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50347发布日期:2023-12-02 20:5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扩增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分子生物学,特别是涉及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1、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又名potter(i)综合征、perlmann综合征,先天性肾囊肿瘤病、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等,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多囊肾病是继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第四大病因,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主要表现为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多囊肾按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成人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婴儿型)多囊肾病(autosomalrecessive polycystickidney disease,arpkd)。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发病率约为1/20 000,多见于婴儿,且多在早年死亡,临床较为罕见,该型的发生主要与pkhd1基因突变相关。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的发生率为1/500-1000人,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多见于成人,临床表现主要有肾脏肿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多囊肾病的目前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高血压等并发症和防治感染,保护肾功能,延缓尿毒症到来。出现尿毒症时可作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2、基因解码研究表明adpkd的致病基因主要由pkd1、pkd2两个基因突变引起,其中约85-90%的患者为pkd1基因突变导致的,约10-15%为pkd2基因突变,pkd1是成人型多囊肾的主要致病基因。通过基因解码技术可以明确病因。随着pkd1基因各种突变类型的不断被发现,基因解码专家将重点关注基因突变类型与囊肿形成的相关性。。

3、pkd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多囊蛋白1(pc1),是11次跨膜大分子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负责将细胞外环境信号传递给胞内信号分子。pkd1基因位于染色体16p13.3区,基因体长达52kb,共有46个外显子,编码区长达12906bp。pkd1基因在16号染色体上存在6个与其同源的假基因,假基因与pkd1基因1-34号外显子序列同源性高达97.7%,大约80%的致病突变发生在此区域。

4、上述pkd1的基因复杂的结构特点和突变特点,给pkd1基因检测带来的巨大的困难。传统的检测pkd1基因的方法各有缺陷,例如常规的pcr或二代测序等方法难以特异性地将pkd1真基因靶向富集并检测,而利用三代测序方法检测pkd1,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在pkd1基因扩增实验过程中容易扩增到同源序列,造成扩增失败,检测效率低,目前针对pkd1基因2-34号外显子的pcr扩增通常都是分几个片段来扩增,需要采用多次甚至是不同的pcr反应条件之后才能完成整个基因的扩增,用时较长,效率较低,增加了扩增成本。虽然有研究通过长片段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pkd1基因的方法可以采用相同的扩增反应条件,但在多管长片段pcr方法中,其中任何一个lr-pcr扩增失败,均需要重新制备,这种方法前期处理的工作量大,程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及方法,用于低成本、高效地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不会扩增到同源序列。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包括pcr反应试剂1和pcr反应试剂2中的至少一种;

3、其中,pcr反应试剂1包括:用于扩增pkd1基因2-34号外显子长片段的引物对;用于扩增pkd1基因2-34号外显子长片段的引物对的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

4、pcr反应试剂2包括:用于分别扩增pkd1基因第2号至第34号外显子的扩增引物组合;用于分别扩增pkd1基因第2号至第34号外显子的扩增引物组合的序列分别如seq idno:3-seq id no:56所示。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包括所述的pcr反应试剂1和pcr反应试剂2。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r反应试剂1还包括dna聚合酶、pcr缓冲液、dntps以及mg2+中的至少一种。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na聚合酶为kod dna聚合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cr反应试剂2还包括pcr预混液。

9、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包括使用所述的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反应的步骤。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获取样本的基因组dna;

12、向所述基因组dna中加入所述试剂盒的pcr反应试剂1进行第一次pcr扩增反应,获得第一次pcr产物;

13、向所述pcr产物中加入所述试剂盒的pcr反应试剂2进行第二次pcr扩增反应,获得第二次pcr产物。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pcr扩增反应的条件包括:93℃-95℃预变性1min-2min;97℃-99℃变性10s-20s,73℃-75℃延伸14min-16min,4-6个循环;97℃-99℃变性10s-20s,71℃-73℃延伸14min-16min,4-6个循环;97℃-99℃变性10s-20s,69℃-71℃延伸14min-16min,4-6个循环;97℃-99℃变性10s-20s,67℃-69℃延伸14min-16min,22-28个循环;67℃-69℃延伸19min-21min,于3℃-5℃保存。

1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次pcr产物进行检测的方法为高通量测序。

1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次pcr扩增反应的条件包括:94℃-96℃预变性85s-95s,93℃-95℃变性35s-45s,55℃-57℃退火35s-45s,71℃-73℃延伸35s-45s,34-36个循环;71℃-73℃延伸4min-6min,于3℃-5℃保存。

17、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申请还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包括pcr反应试剂1和pcr反应试剂2中的至少一种。使用本申请的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进行扩增时,对pkd1基因第2号至第34号的外显子进行扩增时,设计pcr反应试剂1的pcr引物对避开了pkd1基因同源序列,进行第一次pcr扩增反应的过程中不会扩增到同源序列,避开了同源序列的干扰。本申请再使用pcr反应试剂2的扩增引物组合经过第二次pcr反应体系对第所述一次pcr产物进行第二次扩增,所述扩增引物组合之间互不干扰,得到避免同源序列干扰的pkd1基因测序序列,成功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地扩增pkd1的第2号至第34号外显子。



技术特征:

1.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pcr反应试剂1和pcr反应试剂2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pcr反应试剂1和pcr反应试剂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应试剂1还包括dna聚合酶、pcr缓冲液、dntps以及mg2+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dna聚合酶为kod dna聚合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pcr反应试剂2还包括pcr预混液。

6.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反应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pcr扩增反应的条件包括:93℃-95℃预变性1min-2min;97℃-99℃变性10s-20s,73℃-75℃延伸14min-16min,4-6个循环;97℃-99℃变性10s-20s,71℃-73℃延伸14min-16min,4-6个循环;97℃-99℃变性10s-20s,69℃-71℃延伸14min-16min,4-6个循环;97℃-99℃变性10s-20s,67℃-69℃延伸14min-16min,22-28个循环;67℃-69℃延伸19min-21min,于3℃-5℃保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次pcr产物进行检测的方法为高通量测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pcr扩增反应的条件包括:94℃-96℃预变性85s-95s,93℃-95℃变性35s-45s,55℃-57℃退火35s-45s,71℃-73℃延伸35s-45s,34-36个循环;71℃-73℃延伸4min-6min,于3℃-5℃保存。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包括PCR反应试剂1和PCR反应试剂2中的至少一种;使用本申请的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的试剂盒进行检测的方法,避开了PKD1基因同源序列,进行PCR反应的过程中不会扩增到同源序列,避开了同源序列的干扰,成功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地扩增PKD1基因外显子。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飞,杜娟,何文斌,林戈,李汶,张前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