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和微流控芯片

文档序号:36478358发布日期:2023-12-25 04:2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和微流控芯片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和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生物威胁病原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分析、细胞和动物实验等,这些方法不仅所需设备数量和种类多、体积庞大,而且操作过程繁琐、检测周期长,无法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基于扩增的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多种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的并行、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是生物威胁病原检测的一种理想方法。但是,常规的核酸检测技术,一方面自动化程度低,例如需要手动利用试剂盒进行核酸提取等,极大增加了操作者遭受生物战剂危害的风险,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另一方面,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分离等操作,容易导致样品污染、出现假阳性等问题,无法满足生物威胁病原现场一体化快速检测的迫切要求。

2、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流控技术,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量极少、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通量高、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等优点。因此,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利用微流控技术,将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全部集成在封闭的微流控芯片中,既可以有效降低检测人员遭受生物危害的风险,又可以避免出现污染和假阳性等问题,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炭疽芽孢杆菌、土拉弗朗西斯菌、霍乱弧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q热立克次体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和微流控芯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包括针对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布鲁菌(brucella)、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和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i)的保守序列依次设计的引物探针组。

3、优选的,所述q热立克次体、鹦鹉热衣原体、鼠疫耶尔森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菌、炭疽芽孢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和霍乱弧菌的保守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28~seq id no.36所示。

4、优选的,针对所述q热立克次体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seq id no.3所示;

5、针对所述鹦鹉热衣原体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seq idno.6所示;

6、针对所述鼠疫耶尔森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seq idno.9所示;

7、针对所述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0~seq id no.12所示;

8、针对所述布鲁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seq idno.15所示;

9、针对所述炭疽芽孢杆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6~seqid no.18所示;

10、针对所述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9~seq id no.21所示;

11、针对所述土拉弗朗西斯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2~seqid no.24所示;

12、针对所述霍乱弧菌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5~seq idno.27所示。

13、优选的,在每条探针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3’端标记淬灭基团。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引物探针组在制备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工具中的应用。

15、优选的,所述工具包括微流控芯片。

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上述引物探针组。

17、优选的,所述引物探针组固化在微流控芯片中。

18、优选的,当利用所述微流控芯片进行所述9种致病细菌的检测时,ct值大于40认定为阴性,ct值为40时需重新检测,0<ct值<40时认定为阳性。

19、优选的,每一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的固化,包括以下步骤:将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和探针共同溶解到无菌水中,得引物探针液;将溶解后的琼脂糖加入所述引物探针液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利用所述混合液点样反应孔,冻干后进行芯片封装。

20、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包括针对炭疽芽孢杆菌、土拉弗朗西斯菌、霍乱弧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q热立克次体的保守序列依次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经检测9种重要细菌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均可以达到100copy/反应以下。

21、本发明还将所述引物探针组固化到微流控芯片上,将含上述9种致病细菌的阳性质粒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微流控芯片检测9种重要细菌的ct值均小于40,说明该芯片可用于这9种生物威胁病原的检测;利用上述9种灭活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芯片能够准确检测出病原种类,无交叉反应。



技术特征:

1.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布鲁菌(brucella)、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和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i)的保守序列依次设计的引物探针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所述q热立克次体、鹦鹉热衣原体、鼠疫耶尔森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菌、炭疽芽孢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和霍乱弧菌的保守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28~seq id no.36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q热立克次体设计的引物探针组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3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引物探针组,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探针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3’端标记淬灭基团。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引物探针组在制备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工具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微流控芯片。

7.一种同时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引物探针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探针组固化在微流控芯片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当利用所述微流控芯片进行所述9种致病细菌的检测时,ct值大于40认定为阴性,ct值为40时需重新检测,0<ct值<40时认定为阳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一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的固化,包括以下步骤:将上游引物、下游引物和探针共同溶解到无菌水中,得引物探针液;将溶解后的琼脂糖加入所述引物探针液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利用所述混合液点样反应孔,冻干后进行芯片封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9种致病细菌的引物探针组和微流控芯片,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针对炭疽芽孢杆菌、土拉弗朗西斯菌、霍乱弧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Q热立克次体的引物探针组。经检测9种重要细菌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均可以达到100copy/反应以下。本发明还将所述引物探针组固化到微流控芯片上,对上述9种致病细菌进行检测,Ct值均小于40,能够准确检测出病原种类,无交叉反应。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李倩,律清宇,黄文华,江华,姜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