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7984发布日期:2024-01-16 11:2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具体为一种血培养瓶。


背景技术:

1、血培养瓶是一种用于培养血液的容器。为满足培养瓶的容积要求,往往瓶身直径较大,无法适配现有主流的通用静脉采血持针器,只能依靠注射器或静脉采血针人工注入培养瓶中,注射器或静脉采血针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或注入培养瓶的过程中,均存在对操作人员造成针刺生物风险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020787689.8的血液微生物培养瓶,适配静脉采血持针器,能够直接将血液采集进血培养瓶内,提高采血效率,避免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风险。但采血时,需要医生自主把控采血血量,导致有时量偏少,需要再次对病人进行扎针,造成病人的身体伤害,有时血量过多,导致病人不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培养瓶,能够自动把控采血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血培养瓶,包括瓶体,瓶体包括瓶身和瓶颈,所述瓶颈上设有用于密封瓶体的塞盖,所述塞盖上套设有瓶盖,所述瓶颈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瓶身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活塞、塞盖与瓶颈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采血时,将采血针的采血端刺入静脉中,出血端刺入塞盖,通过培养瓶内第一负压腔和第二负压腔的负压将血液抽进血培养瓶内,血培养瓶可根据需要采集的血量设置负压量;血液先进入瓶颈内,活塞的上侧压强增大,推动活塞下移进入瓶身,血液继续进入补充瓶身内的负压;活塞起到阻隔培养瓶内的不同药物的作用,防止药物之间提前进行化学反应。

6、优选地,所述瓶盖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下贯通,所述通孔内可拆卸连接有翻盖,所述瓶盖与翻盖之间设有锁止组件。

7、优选地,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开设于瓶盖与翻盖其中之一上的锁止槽以及位于另一个上的锁止件;当锁止件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止件位于锁止槽内。

8、优选地,所述塞盖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塞盖的顶壁沿边缘向凹槽的方向上的厚度有增大趋势。

9、优选地,所述瓶颈和瓶盖之间设有用于将瓶盖固定在瓶颈上的卡件组件,所述卡件组件包括固设于瓶颈和瓶盖其中之一上设有卡件,以及开设在另一个上的卡槽,卡件位于卡槽内。

10、优选地,所述瓶颈和瓶盖螺纹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活塞下侧的瓶身内与所述活塞上侧的瓶颈内的压强相等。



技术特征:

1.一种血培养瓶,包括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包括瓶身(1)和瓶颈(11),所述瓶颈(11)上设有用于密封瓶体的塞盖(3),所述塞盖(3)上套设有瓶盖(2),所述瓶颈(11)内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与瓶身(1)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13),所述活塞(4)、塞盖(3)与瓶颈(11)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下贯通,所述通孔内可拆卸连接有翻盖(21),所述瓶盖(2)与翻盖(21)之间设有锁止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开设于瓶盖(2)与翻盖(21)其中之一上的锁止槽(20)以及位于另一个上的锁止件(210);当锁止件(210)位于锁止位置时,锁止件(210)位于锁止槽(2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塞盖(3)上开设有凹槽(30),所述塞盖(3)的顶壁沿边缘向凹槽(30)的方向上的厚度有增大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1)和瓶盖(2)之间设有用于将瓶盖(2)固定在瓶颈(11)上的卡件组件,所述卡件组件包括固设于瓶颈(11)和瓶盖(2)其中之一上设有卡件(12),以及开设在另一个上的卡槽,卡件(12)位于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1)和瓶盖(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下侧的瓶身(1)内与所述活塞(4)上侧的瓶颈(11)内的压强相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血培养瓶,包括瓶体,瓶体包括瓶身和瓶颈,所述瓶颈上设有用于密封瓶体的塞盖,所述塞盖上套设有瓶盖,所述瓶颈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瓶身之间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活塞、塞盖与瓶颈之间形成第二负压腔;采血时,将采血针的出血端刺入塞盖,另一端刺入静脉中,通过培养瓶内的负压将血液抽进血培养瓶内,血培养瓶可根据需要采集的血量设置负压量;血液先进入瓶颈内,活塞的上侧压强增大,推动活塞下移进入瓶身,血液继续进入补充瓶身内的负压;活塞起到阻隔培养瓶内的不同药物的作用,防止药物之间提前进行化学反应。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