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14876发布日期:2024-03-05 15:0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涉及一种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真菌感染在人体内非常常见,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泛,从轻微的浅表的皮肤粘膜感染到严重的致命的侵袭性感染,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中真菌的感染更加普遍。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血管内导管的广泛使用、外科和器官移植的进步以及免疫抑制的增强,致使真菌感染率急剧增加。

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大多由于效率低、可利用性低及严重的毒副作用而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药物的长期使用及缺乏管理导致了一系列耐药菌的出现。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率低毒副作用及低的耐药性的抗真菌策略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提供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所述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包括依次连接的靶向单元、自组装单元和疏水单元;

4、所述靶向单元来自于靶向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靶向肽;

5、所述自组装单元来自于自组装多肽;

6、所述疏水单元来自于双芘荧光分子。

7、本发明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可以实现对真菌的主动靶向,提高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该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具有靶向单元、自组装单元、疏水单元三个结构单元,在体内自组装成纳米颗粒,其与受体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结合后,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组装多肽的作用发生形貌转化,使纳米颗粒转化为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能够包裹于真菌细胞壁表面,抑制真菌细胞的增值,抑制二相型真菌的由酵母形态向菌丝形态的转变,抑制真菌细胞对生物与非生物表面的黏附,抑制真菌黏附后生物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真菌感染的作用。该材料的设计通过纤维包裹策略抑制真菌的增值,黏附,生物膜形成及二相型真菌的形态转变来抑制真菌的各项毒力特性,为抑制真菌感染及解决真菌因生物膜形成引起的耐药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8、优选地,所述靶向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靶向肽为egkgveavgdgr。

9、优选地,所述自组装多肽为ffvlk。

10、优选地,所述连接方式为通过酰胺键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双芘荧光分子通过酰胺键连接于自组装多肽的f端,所述自组装多肽的k端通过酰胺键连接于靶向肽的e端。

12、优选地,所述双芘荧光分子的结构如下所示:

13、

14、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5、以树脂为载体,以靶向单元、自组装单元的组成氨基酸以及疏水单元为原料,利用固相合成方法制备得到所述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

16、本发明所涉及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标准多肽固相合成方法(spps)进行合成。

17、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在制备抗真菌感染的药物或材料中的应用。

18、优选地,所述药物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意一种剂型。

19、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所述药用辅料包括稀释剂、赋形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助溶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包衣材料、着色剂、ph调节剂、抗氧剂、抑菌剂或缓冲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可以实现对真菌的主动靶向,提高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该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具有靶向单元、自组装单元、疏水单元三个结构单元,在体内自组装成纳米颗粒,其与受体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结合后,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组装多肽的作用发生形貌转化,使纳米颗粒转化为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能够包裹于真菌细胞壁表面,抑制真菌细胞的增值,抑制二相型真菌的由酵母形态向菌丝形态的转变,抑制真菌细胞对生物与非生物表面的黏附,抑制真菌黏附后生物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真菌感染的作用。该材料的设计通过纤维包裹策略抑制真菌的增值,黏附,生物膜形成及二相型真菌的形态转变来抑制真菌的各项毒力特性,为抑制真菌感染及解决真菌因生物膜形成引起的耐药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包括依次连接的靶向单元、自组装单元和疏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靶向肽为egkgveavgdg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多肽为ffvlk。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式为通过酰胺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芘荧光分子通过酰胺键连接于自组装多肽的f端,所述自组装多肽的k端通过酰胺键连接于靶向肽的e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芘荧光分子的结构如下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在制备抗真菌感染的药物或材料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意一种剂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所述药用辅料包括稀释剂、赋形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助溶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包衣材料、着色剂、ph调节剂、抗氧剂、抑菌剂或缓冲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抗真菌感染的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包括依次连接的靶向单元、自组装单元和疏水单元;所述靶向单元来自于靶向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靶向肽;所述自组装单元来自于自组装多肽;所述疏水单元来自于双芘荧光分子。该自组装活性多肽材料在体内自组装成纳米颗粒,其与受体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结合后,通过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组装多肽的作用发生形貌转化,使纳米颗粒转化为纳米纤维,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能够包裹于真菌细胞壁表面,从而达到抑制真菌感染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王磊,齐高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