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64138发布日期:2023-08-09 03:0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酰胺复合材料,具体涉及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1、pa6中文名称聚酰胺,俗称尼龙单6,系结晶性热塑性工程塑料。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自润滑性、良好加工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器、电动工具等领域中。目前对聚酰胺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包括耐热、耐疲劳、耐蠕变、优异产品外观等,特别是应用于发动机周边高温环境下的聚酰胺材料,对以上性能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2、现有技术(cn112538260a)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聚丙烯/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丙烯/聚酰胺复合材料领域。该玻纤增强聚丙烯/聚酰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聚酰胺、短玻璃纤维、相容剂、固化剂和抗氧剂;相容剂包括pp-g-mah、环氧树脂和恶唑啉;通过优选各原料的用量,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熔接痕强度,高达122mpa。虽然玻璃纤维与聚酰胺复合制备复合材料的报道较多,但是研究发现,仍然需要对聚酰胺和相关加工助剂进行改性,使得玻纤在聚酰胺中的分散性提高,同时达到良好的韧性、热稳定性和耐候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对聚酰胺和相关加工助剂进行改性,使得玻纤在聚酰胺中的分散性提高,同时达到良好的韧性、热稳定性和耐候性能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s1、pa单6改性:称取己内酰胺和四氟丁二酸,加入反应釜内,氮气置换反应釜内空气3~4次,恒压滴液漏斗滴加浓硫酸,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5~45℃,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预聚液,向预聚液内加入聚四氢呋喃、催化剂和抗氧剂,升温至220~240℃,保温搅拌反应4~6小时,抽真空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和水分,真空度≤600pa的条件下继续搅拌反应2~4小时,直至反应物料的相对粘度达到1.5~2.2时,停止反应,后处理得到改性pa单6聚合物;

5、改性pa单6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式如下:

6、

7、s2、润滑降粘剂合成:向配备有机械搅拌器、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去离子水,油浴升温至80~90℃,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恒压滴液漏斗滴加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滴加完毕后保温搅拌聚合反应4~6小时,冷却至50℃,恒压滴液漏斗滴加5wt%的硫酸铝溶液得到混合乳液,混合乳液精制得到润滑降粘剂粉末;

8、润滑降粘剂的合成反应式如下:

9、

10、s3、混合挤出:按照重量份,称取72~90份改性pa单6聚合物、12~26份长玻纤、7~15份润滑降粘剂、0.2~0.7份光稳定剂、0.1~0.4份抗氧剂、0.3~0.8份阻燃剂和10~20份溶剂;将改性pa单6聚合物、溶剂、润滑降粘剂、光稳定剂、抗氧剂和阻燃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通入230~28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塑化,输送至230~280℃的压延浸渍模具内;

11、s4、压延切粒:将长玻纤牵引入压延浸渍模具内,压延浸渍后冷却至室温、切粒,得到高韧性复合材料。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步骤s1后处理具体为:通入氮气,排出反应物料,减压抽滤,依次通过水洗、丙酮洗,滤饼在6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pa单6聚合物。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步骤s1己内酰胺与四氟丁二酸、浓硫酸、聚四氢呋喃、催化剂、抗氧剂的用量比为5g:1.6~1.8g:0.1~0.2g:6~10g:0.02~0.04g:0.01~0.03g;催化剂为氧化锡、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抗氧剂为抗氧剂264、抗氧剂1076、抗氧剂330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步骤s2混合乳液精制过程如下:分层、水洗、减压抽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淡黄色的润滑降粘剂粉末;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偶氮二异丁腈、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的用量比为0.2g:0.2g:100g:0.08g:12g:20g;硫酸铝溶液的用量为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质量的6~10倍。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步骤s3长玻纤为无碱玻璃纤维长丝,含水率≤0.15%,断裂强度为0.5~0.6n/tex;光稳定剂为苯甲酸2,2,6,6-四甲基哌啶酯、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步骤s3抗氧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阻燃剂为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溶剂为丙酮、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的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步骤包括pa单6改性、润滑降粘剂合成、混合挤出和压延切粒,选取原料己内酰胺、四氟丁二酸和聚四氢呋喃,经熔融原位共聚,合成以聚己内酰胺为硬段、聚醚为软段且硬段含有碳氟键的交替型聚合物,稳定的嵌段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韧性,硬段的含氟聚己内酰胺由于碳氟键的强电负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疏水疏油性能,软段的聚醚结构使其保持长效的抗静电性;复配增强增韧的长玻纤,增强润滑加工性能的润滑降粘剂以及其他助剂,混合挤出、压延切粒后得到成分均匀分散的高韧性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抗断裂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和耐候性能,适合加工成力学、阻燃、耐疲劳性能要求较高的塑料制品。

19、2、本发明的润滑降粘剂,以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为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主链为硅氧烷结构、侧链为多氟酸酯结构的梳型共聚物,由于硅氧烷和含氟碳链的热稳定性,使得该润滑降粘剂能够适应更高的挤出温度,提高长玻纤在改性pa单6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减小熔融挤出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应用至复合材料后能够降低表面能,减少改性pa单6聚合物的分子链段松弛时间,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



技术特征:

1.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后处理具体为:通入氮气,排出反应物料,减压抽滤,依次通过水洗、丙酮洗,滤饼在6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pa单6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己内酰胺与四氟丁二酸、浓硫酸、聚四氢呋喃、催化剂、抗氧剂的用量比为5g:1.6~1.8g:0.1~0.2g:6~10g:0.02~0.04g:0.01~0.03g;催化剂为氧化锡、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抗氧剂为抗氧剂264、抗氧剂1076、抗氧剂330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混合乳液精制过程如下:分层、水洗、减压抽滤,滤饼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淡黄色的润滑降粘剂粉末;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偶氮二异丁腈、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的用量比为0.2g:0.2g:100g:0.08g:12g:20g;硫酸铝溶液的用量为乙烯基封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质量的6~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长玻纤为无碱玻璃纤维长丝,含水率≤0.15%,断裂强度为0.5~0.6n/tex;光稳定剂为苯甲酸2,2,6,6-四甲基哌啶酯、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抗氧剂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阻燃剂为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溶剂为丙酮、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复合PA单6制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涉及聚酰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解决需要对聚酰胺和相关加工助剂进行改性,使得玻纤在聚酰胺中的分散性提高,同时达到良好的韧性、热稳定性和耐候性能的技术问题。加工工艺的步骤包括PA单6改性、润滑降粘剂合成、混合挤出和压延切粒,熔融原位共聚合成以聚己内酰胺为硬段、聚醚为软段且硬段含有碳氟键的交替型聚合物;复配增强增韧的长玻纤、润滑降粘剂以及其他助剂,混合挤出、压延切粒后得到成分均匀分散的高韧性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抗断裂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和耐候性能,适合加工成力学、阻燃、耐疲劳性能要求较高的塑料制品。

技术研发人员:纪任银,范兴仕,范兴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中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