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13107发布日期:2024-01-06 23:1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具体一种新型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趋化因子受体ccr2存在于免疫细胞表面,是gpcr受体家族的一员,能引导免疫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增强炎症反应。当趋化因子与ccr2结合后,介导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在单核细胞进入炎症组织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后,会释放促炎调节剂而增强炎症反应。如果能够抑制mcp-1和ccr2之间的结合,就可以抑制炎症反应。ccr2拮抗剂可以与ccr2结合而阻断趋化因子与ccr2的结合,从而达到预防、治疗或改善由mcp-1诱导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的ccr2介导的疾病。

2、(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是制备ccr2拮抗剂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性中间体,开发其廉价高效的合成方法,对预防、治疗或改善炎性综合征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现有报道中,合成(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发。其中,化学合成法往往利用价格昂贵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伴其而生的还有催化效率低,产品手性纯度差等不利因素。对于生物合成法,虽有文献报道使用酮还原酶催化这一反应,但所用酮还原酶的序列不为公众所知,不便进行后续的工艺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活力提高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酮还原酶突变体可以高效、高选择性的转化目标反应,且该突变体更加容易获得。

2、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酮还原酶突变体,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与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8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且至少包括如下突变位点之一:第9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14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147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第19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206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色氨酸。

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为与seq id no:4、seq idno:6、seq id no:8、seq id no:10、seq id no:12、seq id no:14、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5%以上同源性,优选为96%的同源性,更优选为97%,98%,99%或100%的同源性的氨基酸系列。

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编码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

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的序列为与seq id no:3、seq idno:5、seq id no:7、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 no:13、seq id no:15所示的序列具有95%以上同源性,优选为96%的同源性,更优选为97%,98%,99%或100%的同源性的氨基酸系列。

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含有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

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重组质粒包括pet系列、pqe系列、prset系列、pgex系列、pbv系列、ptrc系列、ptwin系列、pezz系列、pkk系列、puc系列、ppic系列、phil系列以及pyam系列,优选pet-28a。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所述的重组质粒。

1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宿主细胞选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或酵母菌基因工程菌。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产(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的方法,包括酮还原酶对酮类化合物进行催化还原反应的步骤,所述酮还原酶为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

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类化合物为4,4-二甲氧基二氢-2h-吡喃-3(4h)-酮,所述4,4-二甲氧基二氢-2h-吡喃-3(4h)-酮的浓度为10~250g/l;所述还原反应的产物为(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

1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4,4-二甲氧基二氢-2h-吡喃-3(4h)-酮的转化率大于99%;ee值为大于99%,优选ee值为99.9%。

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还原酶为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酶粉、或含有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全细胞或细胞破碎液。

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酶粉的浓度为1~10g/l;所述酮还原酶细胞浓度为5~50g/l。

1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催化还原反应还包括辅因子,所述辅因子选自nadp+或nadph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所述辅因子的浓度为0.05~1g/l。

17、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催化还原反应在缓冲液中进行,所述缓冲液选自磷酸盐缓冲液或tris-盐酸缓冲液,所述缓冲液的浓度为50~500mmol/l。

1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催化还原反应在ph 5.5~8.5,温度25~45℃条件下进行。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发明提供该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的酶在催化4,4-二甲氧基二氢-2h-吡喃-3(4h)-酮转化为(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的过程中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提高,使得整个过程效率高,成本低,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与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8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且至少包括如下突变位点之一:第9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14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147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第19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206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色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为与seq id no:4、seq id no:6、seq id no:8、seq id no:10、seq id no:12、seq idno:14、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5%以上同源性,优选为96%的同源性,更优选为97%,98%,99%或100%的同源性的氨基酸系列。

3.一种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编码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的序列为与seq id no:3、seq id no:5、seq id no:7、seq id no:9、seq id no:11、seq idno:13、seq id no:15所示的序列具有95%以上同源性,优选为96%的同源性,更优选为97%,98%,99%或100%的同源性的氨基酸系列。

5.一种重组质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质粒含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基因;所述重组质粒包括pet系列、pqe系列、prset系列、pgex系列、pbv系列、ptrc系列、ptwin系列、pezz系列、pkk系列、puc系列、ppic系列、phil系列以及pyam系列。

6.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含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质粒;所述宿主细胞选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或酵母菌基因工程菌。

7.一种生产(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的方法,包括酮还原酶对酮类化合物进行催化还原反应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还原酶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酮还原酶突变体的酶粉、或含有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全细胞或细胞破碎液;所述酮还原酶突变体的酶粉的浓度为1~10g/l;所述酮还原酶细胞浓度为5~50g/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还原反应还包括辅因子,所述辅因子选自nadp+或nadph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所述辅因子的浓度为0.05~1g/l。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还原反应在ph5.5~8.5,温度25~45℃条件下进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酮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酮还原酶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是与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80%以上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且至少包括如下突变位点之一:第94位的丙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145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第147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第190位的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第206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色氨酸。本发明提供该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的酶在催化4,4‑二甲氧基二氢‑2H‑吡喃‑3(4H)‑酮转化为(R)‑4,4‑二甲氧基四氢‑2H‑吡喃‑3‑醇的过程中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提高,使得整个过程效率高,成本低,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王留柱,朱双全,仇怡,吴嗣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泓博尚奕药物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