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及电池防撞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7375发布日期:2023-10-05 23:5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及电池防撞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1、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发明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

2、锂电池用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需要将多个电池芯组装在一起形成电池组,而为了使得电池组的抗撞击等性能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电池组的防撞性能,通常在电芯之间设有填充层,由现有的填充层通常是由abs树脂,经过测试,其防撞性能还是达不到很理想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按照重量份原料包括:

2、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

3、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15-40份;

4、填料组分5-20份,所述的填料为无机材料,其平均粒径为20-50纳米;

5、在一个优选的方案当中,所述的无机材料选自陶瓷粉、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氮化铝。

6、在一个优选的方案当中,所述的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为15-20份。

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当中,所述的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为20-30纳米。

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当中,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

9、所述的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0、步骤一、将丙烯酰胺溶解在高分子溶剂当中,搅拌溶解,将丙烯腈加入到溶解液当中,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加入到混合有偶氮二异丁腈的的高分子溶剂;

11、步骤二、加入引发剂,在惰性环境下,反应2-10小时;

12、步骤三、冷却反应液至室温,反应液中加入乙醇,离心分离,得到聚丙烯酰胺-丙烯腈共聚物;

13、步骤四、将聚丙烯酰胺-丙烯腈溶于二甲亚砜溶剂当中,按照摩尔量,加入聚丙烯酰胺-丙烯腈3-5倍的二活性酯聚乙二醇,在50-60度下反应2-10小时,冷却到室温,用截留分子量为25kda的透析袋分离,干燥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所述的惰性环境是在氮气的环境下。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防撞层,由本发明所述的防撞材料制备,所述的防撞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15、步骤一、将共聚物粒径粉碎搅拌混合;

16、步骤二、将混合物和填料混合

17、步骤三、倒入模具当中,加热反应1-2小时,冷却。

18、本发明的电池防撞材料和制备的电池防撞层具有有益的防撞性能,能够有效的保护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



技术特征:

1.用于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原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材料选自陶瓷粉、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氮化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腈-乙二醇-丙烯腈嵌段共聚物为15-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为20-3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环境是在氮气的环境下。

8.一种电池防撞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材料制备,所述的防撞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的防撞填充材料,属于电池领域,按照重量份原料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0份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15‑40份;填料组分5‑20份,所述的填料为无机材料,其平均粒径为20‑50纳米;适量的催化剂,所述的无机材料选自陶瓷粉、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氮化铝。所述的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为15‑20份。所述的填料为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为20‑30纳米。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易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磐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