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嗜几丁质属菌株及其在防治槟榔叶斑病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5579292发布日期:2023-09-26 23:5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嗜几丁质属菌株及其在防治槟榔叶斑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具体涉及一种嗜几丁质属菌株及其在防治槟榔叶斑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槟榔拟茎点霉叶斑病也称叶枯病,是由phomopsis palmicola引起的。发病初期,槟榔叶片上出现褪绿的小黄点,继续扩展成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边缘呈黑褐色,病斑外围伴有黄色晕圈。后期多个病斑汇集成灰白色,叶片大面的死亡,最后导致槟榔树长势弱。病斑上散生许多分生孢子器,尤其在透光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的槟榔园极易发生。在各个生长时期的槟榔中均有该病害发生,对槟榔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影响巨大。

2、现阶段治疗槟榔叶斑病主要手段为喷洒化学药物防治,但面临主要问题是污染性较高,食用性作物存在一定危险性,且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为了解决由拟茎点霉引起的槟榔叶斑病的绿色防控问题,本发明提出一株对拟茎点霉等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嗜几丁质属菌株,且生防效果表明其可以延迟病害的发生且明显降低槟榔叶斑病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鉴于槟榔叶斑病对槟榔产业的严重危害性,以及槟榔在海南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位,该发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嗜几丁质属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嗜几丁质属菌的菌种保藏信息如下:保藏单位名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日期:2021年7月9日,保藏编号:gdmcc no.61792,分类学命名:chitinophaga sp.。

2、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嗜几丁质属菌在防治叶斑病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防治槟榔叶斑病中的应用。更特别地是在防治槟榔叶斑病菌拟茎点霉中的应用。

3、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剂以上述嗜几丁质属菌作为活性菌。

4、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嗜几丁质属菌在制备生防菌剂中的应用或作为生防菌剂的应用。所述生防菌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尤其是用于防治槟榔叶斑病。所述槟榔叶斑病是由槟榔叶斑病拟茎点霉引起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嗜几丁质属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嗜几丁质属菌的菌种保藏信息如下:保藏单位名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日期:2021年7月9日,保藏编号:gdmcc no.61792,分类学命名:chitinophaga sp.。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几丁质属菌在防治叶斑病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防治槟榔叶斑病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防治槟榔叶斑病菌拟茎点霉中的应用。

5.一种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剂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几丁质属菌作为活性菌。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几丁质属菌在制备生防菌剂中的应用或作为生防菌剂的应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防菌剂用于防治槟榔叶斑病。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槟榔叶斑病是由槟榔叶斑病拟茎点霉引起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嗜几丁质属菌株及其在防治槟榔叶斑病中的应用,所述嗜几丁质属菌的菌种保藏信息如下:保藏单位名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日期:2021年7月9日,保藏编号:GDMCC No.61792,分类学命名:Chitinophagasp.。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孙警阳,郑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