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02793发布日期:2023-11-16 16:5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培养,具体涉及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1、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培养系统流程为接种—发酵—浓缩—冷冻干燥—包装。而益生菌培养中用到的重要设备之一为发酵罐,让益生菌进行自我增殖,由少变多。例如公开号为cn112430523a的益生菌培养系统,利用搅拌装置使原料与水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彻底,并且提高了混合效率,避免出现团聚现象,有效保证了益生菌的生产质量。

2、上述专利中发酵罐底部水平且靠近右侧处设置的出料口,发酵后的原料通过出料管排出时,但是罐体底部远离出料口处仍然留有未排完的原料溶液,造成原料溶液收集不充分,且造成较多溶液滞留在罐体底部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发酵罐底部仍然留存有较多原料溶液不便于收集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包括发酵罐罐体和导料收集机构,所述发酵罐罐体包括底部设置的罐底板,所述罐底板底部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料收集机构包括环形分布在发酵罐罐体底部的导料金属弹片,所述导料金属弹片下表面接触罐底板上表面,所述导料金属弹片外圆周面与发酵罐罐体下端内壁贴合,所述导料金属弹片两端均设置有弹片连接端,且所述弹片连接端外端穿过发酵罐罐体右侧开设的矩形缺口露在外侧,所述罐底板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两个弹片连接端移动的拉动构件,所述导料金属弹片左侧与发酵罐罐体外表面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回位构件,所述底座侧面与弹片连接端之间设置有导向构件,所述矩形缺口与弹片连接端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3、优选的,所述拉动构件包括双向丝杆和滑座,所述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底座中,且所述双向丝杆后端设置有驱动马达,两个所述滑座螺纹套设在双向丝杆上且分别位于底座两侧,所述滑座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弹片连接端外端固定在固定杆上。

4、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面均垂直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端活动贯穿滑座露在外侧,所述双向丝杆与底座之间嵌入安装有轴承。

5、优选的,所述回位构件包括立板和连接绳,所述立板固定在罐底板左侧面,所述立板外端侧面垂直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外端活动套设有滑套,所述连接绳一端贯穿发酵罐罐体固定在导料金属弹片外圆周面,所述连接绳另一端固定在滑套内侧面。

6、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上套设安装有回位弹性件,所述回位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滑套和立板表面固定。

7、优选的,所述导向构件包括导向轮,所述底座侧面设置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上表面设置有立杆,所述导向轮转动套设在立杆上,所述导向轮外圆周面与弹片连接端外表面接触。

8、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在发酵罐罐体表面且位于矩形缺口外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表面设置有嵌入矩形缺口中的内密封块,所述安装板外表面设置有工字型的外密封块,所述外密封块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侧密封板,且二者之间留有供弹片连接端穿过的空间。

9、优选的,所述侧密封板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固定板,所述密封固定板外表面垂直设置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与发酵罐罐体之间设置有支座。

10、优选的,所述发酵罐罐体还包括顶部设置的罐盖,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收集构件,所述发酵罐罐体内部与罐盖之间竖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收集构件包括水平位于发酵罐罐体内的环形杆,所述环形杆外表面设置有与发酵罐罐体内壁接触的弧形摩擦层,所述罐盖上表面设置有稳固座,所述稳固座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后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收纳轮,所述收纳轮上均缠绕有拉力绳,两个所述拉力绳下端穿过罐盖固定在环形杆上表面,所述环形杆内表面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承重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发明通过将罐底板、出料口、导料金属弹片、拉动构件、回位构件和密封件结合,可在不影响发酵罐罐体内部益生菌溶液混合发酵前提下,对排液时发酵罐罐底底部残留的溶液向着出料口刮动收集,减少益生菌溶液残留,同时增加益生菌溶液收集充分性和减少益生菌溶液浪费。

13、(2)本发明通过设计的密封件,既不影响对发酵罐罐体的密封效果和内部溶液搅拌发酵,又可在排料时方便导料金属弹片端部向外拉出,增加发酵罐罐体内部溶液排料便捷性。

