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9244发布日期:2023-09-24 02:1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具体涉及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楸树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用材和观赏树种,已用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根系发达,因此抗风固土能力强,也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楸树生长速度快且对环境污染物具有较强抗性,还具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力。楸树的树冠茂密,拥有很强的消声及滞尘等净化能力,是园林绿化、栽植行道树的优秀树种之一。楸树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已证明其叶片及其籽油提取物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组分。

2、虽然楸树在中国已有多年种植历史,但是以往研究多侧重生理生态、基因亚型、环境响应、功能开发等方面,少见楸树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内容。植物内生细菌是生活于健康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的细菌,植物与内生菌在自然生境下是长期共存的,部分内生菌对植物具有特殊应用价值,一定程度上两者是和谐共生关系。植物由于长期经历各种环境胁迫,最终导致其生产力下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逆品种是提高其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抗逆品种不提供压力耐受能力且是非生态的,因此利用潜在的有益内生菌可成为提高植物抗性的替代策略。

3、相较于外源菌群,楸树在长期生长进化过程中与其内生菌相互适应,建立共生共存关系,其丰富的内生菌资源可能更适合开发为楸树栽培种植专用的功能菌剂。值得关注的是,迄今尚未见有关楸树内生菌的研究报道。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分离自楸树组培苗的内生根瘤菌,其固氮、解磷和抑制病害的效果突出,促进组培苗和盆栽实生苗的健康生长,在楸树组培苗和生根幼苗促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及其应用。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玉米根瘤菌 rhizobium zeae,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7776,保藏时间为2023年07月03日,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

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该玉米根瘤菌nf11用于楸树组培苗或楸树盆栽实生苗促生。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5、1.玉米根瘤菌nf11是分离自楸树组培苗的内生菌,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与楸树宿主形成互利共生的内在关系,对楸树幼苗促生、扩繁等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

6、2.目前尚未见玉米根瘤菌在楸树幼苗促生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玉米根瘤菌nf11的特性分析,发现其具有较强的固氮效果,且解磷能力突出,并且对植物病原菌如链格孢菌和葱柄锈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具备作为农业投入品用于楸树规模化栽培种植的应用前景。

7、3. 玉米根瘤菌nf11对楸树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显著,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的平均株高增加39.6%,平均地径增加36.05%,玉米根瘤菌nf11用于楸树组培苗的促生,可利于后续移栽,大幅度提高其存活率。

8、4. 玉米根瘤菌nf11对楸树盆栽实生苗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楸树盆栽实生苗试验组的平均株高增加25.63%,平均地径增加16.34%,提高楸树盆栽实生苗的存活率,增强楸树盆栽实生苗对难降解利用的土壤营养物吸收。

9、5. 玉米根瘤菌nf11除对楸树组培苗和楸树盆栽实生苗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外,也可以用于楸树的规模化田间栽培种植,提高楸树林木的产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特征:

1.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玉米根瘤菌rhizobium zeae,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7776,保藏时间为2023年07月03日,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在楸树组培苗或楸树盆栽实生苗促生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玉米根瘤菌NF11及其应用,其分类命名为玉米根瘤菌Rhizobium zeae,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776,保藏时间为2023年07月03日,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本发明所提供的根瘤菌NF11为分离自楸树组培苗的内生细菌,对楸树组培苗及楸树盆栽实生苗具有促生的积极效果,可作为专用活菌制剂用于楸树幼苗扩培。

技术研发人员:鲁仪增,王璐瑶,穆艳娟,解孝满,仝伯强,程仕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山东省药乡林场)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