述有机溶液冷却至0-5℃,离心干燥,即得溴虫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控制温度保持在50℃,对有机相进行减压蒸馏至无馏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得到浓缩有机相后,降温至3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甲苯-乙醇混合溶剂中,甲苯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二正丁胺的回收方法如下:先在50-60℃的温度条件下,对放出的水相进行减压蒸馏除杂,蒸馏至无馏分后,降温至30℃,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进行搅拌,并检测水相的ph值,当水相的ph值达到7-8,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30分钟后停止搅拌,静置分层,1小时后分出水相,加活性炭,搅拌升温至50℃吸附杂质,过滤,即得二正丁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生产溴虫腈的工艺,在有机溶剂条件下,以4‑溴‑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和氯甲基乙醚为起始原料,在常温条件下,至少搅拌0.5小时,制得混合溶液,然后以二正丁胺为缚酸剂,在50‑60℃温度条件下,回流2小时,然后加清水,搅拌,静置后放出水相,对余下的有机相进行后处理得溴虫腈。本发明降低了溴虫腈合成工艺和敷酸剂回收工艺的综合成本,提高了缚酸剂的回收率。

技术研发人员:侯文武,朱东义,雷红卫,郑伟超,杨旭方,崔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开封博凯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