14、(3)本发明通过设计的收集构件,可对发酵罐罐体内壁附着的物料向下刮掉,使附着物料掉落在发酵罐罐体底部,方便物料后续收集处理,提高物料收集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包括发酵罐罐体(1)和导料收集机构(2),所述发酵罐罐体(1)包括底部设置的罐底板(11),所述罐底板(11)底部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收集机构(2)包括环形分布在发酵罐罐体(1)底部的导料金属弹片(21),所述导料金属弹片(21)下表面接触罐底板(11)上表面,所述导料金属弹片(21)外圆周面与发酵罐罐体(1)下端内壁贴合,所述导料金属弹片(21)两端均设置有弹片连接端(211),且所述弹片连接端(211)外端穿过发酵罐罐体(1)右侧开设的矩形缺口露在外侧,所述罐底板(11)底部设置有底座(22),所述底座(22)上设置有驱动两个弹片连接端(211)移动的拉动构件(23),所述导料金属弹片(21)左侧与发酵罐罐体(1)外表面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回位构件(25),所述底座(22)侧面与弹片连接端(211)之间设置有导向构件,所述矩形缺口与弹片连接端(211)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构件(23)包括双向丝杆(231)和滑座(232),所述双向丝杆(231)转动安装在底座(22)中,且所述双向丝杆(231)后端设置有驱动马达(233),两个所述滑座(232)螺纹套设在双向丝杆(231)上且分别位于底座(22)两侧,所述滑座(232)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235),所述弹片连接端(211)外端固定在固定杆(23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2)两侧面均垂直固定有限位杆(234),所述限位杆(234)外端活动贯穿滑座(232)露在外侧,所述双向丝杆(231)与底座(22)之间嵌入安装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构件(25)包括立板(251)和连接绳(254),所述立板(251)固定在罐底板(11)左侧面,所述立板(251)外端侧面垂直固定有固定柱(252),所述固定柱(252)外端活动套设有滑套(253),所述连接绳(254)一端贯穿发酵罐罐体(1)固定在导料金属弹片(21)外圆周面,所述连接绳(254)另一端固定在滑套(253)内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52)上套设安装有回位弹性件(255),所述回位弹性件(255)两端分别与滑套(253)和立板(251)表面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构件包括导向轮(24),所述底座(22)侧面设置有固定凸块,所述固定凸块上表面设置有立杆,所述导向轮(24)转动套设在立杆上,所述导向轮(24)外圆周面与弹片连接端(211)外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6)包括固定在发酵罐罐体(1)表面且位于矩形缺口外侧的安装板(261),所述安装板(261)内表面设置有嵌入矩形缺口中的内密封块(262),所述安装板(261)外表面设置有工字型的外密封块(263),所述外密封块(263)前后表面均设置有侧密封板(264),且二者之间留有供弹片连接端(211)穿过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板(264)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固定板(265),所述密封固定板(265)外表面垂直设置有驱动缸(266),所述驱动缸(266)与发酵罐罐体(1)之间设置有支座(26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罐体(1)还包括顶部设置的罐盖(13),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收集构件(3),所述发酵罐罐体(1)内部与罐盖(13)之间竖直设置有搅拌轴(14),所述收集构件(3)包括水平位于发酵罐罐体(1)内的环形杆(32),所述环形杆(32)外表面设置有与发酵罐罐体(1)内壁接触的弧形摩擦层,所述罐盖(13)上表面设置有稳固座(31),所述稳固座(31)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37),所述转动杆(37)后端设置有驱动电机(36),所述转动杆(37)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收纳轮(35),所述收纳轮(35)上均缠绕有拉力绳(34),两个所述拉力绳(34)下端穿过罐盖(13)固定在环形杆(32)上表面,所述环形杆(32)内表面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承重块(3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培养系统,包括发酵罐罐体和导料收集机构,所述发酵罐罐体包括底部设置的罐底板,所述罐底板底部靠近右侧位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料收集机构包括环形分布在发酵罐罐体底部的导料金属弹片,所述导料金属弹片下表面接触罐底板上表面,所述导料金属弹片外圆周面与发酵罐罐体下端内壁贴合,所述导料金属弹片两端均设置有弹片连接端;本发明通过将罐底板、出料口、导料金属弹片、拉动构件、回位构件和密封件结合,可在不影响发酵罐罐体内部益生菌溶液混合发酵前提下,对排液时发酵罐罐底底部残留的溶液向着出料口刮动收集,减少益生菌溶液残留,同时增加益生菌溶液收集充分性和减少益生菌溶液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靳小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怀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