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89802发布日期:2024-01-23 12: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制药,尤其是一种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多粘菌素b(多黏菌素b、硫酸多粘菌素b)是由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环多肽类抗生素,由多粘芽孢杆菌发酵产生,发酵产物主要由已知的4个主要组分b1、b2、b3、b1-i,以及许多结构未知的杂质构成。药典中对原料药硫酸多粘菌素b含量要求:按干品计,多粘菌素b1、b2、b3、b1-i总质量分数≥80%,b3质量分数≤6.0%,b1-i质量分数≤15.0%;有关物质要求:杂质峰按照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总杂质量分数≤17.0%,最大单杂≤3.0%。

2、硫酸多粘菌素b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配方不同、控制参数不同,发酵液中的各组分与杂质的含量会发生较大变化。杂质控制是硫酸多粘菌素b生产过程中的难点,为保证产品质量,提取阶段需要不断增加提取步骤,将会大大降低产品收率。

3、现有发酵技术中,发酵液使用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有关物质,b1-i峰前的杂质峰,现有提取技术可有效去除,而b1-i峰后方紧邻一杂质峰,命名为z1,其结构未知,提取不能有效去除,z1含量超过3.0%会影响产品质量,造硫酸多粘菌素b成品质量不能达到药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z1去除效果好的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子培养基中接入多粘芽孢杆菌,培养至种子成熟;

3、s2、培养成熟后的种子移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

4、s3、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培养12~16小时开始至发酵培养结束补加乙酸钠补料,每小时补入0.0003~0.0005发酵液体积的乙酸钠溶液。

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种子培养基的主要原料配比为:每100ml培养基中含有小麦面粉3g~4g、淀粉酶0.01g~0.02g、葡萄糖0.4g~0.6g、低温豆粉0.4g~0.6g、玉米浆0.2g~0.4g、硫酸铵0.4g~0.6g、磷酸二氢钾0.02g~0.03g、碳酸钙0.3~0.5g,以及水。

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发酵培养基的主要原料配比为:每100ml培养基中含有小麦面粉8.0g~9.0g、淀粉酶0.1g~0.2g、葡萄糖0.4g~0.6g、低温豆粉0.4g~0.6g、玉米浆0.2g~0.4g、硫酸铵0.4g~0.6g、磷酸二氢钾0.02g~0.03g、碳酸钙0.3~0.5g,以及水。

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乙酸钠溶液w/v浓度为3~7%。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多粘菌素b的有效组分b1、b2、b3、b1-i是由氨基酸和脂肪链组成的多肽类抗生素,乙酰辅酶a在代谢过程中会促进氨基酸和脂肪链的合成,而乙酸根在代谢过程中被菌体吸收后,可以被直接用于乙酰辅酶a的合成;本发明通过乙酸钠的补加可以保证发酵液ph的相对稳定,从而促进目的产物的合成,提高有效产物含量,降低杂质含量;最终杂质z1含量可降低到2.81%以下,最低可降低至2.05%,降低至原含量的65%,有效提升了硫酸多粘菌素b成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子培养基中接入多粘芽孢杆菌,培养至种子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种子培养基的主要原料配比为:每100ml培养基中含有小麦面粉3g~4g、淀粉酶0.01g~0.02g、葡萄糖0.4g~0.6g、低温豆粉0.4g~0.6g、玉米浆0.2g~0.4g、硫酸铵0.4g~0.6g、磷酸二氢钾0.02g~0.03g、碳酸钙0.3~0.5g,以及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发酵培养基的主要原料配比为:每100ml培养基中含有小麦面粉8.0g~9.0g、淀粉酶0.1g~0.2g、葡萄糖0.4g~0.6g、低温豆粉0.4g~0.6g、玉米浆0.2g~0.4g、硫酸铵0.4g~0.6g、磷酸二氢钾0.02g~0.03g、碳酸钙0.3~0.5g,以及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乙酸钠溶液w/v浓度为3~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多粘菌素B发酵液中杂质Z1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子培养基中接入多粘芽孢杆菌,培养至种子成熟;S2、培养成熟后的种子移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S3、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培养12~16小时开始至发酵培养结束补加乙酸钠补料,每小时补入0.0003~0.0005发酵液体积的乙酸钠溶液。本方法通过乙酸钠的补加可以保证发酵液pH的相对稳定,从而促进目的产物的合成,提高有效产物含量,降低杂质含量;最终杂质Z1含量可降低到2.81%以下,最低可降低至2.05%,降低至原含量的65%,有效提升了硫酸多粘菌素B成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于立超,徐珍,王绘砖,李贤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