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7353发布日期:2023-09-24 19:4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具体涉及一种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肿瘤生长微环境的形成,不仅依赖其自身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还能够通过某些信号通路,逃避免疫监视及调控,从而使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进而导致肿瘤的快速进展。

2、pd1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ⅰ型跨膜糖蛋白,为cd28超家族成员和治疗性抗体,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其最初是从凋亡的小鼠t细胞杂交瘤2b4.11克隆出来,由日本京都大学本庶佑教授1992年发现。pd1蛋白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等都有表达。相较于cd28超家族其他成员,pd1表达更具广泛性,就此而言,似可说明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比cd28超家族其他成员复杂。pd1分子最显著的特征是细胞质区的尾部含有两个酪氨酸残基,分别参与组成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iti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switch motifs,itsm)结构域。itim能使细胞质段的磷酸化得到恢复,发挥拮抗抗原受体的功能,而itsm上的酪氨酸残基在pd1的负性调节中是必需的。

3、之前的pd1抗体(包括已上市的keytruda等药物)均是以杂交瘤人源化的抗体为主,活性低,基本没有全人源的pd1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人pd1全人源抗体。

2、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个重链可变区hcdr和三个轻链可变区lcdr;所述三个重链可变区包括:hcdr1为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dr2为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dr3为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三个轻链可变区包括:lcdr1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dr2为seq 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dr3为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核酸分子,所述核酸分子编码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人pd1全人源抗体。

5、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第二方面所述的核酸分子。

6、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中含有至少一个拷贝的第三方面所述的表达载体。

7、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人pd1全人源抗体,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稀释剂。

8、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人pd1全人源抗体、第四方面所述的宿主细胞或第五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在制备用于预防、减轻、改善或抑制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9、优选地,所述疾病或病症选自:癌症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0、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降低了免疫原性,同时亲和力成熟,活性有极大的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个重链可变区hcdr和三个轻链可变区lcdr;所述三个重链可变区包括:hcdr1为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dr2为seq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dr3为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三个轻链可变区包括:lcdr1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dr2为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dr3为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一种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人pd1全人源抗体。

3.一种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分子。

4.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中含有至少一个拷贝的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达载体。

5.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人pd1全人源抗体,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稀释剂。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人pd1全人源抗体、权利要求4所述的宿主细胞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在制备用于预防、减轻、改善或抑制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或病症选自:癌症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及其应用,所述抗人PD1全人源抗体包括三个重链可变区HCDR和三个轻链可变区LCDR;所述三个重链可变区包括:HCDR1为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DR2为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HCDR3为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三个轻链可变区包括:LCDR1为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DR2为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LCDR3为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降低了免疫原性,同时亲和力成熟,活性有极大的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袁红,郭凌敏,徐永凤,李月,叶才渊,丁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美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