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RX1、CBFA2T3和CERS4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

文档序号:37942992发布日期:2024-05-11 00:2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P2RX1、CBFA2T3和CERS4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尤其涉及p2rx1、cbfa2t3和cers4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


背景技术:

1、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多数胰腺癌的特征是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占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的90%以上。2021年胰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名,被诊断时的5年生存率仅为10%,预计在未来20至30年内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2、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的高度侵袭性的特征和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状,一经发现已是晚期,只有10-20%的患者有资格获得手术治疗。传统上对胰腺肿瘤的诊断金标准是使用来自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组织样本。由于胰腺为腹膜后位器官,仅能采取外科手术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eus-fna)获得组织,且无法重复进行。常规检查也无法反映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肿瘤动力学和药物敏感性。

3、因此对早期癌变的发现是胰腺癌防治的重点,目前血清ca19-9是fda唯一批准的用于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监测的标志物。

4、而对于ca19-9水平异常的胰腺癌症患者,ca19-9与肿瘤分期或负荷相关,因此可用于预测预后和手术评估。但其特异性较差,不推荐用于pdac的早期筛查,故需要开发新的pdac筛查与早诊方法。

5、目前甲基化qpcr(qmsp)常用的是荧光探针法,由于需要扩增经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的dna,反应体系较普通qpcr不同,引物和探针的设计要求也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ca19-9检测特异性较差,而目前甲基化qpcr(qmsp)常用的是荧光探针法,由于需要扩增经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的dna,反应体系较普通qpcr不同,引物和探针的设计要求也更高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cbfa2t3、p2rx1和cers4中至少一种ctdna甲基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早期筛查与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产品中的应用。

4、优选的,所述产品中包括p2rx1、cbfa2t3和cers4中的两种ctdna甲基化构建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

5、优选的,所述产品中包括p2rx1和cbfa2t3构建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和独立的cers4基因甲基化反应体系。

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筛查和诊断胰腺导管腺癌的产品,所述产品包括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

7、优选的,所述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为以血浆中p2rx1和cbfa2t3基因5’utr区dna甲基化为生物标志物构建获得的。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9、1.本申请中通过构建多重qmsp反应体系,相较于单一体系降低了样本量、时间和成本,提高了诊断效能。

10、2.其次,联合诊断模型在pdac的筛查和评估临床分期方面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显著高于ca19-9和单一模型。



技术特征:

1.cbfa2t3、p2rx1和cers4中至少一种ctdna甲基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早期筛查与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产品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bfa2t3、p2rx1和cers4中至少一种ctdna甲基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早期筛查与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中包括p2rx1、cbfa2t3和cers4中任意两种构建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bfa2t3、p2rx1和cers4中至少一种ctdna甲基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早期筛查与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中包括p2rx1和cbfa2t3构建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和独立的cers4基因甲基化反应体系。

4.一种用于筛查和诊断胰腺导管腺癌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筛查和诊断胰腺导管腺癌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为以血浆中p2rx1和cbfa2t3基因5’utr区dna甲基化为生物标志物构建获得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P2RX1、CBFA2T3和CERS4的多重甲基化反应体系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在于:CBFA2T3、P2RX1和CERS4中至少一种ctDNA甲基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早期筛查与诊断胰腺导管腺癌产品中的应用。本申请中所提供的多重QMSP反应体系较单一体系降低了样本量、时间和成本,提高了诊断效能。且联合诊断模型在PDAC的筛查和评估临床分期方面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A19‑9和单一模型。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峰,陈红生,张健锋,沈泓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